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健體,腳踏實地
【資料圖】
作者:夏逢
編輯:茂貞
風品:彥規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維維豆奶,歡樂開懷!朗朗上口的廣告語,是許多國人的童年記憶。然目下,這個“國民飲料”似乎有些笑不出來。
3月24日,維維股份公告稱,2022年營收42.22億元,同比減少7.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9528.94萬元,同比下滑57.33%。
3月25日,因未在參與投資基金完成備案登記時披露進展,維維股份被江蘇證監局責令改正,董秘于航航被警示。
01
營收三年連降 存貨7.9億
重振“豆奶一哥”之問
LAOCAI
對于營利雙降,維維股份稱,主要是因無形資產攤銷增加、計提減值準備所致。
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擬對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8727.23萬元包括應收款項5825.2萬元,存貨2515.04萬元,固定資產386.99萬元。
然拉長時間線看,這已是維維股份連續三年營收下滑,連續兩年凈利大降。
2020年和2021年,營收47.99億、45.68億,分別下滑4.77%和4.81%。2021年凈利2.23億元,同比下滑48.75%。
至于2020年凈利大增497%,并非核心盈利能力增強,主因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產生的投資收益和子公司濟南農牧、六朝松、寧夏東方被當地征收土地產生的資產處置收益。企業扣非凈利僅為6111.52萬元。
即使拋開疫情因素,2019年,維維股份營收及凈利分別為50.39億元、7292.6萬元,分別同比增長0.12%、22.22%??上啾?012年的營收58.1億元,凈利7762.73萬元。兜兜轉轉7年營利反降,尷尬背后難掩成長頹態。
截至2022年末,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2.39億元,同比減少3.26億元,同比下降57.74%,主要系存貨增加所致。
截至2022年底,公司存貨7.90億元,占凈資產25.87%,同比增加1.77億元。期末應收賬款1.06億元,較年初增加0.39億元。
營收減少、應收賬款、存貨反增,可見回款能力在降低。除了現金流壓力,壞賬減值風險也需警惕,折射出企業市場話語權、產品競爭力亟待提升。
業績不理想,自然股民不答應了,不乏各種吐槽聲......
吐槽言語犀利,或有偏頗甚至片面處,卻也良苦用心,給維維股份提了個醒,市場信心是有限度的。如何讓業績盡快支棱起來呢?
截至2023年3月30日,維維股份收盤價3.15元,相比2022年3月的4.73元,累計縮水超30%。截至2022年末,公司股東總戶數6.98萬戶,較三季度末下降1739戶,降幅2.43%。
業績股價不振,如何重振“豆奶一哥”榮耀,該好好反思了。
02
業務線煩惱
研發需要加把勁兒
LAOCAI
公開資料顯示,維維股份是成立于1994年的老牌豆奶制品企業,主要從事豆奶粉、植物蛋白飲料(液態豆奶)、乳品、茶葉等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糧食收購、倉儲、貿易、加工業務。
旗下擁有“維維”豆奶粉、“維維”豆漿粉、“維維”谷物麥片、維維“藕粉”“維維”液態豆奶、“維維六朝松”面粉、“天山雪”乳品、“怡清源”茶葉等系列產品。
主營業務包括固體沖調飲料、動植物蛋白飲料、糧食初加工產品三大板塊。2022年分別為19.10億元、4.37億元、16.70億元,同比變動11.83%、-10.89%、- 21.9%。
其中,固體飲料業務(包括豆奶粉、豆漿粉、嚼益嚼等產品),當屬第一大營收來源,營收占比45.23%,且是三大業務中唯一正增板塊。
增長源于品牌形象改造升級,推出新品,拓寬渠道市場。
2022年,維維股份建設KA形象店、核心形象店、鄉鎮形象店2萬余家。其中,減糖豆奶粉、高蛋白純豆漿粉等新品銷量突出。
