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場
今日大盤全天震蕩走低,三大指數均大跌。兩市超4500只個股下跌,超170只個股跌超9%。盤面上,醫藥股震蕩反彈,新冠藥方向領漲,軍工股沖高回落。下跌方面,AI概念股集體大跌,半導體板塊全天弱勢,數據要素、ChatGPT、算力等方向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12178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791億。目前大量資金從前期火爆的人工智能方向中獲利了結,經歷了長時間正的新冠藥方向的估值優勢開始顯現,吸引了部分資金回流。但需注意的是,該方向并未與指數形成共振,其延續性仍需持續觀察。
(相關資料圖)
截至收盤,今日上證指數收于3301.26點,下跌1.95%,成交額為5305億元;深證成指下跌2.28%,成交額為6873億元;創業板指下跌1.91%。今日兩市上漲個股數量為576只,下跌個股數為4507只。
從風格指數上來看,今日各風格表現不佳,其中消費和穩定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好,金融和成長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弱。近期風格轉換較為明顯。
盤面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個行業上漲,國防軍工行業漲幅為0.05%。計算機,電子,傳媒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5.75%,5.20%,4.56%。
資金面上,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出76.1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47.27億元,深股通凈流出28.92億元。近三個月北向資金凈流入754.79億元。美國通脹走勢和國內經濟狀況最近對北向資金影響較大。
從風險溢價指數來看,風險溢價率在歷史上處于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時,A股往往處于底部區域。目前風險溢價率為2.57%,低于一倍標準差,萬得全A指數處于爬升階段。風險溢價指數近期小幅震蕩。后期市場仍有擾動,但下行空間相對可控,建議投資者擇機分批布局。
(注:數據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風險溢價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價比越高;反之,則配置債券的性價比越高)
熱點新聞
新聞一:工信部最新發聲!
4月2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并答記者問。
相關負責人強調,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促進內需加快恢復,壓茬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2.加快技術產業創新,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
3.緊抓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企業,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匯聚金融資源持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延伸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4.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出臺穩定汽車消費、擴大內需增長的相關政策措施,抓好現有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完善“雙積分”管理辦法,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
新聞二:LPR連續8月“原地踏步”
4月20日,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0%,兩項貸款利率均與此前保持一致。截至目前,LPR已連續8個月“原地踏步”。此前,4月份MLF操作利率未發生變化,意味著LPR參考基礎未發生改變。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本月LPR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LPR主要錨定的是央行MLF利率,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MLF是指央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此工具向銀行釋放流動性,以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從眼下看,中央政府自疫情以來尤其是去年12月份的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出臺了若干刺激經濟復蘇與增長的政策措施,全社會聚集復蘇經濟的動能成了當前最為緊迫而突出的政治任務。同時,也要看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開始回暖,開局良好,但有些數據依然不盡如人意,經濟仍處于緩慢復蘇狀態,這更加需要金融助力。而金融助力最大的、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信貸投放總量擴張和信貸投放價格的降低;信貸供應量解決的是融資困難問題,信貸價格解決的則是融資貴問題;兩相比較,價格優惠可能比總量滿足更加重要。因為當下實體企業需要恢復生機活力,無疑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實體企業如果因為融資貴而無法盈利,則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就會被打消,或者所獲取的利潤不夠給銀行償還利息,也或許所賺的錢全部被銀行利息“侵蝕”,則整個實體企業復蘇無望,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也有可能成為“懸念”。經濟是金融的基礎,如果中國經濟不能及時如期復蘇,那么銀行的經營也將成為“無源之水”,不可持續。
就2023年中國經濟走勢以及經濟復蘇目標,需要央行拿出更加切合實際和有力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寧愿少向財政部上繳利潤,也要將銀行信貸利率水平引導至更低的水平;商業銀行應拿出更大的勇氣和膽略,胸懷大局和長遠,不斷履行好社會責任,建立LPR報價科學體系,將LPR報價推至更加合理的水平,并因勢而動,使LPR時刻與時代經濟跳動的脈搏契合,聚集強大的金融動能,為我國經濟復蘇與增長提供有效的金融推力。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表述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格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