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文,對《關于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與之相關的,智能電網和儲能行業的龍頭公司在政策落地之前,就已踏上業績增長之路。
來源:攝圖網(資料圖片)
對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征求意見
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指導意見顯示,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總體思路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夯實新型電力系統穩定的物理基礎;強化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管理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支撐。
其中,在夯實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基礎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四項要求,其中包括:構建堅強柔性電網平臺,促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推動建設分布式智能電網;科學安排儲能建設,有序建設抽水儲能,積極推進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氫儲能、熱(冷)儲能等各類新型儲能的建設。換句話說,加強智能電網和儲能建設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能電網領域三大龍頭企業業績穩健增長
據我們不完全統計,A股電網自動化行業上市公司共有25家。其中,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國電南瑞;證券代碼:600406.SH)、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南網科技;證券代碼:688248.SH)和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許繼電氣;證券代碼:000400.SZ)總市值名列前茅。
先看國電南瑞。據其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電網自動化及工業控制、繼電保護及柔性輸電、電力自動化信息通信、發電和水利環保四大類。2022年上半年,公司電網自動化及工業控制業務收入為84.21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51.72%,為公司核心業務。
國電南瑞2022年三季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256.16億元,同比上漲10.26%;歸屬凈利潤為36.55億元,同比上漲14.49%,經營業績保持增長趨勢。
再看南網科技。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技術服務和智能設備兩大業務體系。其中,技術服務包括儲能系統技術服務和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兩大類,智能設備包括智能監測設備、智能配用電設備和機器人及無人機三類。
南網科技2022年年報又顯示,當期公司營收為17.90億元,同比上漲29.20%;歸屬凈利潤為2.06億元,同比上漲43.82%,也保持了業績向好的勢頭。
此外,許繼電氣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涵蓋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電動汽車充換電和軌道交通及工業智能化五大核心領域。其中,涉及智能電網概念的“智能變配電系統”、“智能電表”、“智能中壓供用電設備”、“直流輸電系統”四大類產品2022年合計銷售收入為113.88億元,占當期營收之比為76.34%。
2022年度,許繼電氣營收為149.17億元,同比上漲24.41%;歸屬凈利潤為7.59億元,同比上漲4.81%,業績同樣呈上漲趨勢。
業績大漲源自儲能,還是新能源和動力電池?
另據我們統計,A股儲能概念股多達220家。其中,經計算,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寧德時代;證券代碼:300750.SZ)和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陽光電源;證券代碼:300274.SZ)的總市值靠前。
與智能電網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穩健增長略有不同,或受益于新能源和動力電池的“風口”,寧德時代和陽光電源2022年歸屬凈利潤都出現大幅上漲。
寧德時代2022年年報顯示,當期公司營收為3285.94億元,同比上漲152.07%;歸屬凈利潤為307.29億元,同比上漲92.89%。
陽光電源2022年年報顯示,當期公司營收為402.57億元,同比上漲66.79%;歸屬凈利潤為35.93億元,同比上漲127.04%。
上述靚麗的經營業績是更多受益于兩家公司的新能源和動力電池業務呢?還是更大程度上與兩家公司的儲能業務有關?
寧德時代2022年年報顯示,當期公司動力電池系統和儲能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分別為2365.93億元和449.80億元,占當期營收之比分別為72.00%和13.69%,動力電池業務收入占比更高。但從收入同比增幅來看,2022年度,公司動力電池系統和儲能電池系統收入分別同比上漲158.60%和230.16%,后者領先前者71.56個百分點。
與之相似,陽光電源2022年年報又顯示,當期公司光伏業務和儲能業務收入分別為272.46億元和101.26億元,占當期營收之比分別為67.68%和25.15%,新能源(光伏)業務收入占比領先。但再看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2022年度,公司光伏業務和儲能業務收入分別同比上漲43.92%和222.74%,儲能業務的成長性以178.82個百分點的巨大優勢遙遙領先。
無論是智能電網行業龍頭,還是儲能行業領先企業,2022年經營業績都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未來隨著國家能源局的政策指導進一步完善,并最終頒行,是否將為上述行業領軍企業帶來更好的業績增長前景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