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百億的的福建上市公司、曾被譽為“中國家用品第一股”的冠福股份遷入荊州,成功撤銷ST三個月不到,閩籍就變成了鄂籍,工商登記注冊登記地址已從福建瓷都德化遷入荊州開發區。
冠福股份,成立于1999年,曾是“中國家用品第一股”“瓷都第一股”。回想起來,發跡于德化縣潯中鎮土坂村的林氏父子,從崛起到隕落僅有10余年光景,令人唏噓不已!
撤銷ST三個月不到,冠福股份由閩籍變鄂籍
(相關資料圖)
冠福股份公告截圖
冠福股份于8月4日在《證券日報》等媒體刊登《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關于 變更注冊地址并修改 《公司章程》完成工商變更登記的公告》。
公告顯示,公司分別于今年7月14日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7月31日召開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變更公司注冊地址并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8月2日,該公司完成了變更注冊地址相關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取得荊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換發的《營業執照》,注冊地址由“德化縣潯中鎮土坂村”變更為“荊州開發區深圳大道118號(自主申報)”,法定代表人為姚曉琴,注冊資本為貳拾陸億叁仟叁佰捌拾叁萬陸仟貳佰玖拾元人民幣。
公告稱,公司名稱“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冠福股份”、證券代碼“002102”保持不變。
曾被譽為“瓷都第一股”的冠福股份,于2006年12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證券簡稱?“冠福家用”,以生產家用陶瓷為主。2014年8月,公司更名為“冠福股份”,同年12月以18億元代價,收購能特科技100%股權。
2016年11月,冠福股份收購上海塑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交易代價為16.8億元,公司也轉型為產業電商。此后,陷入困境的冠福股份“披星戴月”,被實施ST警告。2022年,荊州市城發集團通過收購實現控股冠福股份,這也是公司由閩遷鄂之來源。
冠福股份原控股股東、創辦人林氏家族,此前曾以冠福股份及控股子公司名義,違規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對外借款等,導致上市公司陷入危機。2018年,由于債務和違規事項未能妥善解決,冠福股份被深交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冠福股份”變更為“ST冠福”。
冠福股份副董事長鄧海雄(圖片源于公司官網)
目前,冠福股份的董事長為陳烈權,他現任能特科技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冠福股份副董事長為鄧海雄,也是上海塑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上海塑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海雄是一位塑料圈有名的汕頭民營企業家。
今年5月11日起,一度陷入退市邊緣的冠福股份,在成功重組后,終于脫離苦海,成功撤銷ST。公司當時公告稱,自 2023 年 5 月 11 日(星期四)開市起撤銷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 冠福”變更為“冠福股份”;撤銷其他風險警示后,公司股票交易的日漲跌幅限制由“5%”變更為“10%”。
順帶提及,冠福股份于2014年以18億元收購的能特科技,2006年成立于荊州開發區,是一家以生產、研發、銷售醫藥中間體及精細化工產品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能特科技投資12億元,整體搬遷至荊州開發區綠色循環產業園,形成年產1140噸醫藥中間體、高端化工催化劑的生產能力。
此次,隨著冠福股份遷入湖北的荊州開發區,至此,該開發區已擁有包括五方光電、安道麥、菲利華、冠福股份、恒隆集團、法雷奧、利時潔7家上市公司。
企業總部地址變動,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事。隨著冠福股份遷出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入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荊州開發區的核心子公司能特科技所在地,創辦人林福椿家族興衰從此變為公司史一頁春秋,隨著未來時間的拖長,也可能會漸漸消散。
瓷都首富從崛起到隕落僅10余年
冠福股份創始人林福椿
看今朝車輪滾滾,憶往昔洪水滔滔,看人間浮沉,如能知足乃幸事。
冠福股份遷入湖北,不曉得現年76歲的冠福股份創始人林福椿,是什么心境。想當初,冠福股份以“家用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后,他曾入榜胡潤百富榜,身家20億元,然而,也就10余年短短時間,昔日的德化“瓷都首富”所有的夢想,如夢幻泡影了。
福建省泉州市的德化縣,是中國四大瓷都之一,德化白瓷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傳入歐洲后被法國人稱為“中國白”,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德化白瓷多達2000件。
