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繼續下挫,外資繼續流出,權重繼續砸盤,看起來像是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資料圖)
滬指本輪調整,從8月4日開始跌到現在,跌幅超過了5%,如果從本輪高點3418.95來看的話,跌幅超過了8%,深成指從一月份高點到現在跌幅更是超過了13%,創業板從本輪高點下跌逾18%,非常慘烈。
指數尚且如此,個股更是稀里嘩啦沒法看。
市場成交量持續低迷,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板塊都是不斷下跌的,于是資金開始去懟次新股,近期也只有次新股比較活躍,有一定的賺錢效應。
從消息面上看,監管明確表態,將“充分考慮二級市場承受能力,加強一二級市場的逆周期調節,更好地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并特意強調“市場會感受到這種變化”。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咱們直白解讀一下,就是要放緩IPO節奏。肉眼可見的是,繼7月滬深IPO申報“掛零”之后,本周A股市場僅有3只新股宣布啟動發行,這意味著新股發行數量已連續三周下降。
對市場的影響則更為直接,有限的活躍資金開始炒作次新股,市場解讀為后面一個階段上市公司數量減少則使得剛上市的新股更為稀缺。
其實這里面也隱藏著很大的風險,次新股流通市值小,波動非常劇烈,對短線節奏把握不好的投資者很容易陷入追漲殺跌的怪圈。
一旦市場企穩,成交量回升,次新股就有補跌的風險,這是我們要警惕的地方,本質上,次新股就是在市場交投極端低迷的情況下,資金的一種無奈選擇,它和市場情緒呈現出一種明顯的蹺蹺板現象。
市場在尋底的過程中,往往這里殺一下,那里殺一下,比如最近經常有大白馬暴跌,今天殺的就是機場股,很明顯是外資與機構資金踩踏出逃造成的。
這其實是典型的底部特征,相信大部分散戶資金也沒怎么配置大盤藍籌股,這種殺跌對基民的殺傷力更大一些。
對于當前市場,我依然維持之前的看法,底部階段,樂觀面對,簡單試錯,嚴控倉位。
對于不看好市場的投資者,我也有一句話提醒,看空不做空!底部做空與高位做多的性質沒什么兩樣,都是錯的。
風險提示:本文章僅供讀者參考或研究使用,不構成投資建議,請獨立思考,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