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武田制藥全球CEO衛博科:推進醫衛體系可持續性和韌性發展 左手并購右手數字化對中國充滿信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萍 北京報道 作為武田制藥200多年歷史上第一任非日籍掌舵人、武田制藥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衛博科帶領武田制藥“以小搏大”完成了對夏爾的收購,順利躋身全球藥企Top10行列,并給武田制藥提出新的定位:成為一家以價值觀為基礎、以研發為驅動的全球數字化生物制藥領導者。
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召開之際,衛博科闊別3年后再次來到中國,這位掌門人帶回并傳遞的依舊是武田制藥對中國發展和市場的信心,并積極地與政府、產學研機構合作伙伴深入交流,了解中國在經濟發展、醫療和科技創新以及其他領域的進展。
衛博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實現整體好轉,一切都在釋放非常積極的信號。中國市場在武田制藥的全球布局中越發關鍵和重要,未來,中國市場將是武田制藥在全球布局中非常強有力的增長驅動市場和區域。武田制藥將持續加大對于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持續加速將武田制藥全球的創新藥物引入中國,持續推動改善和提高中國患者對創新藥物的可及性。
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主題為“經濟復蘇:機遇與合作”,在不久前我國政府也定下了今年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經濟峰會上表示,中國的疫情防控已經進入新階段,經濟社會恢復常態化運行,經濟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呈現加快恢復的特征。
對此,衛博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確實中國現在已經重回快速發展的軌道,相信5%的GDP增長目標可以達成,中國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一切都在釋放非常積極的信號。
衛博科進一步指出,整個醫療健康領域是一個非常需要財政支持和投入的領域,這是由醫療健康領域本身的特點決定的,特別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口進入老齡化發展之后,民眾對于醫療健康需求也有所增加,使得醫療健康領域投入的增長速度比GDP的增長速度更快。
衛博科也坦言,世界各地的全民醫療體系普遍面臨財政上的挑戰,由于通貨膨脹、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支出使得資金保障難以持續,因此也帶來了對于醫保費用、醫療行業薪酬和醫療服務價格管制的舉措。然而這些舉措并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解決之道。“其實,在歐洲很多國家已經出現這種情況,隨著GDP的增速放緩或者減速,政府對于醫療健康領域的財政支持和補貼越來越少,從而影響或限制了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但是,在中國市場,我們很高興看到經濟正在重回正軌,并朝著5%的GDP增長目標邁進,我認為中國經濟的整體好轉將非常利于繼續推動醫療健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為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定的經濟基礎,使得包括武田制藥在內的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與此同時,衛博科表示,近年來中國出臺的多項深化醫藥改革與鼓勵創新的政策,也讓武田更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中國市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進步,中國的醫療監管部門推出了一系列鼓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創新和研發的舉措,這些舉措讓中國的臨床研究在全球非常具有競爭力。這不僅對于武田制藥、其他藥企和整個醫療行業在中國的本地化創新與合作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極大地改善了中國患者對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對中國醫療行業的變化,衛博科表示很認可。
與此同時,衛博科還看到這幾年中國在逐步深化醫療改革方面的努力,不僅加速批準了更多的創新藥物,同時也為民眾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廣泛的醫療保障福利和醫療衛生服務,中國患者有機會同期獲得與歐美等國家患者同樣的創新治療藥物。
提升醫療衛生體系可持續性及韌性
此次回到中國,衛博科不僅表達了對中國的發展信心,同時也站在全球的角度對醫療衛生體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如提出疫情新時代全球醫療衛生體系面臨三個重要的優先事項,首先重中之重就是醫療衛生體系必須更具可持續性和韌性。
受訪者供圖
衛博科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建設有韌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分組會上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雖然各國的醫保支付體系大相徑庭,但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展現了共同的規律:即便醫療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漸提升,卻仍然無法滿足國民需求,醫保基金很難實現可持續投入。所以,他認為應該構建更加可持續的醫療衛生體系,堅持以價值為導向的醫療服務,實現從按服務收費模式過渡到以健康結果為導向的模式。
據衛博科介紹,很多歐洲國家的醫保系統已經建立很多年,在此背景下進行改革可能會投入比較多的時間和資源等。而中國正處于醫療改革進程中,近幾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國將有希望能夠更快速地搭建以價值為導向的醫療衛生體系。
據了解,價值醫療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在2006年出版的《Redefining Health Care Creating Value-Based Competition on Results》中提出的概念,被衛生經濟學家認為是最高性價比的醫療,也就是以相同的或者更低的成本提升醫療效果,實際上就是質量、安全、患者體驗和成本的關系,它的核心是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效果并降低醫療費用。
