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去年加強了對市場的監管力度,私營部門在大型企業中的份額七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按市值計算,2021年底中國前100家上市公司中,有49家是私營企業,低于前一年的53家。這是自2014年以來這一數字首次下降。
報告的作者寫道,份額的下降“與監管相關”,“對政策風險急劇增加的擔憂導致了中國私營企業股票價格的急劇下降?!?/p>
報告作者表示,盡管監管加強,但長期趨勢表明,中國大型私營企業的影響力可能不會減少很多。
2012年,中國市值前100名中的私營公司數量只有17家,幾乎僅相當于去年年底的三分之一。在《財富》500強名單中(該名單包括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公司),中國的私營企業也有類似的增長,2021年,私營公司占中國財富500強的25%,比十年前的7%有顯著增加。
報告發現,中國最大的公司所獲得的收入中,私營部門的份額有所增加,但仍然明顯小于國有公司的份額,無論是在上市公司還是財富500強公司中。這可能反映了國有企業集中在重工業、公用事業和金融等行業,這些行業的公司往往以壟斷或多頭壟斷的方式運營。
報告稱,中國的大型私營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互聯網平臺公司,以及醫藥、消費服務、電子制造和物流領域的其他公司。
根據官方統計,私營企業占中國GDP的60%以上。
現在關注邊際實驗室,與全球最新的財經信息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