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繼續分化,A股分化是常態,不分化才不是常態。三大指數全天分化走勢,滬指在午后在大金融拉升下收復3200點;創業板跌破去年4月低點,創下3年以來的新低;科創50指數呈震蕩下行,再度逼近1000點關口,日線5連陰。
個股上看,跌多漲少,3000+股下跌,其中跌停18只,實際跌停10家;1700+股上漲,其中漲停39家,實際漲停31家。市場仍是呈現極端分化的行情。
超短情緒上看,高度板下降至4板的上海物貿、時空科技、京投發展、金橋信息3連板、2板的5只,上個交易日首板是46只,連板率極低,可以看出當下市場不敢是板塊持續性和個股持續性均較差,短線掙錢難度加大。
【資料圖】
量能上看,繼續存量博弈,兩市全天成交8610億元,較上個交易日增加452億元;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29.51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8.88億元,深股通凈買入20.63億元。這是北向資金連續2個交易日凈買入而且并未受到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影響,這緩解了市場的下行壓力,不過短期外資對市場的影響較為有限。
盤面上看,午后大金融、中字頭拉升,帶動指數上行,首創證券、弘業期貨一度漲停,杭州銀行、光大銀行漲超3%;房地產、基建股逆勢活躍,蕾奧規劃、建科院、測繪股份均20CM漲停,京投發展5天4板、大龍地產、北辰實業漲停;豬肉股展開反彈,巨星農牧、新五豐漲停;算力概念逆勢拉升,拓維信息、特發信息漲停。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持續活躍的AI應用方向集體調整,中國出版、上海電影、浙文影業等多股跌停。此外,新能源方向沖高回落,抄底資金仍是偏謹慎。
總體上看,今日市場資金明顯出向低位方向切換,大金融、地產、養殖等傳統行業得到資金的關注,不過金融、中字頭的大漲主要受到村長講話的提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的驗證;而前期持續活躍的AI方向盡管集體調整,更多的還是倒車接人的機會,人工智能的主線格局并未改變,調整過后依然是較好的低吸機會。
策略上,繼續圍繞人工智能硬件端和應用端低位的方向展開布局,也就是TMT方向。隨著中報披露的臨近,業績驅動有望成為AI下一輪炒作的方向,同時隨著AI的加速發展,半導體拐點有望提前到來。配置上,重點關注半導體(AI芯片、存儲芯片、設備和材料、先進封裝)和計算機、通信,AI應用端(電商、傳媒、游戲)等;此外,低位+業績驅動方向,主要關注風光儲的低吸機會;在防守上,繼續加大的電力的配置。
創業板創3年新低
6月8日,一個特殊日子,創業板跌破2022年4月26日低點,日K線收出4連陰,創三年新低,指數回到了2020年疫情的時候,3年一輪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無疑是對創業板最好的寫照。
在市場無重大利空情況下,為什么創業板會跌跌不休呢?
創業板的持續下跌主要受到權重龍頭的影響。6月6日,寧德時代被摩根士丹利下調評級的影響,股價大跌超5%,直接拖累指數下行;此外,今年以來創業板的10大權重中,除了中際旭創外,寧德時代、東方財富、邁瑞醫療、匯川技術、陽光電源、溫氏股份、愛爾眼科、億緯鋰能、智飛生物等均下跌。其中東方財富、愛爾眼科、匯川技術、億緯鋰能、溫氏股份、智飛生物等跌幅均超10%。
那么,問題來了,創業板止跌了,可以抄底了?
從技術形態來看,目前沒有看不到止跌企穩的信號,指數仍是處于單邊下行,所有均線系統也是呈空頭排列,不能輕言觸底。
從月線上看,2012年585觸底以來,創業板有里走出了兩輪的上行行情,分別是585.44—4037.96和1184.91—3576.12。這兩輪指數最大漲幅分別是589.73%和189.94%。值得注意是,兩輪行情的低點585.44/1184.91的連線形成的上升趨勢線,需要第三點的確認和驗證,也就表明指數仍存在下行風險,但隨著時間和空間轉移,指數重心會上移,但指數跌破2000點是大概率。
從估值角度來看,截止6月8日,創業板的動態PE為29.60倍,處于2018年以來新低,近10年歷史分位數為2.96%,上市以來的歷史分位數為2.69%,估值夠低嗎?估值確實夠低,已經具備了配置的價值。但在當下市場環境下,創業板指數需要破而后立,即相繼跌破2012年27.76和2018年25.85的歷史底部估值,創業板才有望真正的大反轉并且有望開啟一輪牛市。也就說,創業板大概要下跌6.63%至12.67%,才有望真正的企穩。
因此,短線來看,存在技術的反彈修復,可以短線適當博弈,不過前面測算過,整體的下行空間不會太大。當然,創業板也存在馬上反彈的概率。但從一個大周期,形成一輪大級別的牛市來看,創業板要不破不立,也就是說最好跌破2000點。
存儲芯片再度漲價,行業拐點到來?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三星計劃提高NAND晶圓價格。此外,如果消費電子市場需求在下半年改善,NAND晶圓合約報價有望企穩。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三星和SK海力士已在尋求將NAND閃存價格提高3%-5%,并表示NAND閃存的價格已降至可變成本以下,一些品牌SSD價格已接近HDD價格。作為存儲芯片的巨頭三星漲價,表明漲價正式落地,意外著行業拐點出現。
根據statista數據,截至2022Q3,全球DRAM市場幾乎由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所壟斷,CR3 超過95%,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分別占比41%、29%和26%。在全球NAND flash市場由前三大廠商分別為三星、鎧俠和海力士,2022Q3 市場份額分別為31.4%、20.6%和13.0%,目前CR3 市場份額達65%,CR6 市場份額接近95%。
另外,5月份開始國內的存儲芯片龍頭產商就率先漲價。5月16日國內存儲芯片的龍頭廠家,長江存儲已經正式通知NAND漲價,漲價幅度約在3-5%左右。以256G存儲芯片為例,已經漲價4-5美元(約人民幣28-35元直)。此外,海外存儲芯片巨頭美光,此前已告知經銷商DRAM及NAND Flash閃存從5月起不再接受更低詢價。
從業績端來看,海外存儲芯片龍頭二季度業績有望改善。三星電子第二季度DRAM出貨量預計將較Q1增長約15%-20%,優于上季的季減約10%。上季虧損高達5萬億韓元(約38億美元)的SK海力士也有望迎來復蘇,該公司Q2出貨量估較上季成長 30%-50%,高于市場預期的20%。
從需求端看,需求開始回暖。受三星減產的影響,近日智能手機與服務器廠商對存儲芯片供應合同的詢問數量有所增長,且AI服務器DDR5訂單不斷涌進,HBM、DDR5等高附加值DRAM的需求也在持續攀升。同時,存儲器廠商部分需求領域已出現急單,客戶需求回溫、急單涌入,而且“量也不少”。
存儲芯片作為集成電路做大的細分領域,2022年市場規模1392億美元,行業巨頭三星的漲價,意味著存儲芯片價格觸底,行業拐點帶來,其有望帶動整個半導體行業復蘇,當前整個半導體處于底部中,已經迎來中期配置好時機。
關注:兆易創新、紫光國微、東芯股份、中電港、深科技
以上觀點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報告基于獨立、客觀、公正和審慎的原則制作,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