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沖鋒已顯疲態,北上資金連兩日出貨
今日消息面: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 伯克希爾創歷史收盤新高】隔夜美股高開高走,三大指數集體收漲,道指漲1.16%,標普500指數漲0.9%,納指漲0.61%。伯克希爾漲超3%,創歷史收盤新高。大型科技股多數上漲,奈飛、谷歌漲超2%,亞馬遜、臉書漲超1%。
(相關資料圖)
【海關總署:按人民幣計價 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9.2%】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7月份,我國進出口3.46萬億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萬億元,下降9.2%;進口1.44萬億元,下降6.9%;貿易順差5757億元,收窄14.6%。
【海關總署: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增長0.4%】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5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其中,出口13.47萬億元,增長1.5%;進口10.08萬億元,下降1.1%;貿易順差3.39萬億元,擴大10.3%。
【醫藥反腐風暴下 學術會議延期、多個藥企掌門人被查!上市公司紛紛回應】近期,隨著醫藥反腐風暴來襲,已有上市藥企披露高管被留置,多場醫藥學術會議延期或取消,醫藥上市公司股價頻繁波動,多家上市公司對此作出回應。
【證券日報頭版:國產操作系統正邁入發展“快車道”】誠然,國產操作系統穩定性仍需提升,顛覆性商業應用有待落地,但隨著行業在點滴間積累、在蓄力中突破,產業鏈各方破局迎來新希望。
【T+0單次回轉交易正在內測?多家券商稱沒有收到相關測試信息】A股曾在1992年開啟了“T+0”交易制度,后來為維護股票市場穩定,在1995年1月又改回了T+1交易制度,并一直沿用超過28年至今。值得關注的是,對于A股重新恢復股票“T+0”交易的可能性,包括監管在內的市場各方,近年來正不斷研究推出的可能性。
【公募規模首超銀行理財 】折射居民財富結構變遷 ,一直占據居民理財“C位”的銀行理財規模首度被公募基金超越。截至2023年6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5.34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為27.69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實現歷史性首次超越。
【外儲上升113億美元 保持穩定有基礎】國家外匯管理局8月7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3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113億美元,升幅為0.35%。專家認為,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7月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兩市融資余額增加54.73億元】截至8月7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7839.8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6.34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7145.85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8.39億元;兩市合計14985.6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54.73億元。
【北向資金凈流出45億元】截止午間收盤,北向資金凈流出44.71億元。
今上午大盤低開8點3260點,探底3246點,沖高3274點,午前收3269點收盤。上證50、滬深300、上證指數漲0.15%、0.07%、0.01%,深成指、創業板、科創板、中證500、中證1000跌0.06%、0.05%、0.11%、0.20%、0.50%。個股漲跌比2023:2769,漲跌停比31:1。兩市半日成交額5062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705億。
由于降印花稅和實施T+0兩大預期,本輪反彈的急先鋒是券商,51只券商股短時間內普漲20%-30%,最多的太平洋漲73%。上周五,券商板塊的成交量達到1700億的天量。
但是,上周末至本周二,管理層并沒有發布任何消息,于是一些小報開始編造券商正在進行T+0回轉交易測試,卻遭到了券商的否定。說實在,實施T+0的難度極大。一方面會導致做中長線的機構大資金吃虧,而有利于中小投資者做差價;另一方面,若T+0后日成交量達到2萬億,將是A股市場成為全球最低迷而又最投機的市場(美股日成交量只有500億美元,日股成交量只有100億美元),有違管理層“健康發展”的本意;再一方面,如果實施T+0,在整個交易結算系統技術上至少要準備1年以上,絕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我認為實施T+0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受此影響,急先鋒券商板塊顯露了疲態。上午領頭羊太平洋跌3.29%,信達證券跌8.05%,華鑫跌6.21%,首創跌6.17%,西南跌5.24%,財達跌4.39%,湘財跌4%,只有中金、中信建投、光大證券、中信證券等回升。
另外,低價股領頭羊金科股份跌5.24%,中央商場跌3.4%,領漲的地產板塊云南城投、華遠地產等,都在跌幅榜前列。
由此可見,本輪反彈的三個領漲板塊均呈調整狀態,致使上午大盤跳水到3246點,靠數字經濟板塊的拉動,午前才報收3269點。大盤的調整與北上資金連續2日出貨有關,由于人民幣又貶值到7.21元,北上資金反應最為敏感,昨凈流出25億,今上午又凈流出45億,也對盤面帶來較大的壓力。
上午的調整與進出口數據不佳也有密切關系。7月份進口同比下降12.4%,出口下降14.5%,外需不斷地下降,而內需又不振,對今年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5%的目標造成巨大壓力。
看來,唯有啟動股市這一選擇了。但迄今兩周,“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仍然停留在口號階段,大盤只能退到3250點一線蟄伏等待。
管理層務必盡快拿出實質性的舉措,如在交易端上降印花稅,在融資端上明確放緩新股發行節奏,在投資端上盡快推出“正在擬定的《投資端改革方案》”,尤其是切實引進長線資金的重磅舉措,或者是金融穩定基金,類似中國養老金401K計劃等。
在3250點一線,投資者可趁券商、地產、低價股調整的機會,精選調整充分的、以數字經濟板塊為代表的高科技股。如今《證券日報》頭版特別強調的邁入發展快車道的國產操作系統的產業鏈,這是IT系統的基石,數字經濟基礎建設的“底座”,是產業鏈突破的新希望,其中蘊含的重大機會,務必引起投資者的高度重視。
下午關注:大盤下方能否收在五周均線3247點和20日線3233點之上?上方能否收在5天線3273點和10天線3266點之上?個股跌多漲少的局面能否改觀?成交量能否8500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