考量在于,成本隨之同增。2022年增幅達17.97%,高于營收增速。公告顯示,占固體沖調飲料產品總成本七成以上的材料成本較2021年同比增加10.97%,因此侵蝕毛利率,減少3.19個百分點至38.79%,進而掩蓋了營收增長成績。
再看動植物蛋白飲料業務,營收最小,且同比減少10.89%。平心而論,2022年維維股份布局餐飲渠道、便利渠道、傳統渠道、特殊渠道,加大了優質客戶體系搭建,加快CVS系統切入速度,1.25L塑瓶豆奶招大商、招優商,快速完成終端網點覆蓋,投入足夠努力。
效果不理想,追其原因市場競爭加劇,消費需求個性化、多元化或是一個考量。除了維維股份、養元飲品、維他奶這種傳統玩家,伊利、蒙牛、統一、達利等也在入局分羹。
諸多玩家推出新興產品植物蛋白、低溫奶制品和奶酪等新品,新鮮度,營養性持續創新細分,做大了蛋糕也加劇了分食效應。
對維維股份來說,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市場一日千里,用戶不缺選擇,如抓不住升級風口、市場新需求點,市場份額就會被擠壓、進而拖累業績。
客觀而言,面對傳統主業挑戰,維維股份近年來不乏多元化身影。從茶業到糧食、儲運,可謂足夠努力。同時品牌上,不斷推進年輕化、差異化、高端化建設。
如糧食初加工業務,這是企業近年來重點布局板塊。大農業、大糧食、大食品的戰略愿景足夠振奮人心,一旦打造完成將為維維帶來體量質變。考量在于這是一個長周期、長投入、長培育進程、個中市場波動等要求企業久久為功。從2022最新業績看,體量已幾乎與固體業務并駕齊驅,但穩健性上還需在夯實。
聚焦茶業、儲運等業務,同樣也需強專業性。前者收入4396.52萬元,同比下滑27.94%;后者收入3823.43萬元,同比下滑9.17%。
2021年10月,維維股份與頤和園聯名、廣告語“惟妙惟笑”,在江蘇南京開出首家奶茶門店“維維豆奶”,并面向全國發展招商加盟。
不過,從最新發布2022年報看,似乎收效并不明顯。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或許“注定是失敗的”。目前整個新中式奶茶處于紅海市場,已進入品牌整合和優勝劣汰的階段,在這樣的時間節點進入市場,入局晚了注定要失敗。
或許,夯實基本盤更急迫些。瀏覽黑貓投訴[投訴入口]平臺,截至2023年3月30日21時,維維相關投訴17條,涉及食品過期不賠償、下單不發貨、食品有異物、保質期內產品變質等質疑。
客觀而言,投訴量真心不算多,作為一家快消企業難能可貴。然反應的問題質疑,仍需企業警惕。畢竟食安大于天,及時查漏補缺、守住基本品控線是發展根基。
(以上投訴均已經過平臺審核)
也有實錘處罰。
2022年8月,子公司珠海維維大亨乳業有限公司曾遭珠海市監局通報。
此外,該公司還在2021年曾因食品違法行為遭行政處罰,罰款167.167萬元,具體原因是4種分類為巴氏殺菌乳的鮮牛奶產品,被查出曾添加“新西蘭奶粉”和水。
2022年,維維股份研發投入388.40萬元,同比增長15.67%;占營收比0.09%。
說千道萬,不如白銀一片。還是那句話,市場一日千里,僅靠童年濾鏡和情懷遠遠不夠,無論質量打磨還是產品特色創新、品質提升,均離不開強力研發。試問不足400萬的體量、0.1%的占比,靠啥驅動核心成長?如何贏在當下及未來?戰略布局有無偏差呢?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03
激進跨界苦果
瘦身健體新變
LAOCAI
維維歷史可追溯到三十年前。
1992年,崔桂亮創立維維集團的前身徐州豆奶粉廠,1994年,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上世紀90年代,崔桂亮意識到廣告營銷重要性,通過買斷《渴望》特約播映權,一句“維維豆奶,快樂開懷”的廣告詞讓國人記住了維維豆奶,銷售額在1994一舉突破了5億元。1999年,維維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37.9億元。
業績一路高漲,維維股份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前十年,公司業績從2001年的10.8億元增至2012年的58.1億元。
