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潘瑞冬
【資料圖】
集成電路上市公司紫光國微(002049.SZ)在股價低位,大手筆回購股份。
6月1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截至5月31日,公司以自有資金已經回購527.97萬股,成交總金額約5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紫光國微的股價在2022年8月達到階段高點后,期間最大跌幅達50.25%,目前累計跌幅仍達46.48%。
業績方面,相比于前三年的高增速,2023年一季度,紫光國微的業績增速大幅放緩,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降至14.87%、10.03%。
不過,紫光國微研發投入力度不減,今年一季度投入研發費用3.09億元,同比增長69.03%。目前,公司第二代面向人工智能、機器視覺領域的SoPC(可編程芯片系統)已啟動研發。
已耗資5億回購股票
回溯公告,今年3月28日,紫光國微董事會通過了《關于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議案》,同意公司使用不低于3億元(含)且不超過6億元(含)的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股份期限為自當日起6個月內。
根據6月1日晚間的回購進展公告,紫光國微截至5月底已經回購5億元自家股票,離最高上線僅剩1億元回購空間。
截至目前,紫光國微共計回購公司股票527.97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62%,最高成交價為105.8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91.10元/股。
提振投資者信心或許是紫光國微回購的主要原因。
K線圖顯示,2023年1月3日紫光國微股價報134.74元/股,到3月底已經低于100元/股。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與機構持股比例的下滑不無關系。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紫光國微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達65%,其中,基金持股比例為30%;到了2023年3月末,機構投資者的比例驟減至47%,三個月降低了18個百分點。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減少持股的機構均為基金。截至3月末,基金持股比例為12%。
隨著紫光國微回購股份的進行,其股價有短暫反彈,截至6月2日,紫光國微收報95.63元/股,當日漲2.82%,這一價格也高出最低回購價。
若拉長時間來看,紫光國微的股價在2022年8月10日達到一年內的高點178.7元/股,此后便進入下跌模式,2023年5月15日達到一年內的低點88.9元/股,期間最大跌幅高達50.25%,目前累計跌幅仍達46.48%。
研發投入力度不減
作為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紫光國微主要業務包括特種集成電路業務、智能安全芯片業務、石英晶體頻率器件和半導體功率器件。公司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深耕二十余年,在研發能力、核心技術、供應鏈和客戶資源等方面積累形成了體系化的競爭優勢,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龍頭之一。
在芯片行業高景氣度的加持下,紫光國微的業績也呈現出節節攀升的趨勢。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32.7億元、53.42億元、71.2億元,同比增長-4.67%、63.35%、33.28%,兩年間營收實現翻倍;同期歸母凈利潤為8.06億元、19.54億元、26.32億元,同比增長98.74%、142.28%、34.71%,兩年間增長超2倍。
紫光國微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上述同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47億元、6.32億元、12.11億元,同比增長97.23%、82.25%、91.52%。
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41億元、歸母凈利潤5.84億元,同比增長14.87%、10.03%,增速大幅放緩,但研發投入力度不減,同期研發費用為3.09億元,同比增長69.03%。
在研發投入的方向上,紫光國微曾在今年5月底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第一代SoPC系列產品研發進展順利,產品內嵌豐富資源,擁有多個子系列產品分支,可以為嵌入式終端、工控、圖像視頻、通信等領域提供極具競爭力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另外,公司的第二代面向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領域的SoPC(可編程芯片系統)已啟動研發。
研發成果的轉化有望為紫光國微未來業績增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