近年來,世界各國也都在不斷探索和實踐價值醫療的不同模式。早在2016年中國就與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聯合發布“三方五家”醫改報告,提出深化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基于價值的優質服務提供體系,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醫療工作者以及衛生經濟學家也在對此進行探討。
并購“外驅力”
衛博科此次中國行,除了表達對中國的信心,同時也在為武田中國提振信心。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前夕,武田中國召開了一次員工大會,衛博科親自講述了武田全球對于中國的規劃,并為員工們答疑解惑,問題甚至包括ChatGPT是否會改變未來的就業環境等。
事實上,在中國員工心中,法國籍的CEO衛博科代表了武田制藥的國際化形象,武田也并不把自身定位為傳統意義上的日本企業,而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化格局的跨國醫藥企業。
被上一位掌門人欽定、培養的衛博科,在2018年做出了一個讓全球醫藥界震驚的決定:收購專注罕見病領域的愛爾蘭生物科技巨頭夏爾,彼時夏爾擁有152億美元年銷售額、市值高達450億美元;武田制藥年銷售額167億美元、市值僅390億美元。
早在2014年雅培曾擬548億美元收購夏爾,但因美國“稅收倒置”法案致使收購失敗。而武田制藥這場以小搏大、包涵巨大財務風險的并購,讓醫藥界對其充滿質疑,而且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充滿著疑問。
在評估財務、機會、銷售三大風險后,2019年1月8日,武田制藥正式官宣完成對夏爾收購。最終衛博科及其團隊用實踐回復了公眾的質疑:合并夏爾后,武田制藥躋身全球前十大藥企之列。
在此次專訪中,衛博科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詮釋了收購夏爾的邏輯。
“我在2014年加入武田。在醫藥行業我們非常看重的是全球研發的布局,起初武田是一個規模不算大的醫藥公司,當時還沒辦法和全球前十大的醫藥公司競爭,而且當時武田有一個困境,即在一些關鍵的市場和國家不太具有競爭力,比如美國、中國等市場。”衛博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收購夏爾是武田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性的決策,當時主要目的是要擴大公司規模,并且提升在一些關鍵市場、關鍵國家的競爭力,進行加快實現全球化的布局。
衛博科指出,擴大公司規模,會帶來兩大方面的收益或者顯著提升:第一個是利潤率,在收購夏爾之前武田的利潤率大概是18%,收購完成之后現在能達到30%左右;第二是公司規模壯大以后,更容易吸引人才。
不過,衛博科也坦言,當時收購夏爾這個決定是一個比較大膽的決定,是需要一些勇氣的,但當下是武田收獲的季節,有很多積極的進展,如債務水平有所下降,股票市場表現越來越好,投資者也很滿意。
實際上,目前醫藥行業并購的行為也非常頻繁,如不久前輝瑞官宣430億美元收購ADC(抗體偶聯藥物)龍頭Seagen。衛博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進行收購的時候會考慮多重因素,如從藥物產品、技術,還有公司層面,最關鍵的還是要看企業的發展階段。
“在需要擴大規模的時候,我們考慮收購了夏爾。現在,我們不再關注于如何擴大公司規模,因為已經過了那個發展階段,目前,武田每年營收超過300億美元,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都處于領先地位。現階段,我們的發展重心是更加關注創新及創新藥物的開發,以創新為導向、以產品為導向來豐富我們的產品管線。去年12月份,武田斥資40億美元引進了一款非常有潛力的TYK2抑制劑,這也是我們豐富產品管線的一個重要決策。”衛博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雖然武田并購之舉不斷,但衛博科表示,武田更多的是圍繞其目前聚焦和專注的領域。據了解,武田全球聚焦于腫瘤、消化、罕見病、血液制品和神經科學五大關鍵戰略領域,其中,前四大領域也是武田在中國的核心業務領域。
在聚焦核心業務發展的同時,武田制藥也在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衛博科將武田制藥定位為數字化技術型生物醫藥公司,并在數字化方面有較多的轉型資金支持和投入。“在全球范圍,我們對數字化技術方面的投入每年達到150億人民幣,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提升我們的效率。如果進展順利,預期在未來三年之后將完成武田制藥的變革和轉型,可能涉及研發領域、生產領域、商業推廣和市場領域等方方面面。”
2022年初,隨著全球戰略性調整,武田提出了“像科技公司一樣充分挖掘數據與技術的潛力”的口號,也將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的數據、數字化和IT技術等相關團隊抽離,組建了全新的全球數字化科技團隊;同在2022年初,武田制藥也正式啟動“拓維中國”戰略,充分釋放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的無限潛能,其中數字化戰略與未來布局成為了推動“拓維中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支持之一。
早在幾年前,武田就在企業管理上開始了數字化嘗試,借助數字化工具驅動運營升級與業務轉型,包括在改善患者診療過程和體驗中的應用。2020年,武田上市了中國首個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數字療法產品血友病藥代動力學(PK)指導下的管理工具myPKFiT®,能夠幫助醫療專業人士制定A型血友病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并了解患者體內的凝血因子水平。
武田全球高級副總裁、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拓維中國”戰略實施進入第二年,希望在未來幾年可以進一步挖掘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并在2030年成為武田全球第二大市場。同時,單國洪相信中國將會成為未來全球生物制藥的研發創新發源地之一。接下來,武田會繼續加速引進更多更好的創新藥物,并聚焦數字化創新、準入能力的提升、臨床大數據應用等方向,進而更好地幫助中國患者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在公司管理層面,武田還會繼續加強企業文化與合規方面的建設,不斷推動中國業務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