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通宇通訊;證券代碼:002792.SZ)在收購湖北和嘉93%股權僅兩個月后,就決定出售該股權,此前公司對這場跨界收購充滿自信,但子公司收購后的業績表現似乎有些尷尬。
來源:攝圖網(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煙標印刷子公司收購兩個月就要轉讓
2023年6月14日,通宇通訊發布公告稱,為優化上市公司資產和業務結構,聚焦主營業務長遠發展,公司擬籌劃轉讓湖北和嘉包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湖北和嘉)93%股權,本次股權轉讓的交易方式、交易對手及交易價格尚未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籌劃股權轉讓事項與通宇通訊收購湖北和嘉93%股權僅相隔2個月。2023年3月17日,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收購湖北和嘉93%股權的議案,通宇通訊擬以自有資金7034.52萬元購買王濤、王臘春、楊淑武、李江鴻、李勇等人所持有的湖北和嘉93%股權。工商信息顯示,股權轉讓于2023年4月13日完成交割。
湖北和嘉成立于2010年,主要從事高端包裝印刷品及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內蒙古昆明卷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蒙昆公司),為蒙昆公司提供煙標產品包裝印刷整體解決方案。
通宇通訊的主營業務為通信天線和射頻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湖北和嘉的主營業務為煙草包裝和商標印刷,屬于完全不同的業務領域,而通宇通訊表示,這是一次風險可控的適度多元化的嘗試。據年報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通過收購湖北和嘉93%股權,正式進入煙標印刷行業,將通過調整人員結構,引入生產、庫存和行政管理系統,對湖北和嘉進行業務整合和優化改革,湖北和嘉爭取在第四季度蒙昆公司采購招標中再次中標,以保障未來三年的訂單,同時基于湖北和嘉的資質和能力,在更多省份實現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10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向通宇通訊提問,認為湖北和嘉屬于夕陽產業,前景并不樂觀,最近還面臨法律糾紛,質疑通宇通訊在收購前是否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通宇通訊回復稱,公司管理層擁有完備的戰略規劃和投資制度,在審慎的前提下進行收購并購,收購湖北和嘉為控股子公司,是多元化發展的選擇,將更好支持通信主業的發展。當時還對收購決策信心滿滿的通宇通訊,沒想到四天后就變了臉。
子公司收購后業績尷尬,或難實現承諾
湖北和嘉原控股股東王濤曾向通宇通訊承諾,2023年至2025年期間,其保障湖北和嘉每年在蒙昆公司的所有品類招標中實現超過50%的品類中標,且湖北和嘉2023年整體銷售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若當年未達成承諾業績,王濤需按照3400萬元的5%即170萬元補償給通宇通訊。
根據通宇通訊公告,2022年和2023年第一季度,湖北和嘉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285.65萬元和509.17萬元,實現凈利潤1300.71萬元和93.31萬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95.01萬元和-584.15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受節假消費效應的影響,卷煙生產存在一定的季節性波動,在春節、中秋前后需求較為旺盛,此時卷煙產量處于高位,煙標企業也呈現同樣的變動趨勢,從收入端來看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銷售表現更好。以煙標龍頭企業勁嘉股份(002191.SZ)和東風股份(601515.SH)為例,其第一季度銷售收入占比最高。
湖北和嘉2023年第一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509.17萬元,假設各季度銷售均勻分布,那么全年銷售收入為2036.68萬元。尤其在考慮同行企業第一季度銷售收入占比最高的情況下,湖北和嘉實現2023年整體銷售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的業績目標似乎有些困難。
高溢價收購子公司,曾收到交易所關注函
三個月前,通宇通訊擬收購湖北和嘉時,交易所曾對公司下發關注函,要求通宇通訊結合主營業務協同性和戰略發展計劃,說明公司收購湖北和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收購后的整合計劃,以及上市公司能否對標的實現有效控制。通宇通訊回復稱,公司成立27年來專注于通信天線及射頻器件業務,受技術更替和基建投資周期影響,利潤波動較大,公司賬面資金充裕,部分閑置資金用于理財,但理財收益率偏低,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因此公司拿出部分現金儲備,投資于收益相對穩定、風險相對可控的其他領域。
通宇通訊認為,煙標行業利潤水平高于通信設備行業,標的公司湖北和嘉自成立以來持續獲得蒙昆公司的招標訂單,具有較強的訂單獲取能力和生產能力,公司有信心在湖北和嘉原有市場基礎上,拓展增量市場,實現業績進一步增長。
針對后續整合計劃,通宇通訊回復稱,公司深耕基站天線領域二十多年,內部管理體系比湖北和嘉更加完善,有更豐富的管理經驗,收購完成后,公司將重新組建湖北和嘉董事會,并委派行政管理人員、財務人員、信息技術人員進駐湖北和嘉,重新制定湖北和嘉的組織結構,通過以上措施,公司有信心對湖北和嘉實現有效控制。
截至2023年1月31日,湖北和嘉凈資產3296.38萬元,采用資產基礎法評估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4808.26萬元,采用收益法評估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7759.68萬元,公司決定以收益法評估結果為定價基礎,增值率135.40%。那么,兩個月前高溢價收購來的湖北和嘉,能否原價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