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 | 聚焦保險創新
(資料圖)
據 “七普”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4億,占總人口的18.7%。預計這一數字將超過3億,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可預見的是,老年群體健康養老以及相關體檢服務需求會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重點。
而作為構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中堅力量,不少創新型保險科技公司依托自身強大的科研能力,不斷對養老服務模式進行創新和改善,以減輕養老人群負擔,使其“老有可保”提高生活質量。
近日我們連線了善診聯合創始人兼CMO寇冠超,共同探討了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如何破解“老無可保”這一難題。寇總還以善診為例分享了體檢服務如何支持老年健康險開發,并對“后風控模式”如何賦能老年人群健康險產品進行了深度分析。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十分有價值的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也來自該場直播。
老年人健康需求有哪些新趨勢?
眾所周知,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老年人越來越多的健康需求也會隨之提出。如何滿足這些特定人群千人千面的不同需求,于整個養老保險服務市場至關重要。那么,老年人健康需求會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第一,長此以往,整個社會對老年群體都打上了很強的年齡標簽,以60-70歲來作為固有界定標準,認為其有很強的健康需求。但現實情況是,不少該年齡段的老年人身體狀況非常好,反而有些50多歲的人群身體狀況不好,對健康需求有著強烈的需求。
因此,針對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應該要越來越個性化,而不是拿年齡“一刀切”。
第二,老年人越來越重視對保險的需求。過去幾年保險行業里比較熱銷的有壽險、偏健康險領域的重疾險以及給付型保險,但是到了老年人階段,他們需求其實不是財務上的給付,或者說財務上的補償型保險。他們本質需求是醫療費用,因為當其面對不同疾病需要去治療的時候,有沒有可匹配的高質量醫療服務來滿足對他們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第三,未來老年人在護理和創新養老方面有非常強的需求。然而,如今整個社會在養老模式等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尤其在目前老年人還沒有形成這種消費觀念意識階段下,其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可能更多的偏重于日常的健康管理,還沒有真正進入到一個新的養老服務模式階段。
在這些新趨勢下,作為國內中老年保險領域數據風控能力最強的保險科技企業,善診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為老年群體提供強大服務和產品保障。
一是,善診從整個互聯網醫療領域缺乏標品實際情況出發,從體檢點切入為不同人群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通過大量普惠型體檢方式,讓更多老年人逐漸認識到體檢的重要性。因此,善診在此領域已積累了超1000萬服務人次和服務數據,覆蓋全國超3000家體檢網絡。
二是,除了一般體檢服務之外,善診還從數據的研究和使用方向出發,為用戶提供全智能化語音報告解讀,將體檢結果進行結構化分析來做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推送,再到后期患者住院,善診也能進行協助解決很多難題。
三是,善診在體檢中心系統領域收購了三家行業排名前五的體檢中心,通過整合之后,已成為國內最大體檢系統提供商。這無形讓善診可以基于多樣結構化的數據來更好的服務用戶,也可以促進與更多落地醫院產生合作,幫助用戶打通體檢到后期診療服務的各種環節。
“后風控模式”如何助力健康險產品向上發展?
基于以上探討,體檢服務在滿足老年人群養老服務需求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融合進各種保險產品和服務打下堅實基礎框架。那么,在開發老年人健康險方面,體檢服務又該如何與健康險結合起來呢?有沒有哪些與體檢服務結合下的老年健康險產品是值得關注的呢?寇總以善診為例進行了重點闡述。
首先,體檢服務與健康險相結合是非常緊密的,當老年人一旦從比較寬松的核保規則購買健康險后,會通過相關體檢平臺來做一系列的體檢服務。比如,當老年人完成所有體檢流程后,所產生的數據會回傳到善診系統中,彼時阿爾法數據風控引擎會將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從而輸出核保結論。
針對最終核保結論,善診開發的新產品是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升級責任。有些可以升級為重疾給付責任;有些可以升級為一般醫療責任;還有些可以升級為提高免賠額之后的一般醫療責任等。善診會根據體檢結果產生的不同風險狀況去做保險責任區別。
其次,體檢服務與健康險結合上,體檢是最為關鍵的一環。過往的絕大多數保險尤其是醫療險方面,其實更多的是根據年齡來做費率劃分和風險劃分,然后根據用戶自身的狀況去做核保以及風險控制。
而如今很多例如善診這樣的醫療科技公司是希望用更便捷高效的體檢方式,再輔以高科技的風控引擎系統,持續不斷的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體檢與保險結合帶來的高品質服務。
最后,善診在基于體檢服務下開發了一系列的老年健康險產品。比如,通過線上銷售的防癌責任升級百萬醫療;五年保證續保的老年版百萬醫療,還有一些例如癌癥定額給付型保障產品,老年群體通過體檢之后可以升級為50種重大疾病的定額給付長期險。
正是憑借著深入洞悉老年人核心需求的能力,善診的老年醫療健康險才能實現先投保后體檢的“后風控模式”。這不但提升了保險產品的用戶體驗,還解決了中老年百萬醫療險的風控難題。那么,這種“后風控模式”是如何運行的呢?
