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4月26日,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工科技)更新了上市申請審核狀態。
宏工科技成立于2008年,由現任董事長羅才華一手創立,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是一家主要從事儀器儀表制造業的企業。
如今,該公司將擬沖刺科創板IPO上市,計劃募集資金5.32億元,用于智能物料輸送與混配自動化系統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該公司回復了第二輪審核問詢函,主要問題包括發行人下游市場及核心競爭能力,關于知識產權訴訟以及營業收入等問題。作為又一家被寧王“喂”上市的供應商企業,宏工科技還面臨哪些問題?
01 離婚夫妻攜手闖A股
董事長羅才華出生于1983年,中南大學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本科肆業,2004年 7 月 至 2008 年 7 月,在長沙湘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先后擔任技術員、華南區域銷售員、銷售經理,隨后在2008 年創立了宏工科技。
董事何進出生于1983 年 7 月,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投資學專業本科,2008年加入宏工科技,2020 年起至今擔任公司董事、總經辦主任一職。
現在,董事長羅才華和董事何進是宏工科技的共同實控人,二人曾是夫妻,2019年7月解除了婚姻關系。根據回復問詢中披露的關聯方顯示,羅才華已經再婚。
目前,公司共有3名私募投資基金股東:粵科東城、粵科振粵、健和成至,這三家私募基金增資入股時都曾與公司簽署股份回購等對賭約定。相關條款自宏工科技完整提交上市申報材料后自動終止,如公司未能成功上市,則恢復生效。
而根據協議具體條款,宏工科技僅以標的公司的身份參與簽署相關協議,對增資有關事項承擔義務,對股份回購事項不承擔義務,股份回購義務由實際控制人羅才華、何進承擔。
根據私募基金粵科東城、粵科振粵與宏工科技的約定,如公司未能在2022年6月30日前取得上交所或深交所IPO申請受理通知書,或公司未能在2023年6月30日前實現在上?;蛏钲谧C券交易所上市,或以投資方同意的估值被上市公司收購,羅才華、何進將承擔股份回購義務,回購股份占總股本的6.25%。
直到現在,公司2022年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29738.69萬元,提取該年度的法定盈余公積金后,未分配利潤合計為39687.17萬元。羅才華和何進二人分別直接持有公司56.44%與17.64%的股份,并通過贛州博懷間接持有公司4.04%的股份,二人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78.12%的表決權。
02 年營收進賬超20億元,離不開寧王的助力
宏工科技主要從事物料自動化處理產線及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下游客戶主要為鋰電池、精細化工等行業。公司技術人員通過與客戶共同確定產品的最終設計生產方案,在方案基礎上,公司會組織材料、配套設備、安裝服務等采購,制定生產計劃,最后在客戶現場安裝、調試,通過客戶驗收合格完成產品交付。這就是該行業的業務流程。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宏工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32億元、5.79億元和21.7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 6574 34萬元、4993.50萬元和29738.69萬元。
宏工科技作為鋰電池產業鏈上游企業,已經與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等企業達成合作。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占比均達到50%左右的比例,包括寧德時代、杉杉股份、贛鋒鋰業等公司。而這三年以來,寧德時代占據宏工科技客戶名單的重要位置,均列入公司前五大客戶之一。
此外,宏工科技與這些重大客戶的合作年限大多數開始于2018年之后,入局新能源行業稱不上是個好時期。所以,從同行業的可比公司比較來看,宏工科技與報告期內的主要客戶合作年限并不長,所以,監管層以及外界對宏工科技與客戶合作的真實性、穩定性等一直保持懷疑態度。
面對大客戶依賴、前五大客戶不穩定的問題,宏工科技給出的官方解釋是:鋰電池產業鏈發展迅速,頭部企業擴產計劃逐步增加,隨著公司積極開拓行業知名企業作為客戶資源,公司的客戶結構發生了一定變化。
當一家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兩項指標都在增長,而現金流卻波動異常,這是極其古怪的。
報告期內,宏工科技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 638.45萬元、12671.76萬元和-5336.80萬元。不難看出,各期波動幅度異常明顯。其中,2021年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幅一度高達1884.77%,可到了2022年,現金流量凈額卻為負值,從凈流入變為凈流出。
導致此現象的原因與應收賬款和存貨有關。
報告期各期末,宏工科技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 11678.07萬元、20500.48萬元和69,363.70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6.59%、18.74%和23.63%。而隨著應收賬款規模的擴大,公司壞賬準備計提逐年增加。
同樣的,報告期內,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6503.51萬元、40278.52萬元和146675.63 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37.58%、36.83%和 49.97%,由此看出,資金周轉壓力過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和滲透率的不斷提高,鋰電池產業鏈新入局者越來越多,大量資本涌入鋰電產業鏈,再加上鋰電池產線具有初始投資金額較大、使用壽命較長的特性,致使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進一步累積。
這并不是偏見——
2022年3月,宏工科技董事長羅才華在參與電池中國網舉辦的動力電池行業論壇活動時,就曾對短期動力鋰電池設備市場潛在的過剩風險表示過擔憂。
就連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也曾在2020年年會上表示,他預計最晚后年全產業鏈都將出現產能過剩,而唯一不會出現過剩的是質量上乘、成本低的電池產品。
宏工科技也在回復函中有所披露,認為近年來,由于鋰電市場火熱,尤其是在前幾年新能源汽車大幅補貼較多的背景下,大量動力電池新晉廠商快速擴產,但由于其中部分廠家缺乏扎實的技術積累,較多低端動力電池流入市場,導致低端產能過剩的現象。低端產能通過擠占鋰、鈷等原材料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高端產能的擴張。而高端產能的主要廠商,其產能仍處于緊張態勢:2021年,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5%、95%和96%,高端產能較為緊張。
報告期內,宏工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0.32%、83.87%和85.03%。而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卻僅有49.25%(2020年)和61.45%(2021年),可以看出,宏工科技的資產負債率超同行均值約20個百分點。宏工科技給出的原因是,公司目前的快速發展和產品研發等方面都需要資金的支持。
目前,公司融資渠道主要來源于銀行借款,渠道單一,上市之后,未來的發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會受限制。
而5月5日深交所已披露,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定于 2023 年 5 月 12 日召開 2023 年第 30 次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審核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
距離登陸資本市場只有兩個月,留給這對離婚夫妻的時間不多了。
VCPE參考(vcpecankao)原創
作者 | 欣怡;編輯 | 許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