生于斯長于斯,作為土生土長的德化人,林福椿與多數德化人一樣,一生免不了與瓷器打交道。林福椿雖不是德化瓷器大師,也算是個匠人,他發明的“高耐熱瓷”,被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林福椿,1947年生于德化縣蓋德鄉仙嶺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是個苦孩子,2歲時父親被土匪綁架,母親無錢贖回丈夫,家破人亡。幼年時的林福椿,與體弱多病的母親,住在兩間破厝,母子相依為命。解放后,林福椿有了上學機會,他因成績好被保送德化一中。
由于家離位于城關的德化一中有20里路,加上家境清寒,初中僅上二個禮拜的林福椿,不得不輟學回生產隊務農。由于村里識字的不多,后來林福椿成了生產隊和公社林場的出納,到18歲時,他被招進縣林業規劃隊,成了一名臨時工。此后,回到村里的他,當上了仙嶺大隊革委會副主任,由于主任空缺,他實際上成了“村老大”,其后還兼任大隊文書、小學民辦教師。
1979年,當年計劃內被清退的林業規劃隊臨時工的林福椿,按政策可以進縣城接受分配工作,他進了德化糧食部門。此后,他從一名臨時工變為德化城關糧站的主任,管著20多個人。由于工作出色,該單位曾被評為省、市、縣的先進單位。走出鄉村“吃公糧”,林福椿曾是老家仙嶺村人人羨慕的人物。
林福椿早年的工作照
在國營糧站工作,林福椿的工資僅夠養家糊口,頭腦活的他,平常也做些小生意,比如把德化產的楊梅、筍干等,賣到深圳。由于生意需要資金周轉,他也經常找做生意的伙伴拆借,也包括賣“佛手瓜”的朋友。
如果不是大兒子創業受挫,林福椿可能舍不得國營糧站“鐵飯碗”,辭職下海。林福椿,有三個兒子林文昌、林文洪、林文智。生于1968年的長子林文昌從職高畢業后,于1984年到德化駐省城福州的德化縣供銷社駐榕瓷器經營部應聘業務員,后來,他承包了駐榕瓷器經營部,不到一年,就虧了10萬元。
在上世紀80年代,10萬元不是小數目,林福椿曾為此擔憂,徹夜難眠,后來他決定不吃“公家飯”,于1988年5月到福州與兒子一起經營德化瓷器。
姜還是老的辣,林福椿從管理、財務、營銷各方面入手,找到兒子經營失利的癥結,到年底時,他就把虧損的窟窿填平了。此后,他鼓勵兒子擴大經營,在福州各大商場開設瓷器專柜,生意也火了起來。1993年,林福椿父子還去上海,開辦首家德化名瓷銷售店,此后,林家的生意規模越做越大,連鎖店及經營店也越開越多。
把上海的生意交予兒子打理后,林福椿返回德化,開啟產銷一條龍之路,并創辦了德化華鵬瓷廠。辦廠之初,有市場敏銳眼光的林福椿,發現產品不對路,1996年初,他牽頭組織上海的龍潯瓷廠、玖興瓷廠聯合開發耐熱瓷項目,創辦“福建省德化冠峰耐熱瓷有限公司”,他自己出任董事長。將國防科技的耐熱瓷,用于民用領域,也非一日之功。功夫不負有心人,1997年,耐熱性能達500℃的“福康”牌耐熱陶瓷煲研制成功,此后,“冠福牌”日用陶瓷更于2007年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林福椿和三個兒子在冠福家用上市儀式上
2006年,冠福家用在深圳上市,它不僅是“家用第一股”,也是瓷都德化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上市,對于林福椿父子而言,無論是事業,還是財富,都達到巔峰時刻。
冠福股份,本是個“父子檔”家族化創業的上市公司。后來,冠福股份及旗下子公司陷入違規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對外借款等困境,長子林文昌不得不于2018年辭去董事長之職,由生于1973年的三弟林文智頂替。
冠福股份上市,先是“父子檔”,在林福椿隱身幕后,變為“兄弟連”,林家三兄弟各有分工。比如三兄弟的老二林文洪,生于1970年,曾是聞舟(上海)實業的法人。冠福陷入困境后,旗下各子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比如福建同孚實業,就曾牽涉了冠福的擔保案。
據《泉州晚報》2018年11月報道,彼時ST冠福控股股東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上海五天名義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以公司及子公司名義對外借款等違規事項,共計23.65億元。2018年10月16日起,冠福股份被ST了。到了2019年初,彼時的ST冠福發布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公司預計2018年度歸母凈利為4億元-5億元,而上年同期是盈利2.83億元。
冠福股份,曾是德化當地的行業龍頭,但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且遇到發展瓶頸后,林福椿父子選擇跨界經營也沒有問題,問題是他們陷入經營不善、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公司爆雷后,2022年5月,荊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荊州城發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從崛起到迅速淪落,林福椿父子該吸取的教訓很多。比如冠福股份由于實控人違規開出大量商票,由此引發了一連串的訴訟。讓人驚詫的是,在2018年4月在杭州舉辦的“商票西湖論劍”活動中,時任冠福董事長林文昌還是特邀嘉賓。
版權聲明:《一波說》所發布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作者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作者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