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能源賽道,不管是風光儲還是新能源車產業鏈均受到較大的調整,但在一些新能源賽道的細分領域卻能逆勢走強,如TOPCon電池、復合銅箔、HJT電池等。這些細分領域的走強,代表這新能源新技術方向即0-1的突破過程,包括6月30日鋰電池板塊掀起漲停潮,也是寧德時代M3P電池將量產裝車消息的刺激。
經過梳理,新能源賽道現有TOPCon電池、復合銅箔、HJT電池、磷酸錳鐵鋰(M3P)電池、鈉離子電池新技術,下半年在新能源賽道領域有望得到資金的進一步的聚焦。為什么會得到資金的聚焦,主要是這些領域當前處于低滲透率階段,也就意味著未來2-3年具備高成長性。
【TOPCon電池】:由于傳統的PERC電池(這里叫P型電池)轉化效率逐漸接近理論極限24.5%,難有突破的可能。在光伏整體供應過剩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也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而TOPCon電池(N型電池)理論效率28.7%,同時實驗室/量產效率達26.7%/25.3%,提效空間大同時兼容PERC產線,可通過技改轉換升級,成為存量PERC轉型最具性價比路線。2022年TOPCon電池是滲透率在5%左右,2023年為TOPCon技術大規模放量元年,預計2023年底TOPCon電池總產能將超過460GW,全年滲透率提升至約29%,2024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預計達66%。
(相關資料圖)
TOPCon電池將成為未來兩年主流電池技術路線。因此,當前所謂的光伏過剩就是一個偽命題,光伏巨頭一邊在喊產業過剩、一邊卻在大規模的擴產,只不過擴產是擴N型電池的產。
這點也體現在二級市場上,4月底以來,TOPCon電池板塊指數累計漲幅超16%。
而TOPCon電池龍頭之一的鈞達股份,截止6月20日,4月26日反彈以來最大漲幅超80%,區間漲幅達74.54%。傳統光伏龍頭隆基綠能則明顯處于單邊下跌,在于隆基綠能沒有布局相關TOPCon電池的產能。
因此,隨著光伏產業的持續推進,新技術將是未來A股投資的核心。
關注:愛旭股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億晶光電、宇邦新材、福斯特、蘇州固锝、TCL中環。
【復合銅箔】:近期復合體明顯得到資金的青睞,6月30日大漲6.39%,盤中一度大漲超7%,量能也是顯著放量。4月底以來,板塊指數累計漲幅超20%。
復合銅箔大漲的核心邏輯是行業內公司相繼獲得終端訂單,這是真正的0-1,產業化標志性事件。6月20日,雙星新材發布公告表示,在2022年年末完成首個PET復合銅箔設備安裝以后,近日已經獲得了下游客戶的驗證認可,并得到了客戶的首張產品訂單。復合銅箔首張訂單的成功落地,既印證復合銅箔真正實現了從0到1的產業突破,也超出了此前市場認為,今年難以徹底量產的判斷,超出了預期。
華安證券在6月29日的研報中表示,隨復合銅箔技術進步及應用場景增加,滲透率將不斷提升,預計2025年復合銅箔市場空間將達到179億元,樂觀情形下有望突破291億元,CAGR達84%。
投資策略上上,設備廠商>PET基膜轉型復合銅箔制造廠商>其他基膜與輔材轉型廠商。建議關注設備端道森股份、東威科技;材料端雙星新材以及具有上下游整合優勢的英聯股份、寶明科技、阿石創等。
【M3P電池】:6月30日下跌已久是鋰電池板塊掀起漲停潮,其大漲是受到利好消息的刺激。
消息面顯示,6月29日有媒體報道: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國產Model 3改款車型將繼續對電池包進行升級,尤其是基礎款后輪驅動版的電量將從60kWh(度)升級為66kWh,采用某電池廠的M3P新型磷酸鐵鋰電池。
M3P電池即磷酸錳鐵鋰電池是寧德時代基于新型材料體系研發的電池,其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鐵鋰,成本優于三元電池——分別直擊LFP與三元電池的兩大長期痛點。
M3P電池除了傳統的磷金屬外,還摻雜錳、鎂、鋅、鋁中的兩種金屬元素替代鐵元素的點位,兼具高能量密度、高效率與低成本的特征。
盡管磷酸錳鐵鋰電池有多重優勢,但因為部分細節的原因,大多數廠商、車企都在觀望,所以遲遲沒有放量。若此次特斯拉Model 3改款車型開始裝機后,會反過來倒推磷酸錳鐵鋰的關注度和接受度,從而加速磷酸錳鐵鋰的滲透率,這是個產業0-1的標志性事件。
關注:寧德時代、恩捷股份、杉杉股份、湘潭電化、紅星發展、當升科技等。
【鈉電池】:受年初以來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短期成本因素不在擾動鋰電池,鈉離子電池推廣落地的急迫性隨之降低,這導致今年以來鈉電池板塊持續下跌,最大回撤超25%。
不過好消息來了。6月15日,工信部官網公布的第37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出現了2款搭載鈉離子電池的車型,這是鈉電池首次在乘用車上裝車,打消了市場對鈉電池裝車的疑慮,這鈉電池開始商業化量產,也是產業標志性事件。機構預計2023年鈉電池有望實現初步產業化,2024年實現產業化規模的快速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鈉電池除了在新能源車上的裝機外,最大的應用在儲能領域。根據機構預測,鈉離子電池在乘用車和儲能應用前景大,市場規模有望超1800億元。
投資策略上,關注電池及正負極材料環節。
關注:
鈉電池企業:寧德時代、鵬輝能源、傳藝科技
鈉電池正極材料:振華新材、當升科技、美聯新材、多氟多
鈉電池負極材料:杉杉股份、貝特瑞
以上觀點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報告基于獨立、客觀、公正和審慎的原則制作,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