也是在此期間,維維開始多元化跨界。如2006年,集團收購江蘇雙溝酒業,2009年收購枝江酒業,2012年成立貴州醇酒業、楚天酒業,2013年收購天杰酒業。
在煤炭業,2009年收購正興煤化,2011年收購烏海市西部煤化工。在房地產業,2011年設立銀川、徐州多家房地產公司。在茶葉業,2013年收購怡清園茶葉。
七年間,涉足四大行業,擴張之態足夠吸引眼球。然從后續結果看卻差強人意,盈利能力未提升多少,甚至出現虧損。
從2012年至2019年,維維股份除2014年歸屬凈利同比增超149%,其余年份歸屬凈利要么低增,要么負增。
2017年至2019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0.86億元、-0.29億元、-0.19億元,連續三年虧損。
顯然,維維股份品嘗了激進跨界、粗放擴張的苦果。截至2018年末,維維股份負債合計54.12億元,負債率近65%。2019年初至6月,維維股份發布5次控股股東維維集團股份質押公告,每次質押皆用于流動資金貸款。
2019年8月,為解決自身財務問題,維維集團將17%的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給了新盛集團,交易完成后新盛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17%。
成功迎來白馬騎士可喜可賀,然2020年,維維集團因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超27億、維維股份涉嫌披露違法違規、長期大額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等內控問題,股票簡稱從2021年4月27日起變更為“ST維維”。
2021年7月,新盛集團宣布增持維維股份,持股比達到29.90%,成為ST維維控股股東。
隨后,高管重新洗牌。創始人、董事崔桂亮、曹榮開等辭職。同時,時博、郭敏、崔秭瑞成為第八屆董事會董事。
新盛入主后,持續推進維維股份“瘦身健體”、回歸主業,2021年8月轉讓枝江酒業股權等動作,讓外界看到新生新變希望。
2022年4月12日,維維股份各項財務狀況恢復正常,相關風險異常情況已消除,股票簡稱由“ST維維”變更為“維維股份”。
同時,負債率大幅下降,財務壓力減輕。2019年底,維維股份總資產83.63億元,2022年底為49.90億元,減少33.73億元。資產負債率由68.65%降至37.46%。
04
喜變A面 雙百眺望
時不我待、腳踏實地
LAOCAI
客觀而言,新盛入主為維維股份帶來諸多喜變,這一年多的答卷值得圈點。上述股民的個別吐槽有偏激之處。
聚焦2022年,業績面也有向好跡象,如毛利率20.78%,同比上升0.95個百分點;得益于茶葉類和儲運業務的毛利率上升,抵消了主營產品毛利率下滑。
其中,茶類毛利率36.15%,較上年增加4.4個百分點;儲運毛利率24.13%,較上年增加14.22個百分點。
從渠道看,電商業務發力功不可沒。2022年,維維股份通過經銷商、電商、終端、服務四模式分別實現營收35.42億元、9440.44萬元、4.89億元、3823.43萬元,毛利率23.02%、42.84%、-4.02%、24.13%。
可以看出,電商業務雖體量顯羸弱,但增長較快、且毛利率較高,或是公司未來業績提升的突破點。
在銠財看來,無論轉型還是升級,從不是輕松話題。尤其于維維股份這樣飽嘗粗放擴張后遺癥、易主不久的企業,重啟新生如烹小鮮、如履薄冰。負重前行中,市場應給予更多耐心信心,一些可喜之變、精進進化應該被看到。
當然,也需要時不我待、腳踏實地。
遙想2021年業績會上,維維股份提出“產業雙百億帶動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戰略規劃,即維維股份的糧食、產業雙雙過百億,打造一個千億級糧油食品產業集群。
目前來看,相比達成目標,縮小營收凈利下滑增速,守住基本盤或許更實際些。
其實,市場需求仍在,消費者情懷還在。如何搭建“重逢”橋梁、升級喚新產品,更細分更特色更精準觸達用戶,或才是維維股份重振“豆奶一哥”榮耀、重新“開懷”、最終如愿雙百億目標的關鍵。
本文為銠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