一方面,善診從最初的產品設計和定價階段就一直和保司一起,針對老年人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況變化持續不斷的做了很多觀察和研究。而且從過去到現在不斷迭代的產品路徑來看,善診的醫療險產品結構都是對用戶非常友好的,并非像互聯網醫療產品結構異常復雜,讓老年群體通俗易懂。
而當整個產品結構變得簡潔之時,將產品升級到一般醫療責任就需要從風控引擎中的體檢數據來做比對,從而探尋出未來可出現的各種風險。
比如,善診會針對體檢項目中的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等種種不同體系,從老年群體的發病率、治療方案、治療費用、甚至死亡率等等這些指標,一起綜合做了很多研究,從而輸出不同的數據來做匹配。最后將這些數據產生的風險關系、關聯關系和風險等級一一輸出,給保司提供可行有效且準確的風險模型。
據悉,最初與善診合作的合作方,到如今產品還在不斷的迭代,整個銷售情況和理賠情況都比較好。因此,該種模式也得到越來越多老年群體的認可,讓其認為體檢與保險結合確實能起到控制風險的作用,更可以讓很多不同年齡的老年人輕松參保進來,擁有屬于自己的保障。
另一方面,針對老年人群健康險產品匱乏的問題,善診依托行業領先的數據算法能力及自主研發的Alpha風控引擎,聯合合作伙伴,創新采用了智能核保工具去做精準和個性化的產品開發,去匹配用戶的保險責任。即先購買防癌險獲得基礎保障,體檢判定為優選體后實現責任升級。
因此,整個后風控引擎模式的本質就是技術不斷迭代和優化的產物。這也使得善診開發的Alpha風控引擎,現在已經到4.0、5.0的階段了,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在感受體檢帶來高價值、高效率的用戶體驗時,也能享受到老年人群專屬保險產品。
老年人健康險未來開發空間幾何?
毫無疑問,老年人群規模不斷擴大,必將對醫療服務和健康險產品產生大量需求,且這種需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這就讓老年人群健康險產品空間不斷擴容成為銀發健康產業的重中之重。
然而,老年人群專屬健康險產品的有效供給并沒有跟上市場需求。數據顯示,僅4%的報銷型醫療險能夠支持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投保,其中僅1/3從“首次投保年齡”角度可認定為“老年人專屬產品”。在這樣的形勢下,老年人健康險還有開發的空間嗎?
首先,老年人健康險開發空間涉及到的不僅僅是顆粒度的問題,還有不同指標間的關聯性問題。如今深度老齡化已成為行業共識,65歲以上人口占百分之十五,60歲以上人口占30%這樣的境況在上海已經發生了,越來越多的城市也會陸陸續續出現該種情況。
基于此,惠民保和百萬醫療等產品不斷涌現,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優勢。但近兩年觀察發現老年醫療險的數據在平穩增長,并沒有受到惠民保的影響,這也意味著未來老年人健康險可以在相關產品深度關聯下來做相對應的開發。
其次,目前市場上保險責任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惠民保、百萬醫療,還是老年醫療險,整個醫保目錄內其實是不限制的,這主要得益于我國整個政府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保障大家的基本需求。但是一旦到了醫療這件事情上,有很多人是有升級需求,比如,隨著患者對藥品療效升級的需求,可能對在醫院開的藥進行對比后,會再在網上買療效更好的藥品。
這樣的需求改變于政策性的保險同樣適用,不管是醫保還是惠民保,政府給老百姓解決的問題已經是做到最好的了。但是如果有升級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保險來發揮作用。因此,從這個維度來看,老年人健康醫療險還剛剛起步,仍有很多增長潛力待挖掘。
最后,未來老年人健康險開發可能還是需要多一些風險轉移逐一平攤。這是因為商業醫療險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并非像惠民保那樣解決的是低收入家庭關乎社會穩定的問題,而是站在提高整個民眾的高質量生活為最終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