01從規則上看,的確符合創業板“新規”,不過如何從本質上論證創業板定位,是個不小的挑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紙制餐飲具屬于“C22 造紙和紙制品業”,塑料餐飲具屬于“C29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由于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于紙制餐飲具,因此公司屬于“C22 造紙和紙制品業”。
公司所處行業不屬于《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第五條規定的行業,亦不屬于產能過剩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淘汰類行業,以及從事學前教育、學科類培訓、類金融業務的企業。
發行人僅擁有2項發明專利,且其中一項“一種PLA/CA/LCHBPs共混物及其制備方法”發明專利系與北京工商大學共有。
發行人2019年至2022年1-6月實現的收入和凈利潤情況如下:
2022年全年,發行人預計實現凈利潤1.6億元,比2021年增加了一倍還多,在創業板IPO發行人中間,業績可以說是非常亮眼了!
2022年底出臺的《創業板推薦暫行規定》可以說是史上針對創業板IPO最嚴格的規則,主要是因為將某些要求進行了量化,這就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很多無理取鬧,胡編亂湊企業符合“三創四新”創業板定位的套路。當然,新規只是要求了發行人要具備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和研發投入要穩定且符合要求,同時對于創業板的申報行業也有了嚴格的限制。這樣就可以了嗎?只要是形式上滿足規則的企業就一定能夠符合創業板IPO的要求嗎?如何從本質上把握創業板的核心和精神呢?這個發行人算是對創業板新規的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是否滿足創業板IPO的要求,或許就是見仁見智,IPO是否成功也是各有判斷,我們拭目以待!
02主營業務是一次性餐具,而可降解產品比例大幅下降,最后一期剛剛超過50%的比例
報告期各期,發行人可生物降解餐飲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39%、52.35%、59.19%、50.68%,其余為不可生物降解產品。發行人最近一期收入結構中傳統不可生物降解產品占比接近50%。不可降解產品增速高于可降解產品的主要原因系境內新式茶飲、現磨咖啡行業的客戶需求增長,該類客戶在政策范圍內基于價格考慮主要采購不可生物降解產品,同時發行人不可生物降解產品產能增加。
2022年1-6月發行人不可生物降解產品銷售收入增速較快。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1.85%、40.65%、36.17%和34.88%,呈持續下降趨勢!
對于發行人來說,除了業績還算不錯之外,能夠接近和滿足創業板IPO要求的另外一個利器就是產品主要是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也就是用紙做的餐具),既然是可降解那么就滿足環保的要求了,就跟環保沾邊就很好說了,顯然發行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只是,發行人下游客戶主要是咖啡或者奶茶經營企業,這兩年行情不好,很多店就控制成本不再采購可降解的產品而選擇不降解的塑料產品。本來發行人還可以解釋降解產品比例越來越高,公司的行業也屬于紙制品行業而不是塑料行業,只是發行人的產品結構不一定支撐這樣的結論和冤枉。
而發行人報告期內持續下降的毛利率,也在傳遞著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03“限塑令”就是發行人頭上懸著的一把劍,隨時都會要了企業的命脈
發行人收入結構以淋膜紙杯及杯蓋為主。發行人部分出口地政策對塑料(含生物塑料)存在不確定性。公開資料顯示,全球超過60個國家對一次性塑料采取禁令或征稅。
2022 年1-6 月,發行人PET/PP/PS 杯蓋、PET/PP 塑料杯等不可生物降解產品銷售收入增速較快,該產品終端主要應用于咖啡、新式茶飲品牌。發行人分別于2019 年、2022 年因瑞幸咖啡、四川書亦的杯型升級成為其包材提供商。
報告期內發行人主營業務毛利率、不可生物降解產品毛利率均呈下降趨勢。報告期各期發行人受關稅影響產品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3.40%、13.55%、10.25%、15.53%。
一頭是下游客戶要控制成本會選擇更多的不可降解產品,一頭是發行人所處的行業監管更加嚴格要求控制塑料用品的數量,一頭是客戶的需求,一頭是行業監管的趨勢,對于發行人來說,真的是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發行人的未來發展目標肯定是大力發展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產品,并且這也是未來的目標,也是發行人可以通過創業板IPO審核的唯一路徑,可是,至少目前這條路是模糊的,甚至是危機重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