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藥業制劑銷售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才開始創收,營收僅為189萬元,占比0.90%,處于剛起步階段
(資料圖)
《投資時報》研究員? 卓逸
曾經,安乃近被人們認為是萬能退燒藥。因臨床效果好,價格也比較便宜,該產品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不過,2020年藥監局表示,此種藥物副作用較大,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監管部門已多次出臺相關政策限制安乃近產品的使用。目前,幾乎不能通過線下或網絡平臺購買到人用安乃近片,在售產品均為獸用。此外,其藥物療效也并非無可替代。
浙江海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森藥業)是一家從事化學藥品原料藥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以消化系統類、解熱鎮痛類和心血管類原料藥為主,輔之以抗抑郁類、抗菌類等原料藥。安乃近原料藥就是其核心產品之一。
3月20日,海森藥業公告稱,公司首發上市申請已經由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委員審議通過,并已經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本次IPO該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7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25%,擬募集資金6.00億元,擬將用于年產200噸阿托伐他汀鈣等原料藥生產線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及綜合辦公樓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投資時報》查閱招股書注意到,海森藥業屬于典型的家族企業,股權較為集中。同時原料藥市場競爭尤為激烈,公司研發投入較為薄弱,恐面臨技術風險。
針對上述情況,《投資時報》研究員電郵溝通提綱至海森藥業相關部門,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公司回復。
安乃近被限用
查閱招股書,《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6月(下稱報告期),海森藥業營業收入為2.67億元、2.85億元、3.89億元和2.11億元,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6896萬元、6283萬元、9400萬元和5687萬元,業績總體保持增長的趨勢。
從業務結構來看,該公司當前的原料藥業務占比超過八成,依靠三款原料藥支撐業績,分別為安乃近、硫糖鋁和阿托伐他汀鈣,2022年上半年,這三款產品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2.50%、26.04%、21.90%,基本相當,其余為中間體業務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業務營收占比合計在兩成左右。
關于海森藥業的產品結構,市場最關心的是核心產品之一安乃近,該產品在境內外存在被限用的政策、業務及合規等風險。報告期內,海森藥業當前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8270萬元、8378萬元、1.02億元和4729萬元,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1.06%、29.56%、26.34%和22.50%,金額及占比較高。
盡管海森藥業安乃近的內銷業務下游主要客戶為口服片劑生產商,外銷業務下游主要客戶所在市場對安乃近相關制劑的需求較大,限制程度較低,若境內外進一步升級對安乃近限制使用的相關政策,則安乃近原料藥業務將受到不利影響。
安乃近盈利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存在持續創收風險。若該藥品被進一步限制使用,硫糖鋁、阿托伐他汀鈣等其他原料藥又能否扛起海森藥業業績增長的大旗?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阿托伐他汀鈣屬于調節血脂類藥,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酶,發揮抑制膽固醇合成的作用,可降低血漿總膽固醇等的水平。該原料藥的下游客戶有齊魯制藥和東瑞制藥,這兩家公司的相關產品均被納入集中采購,直接帶動了海森藥業阿托伐他汀鈣原料藥產銷的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因藥品執行集中帶量采購,藥品中標價格下降,可能導致海森藥業原料藥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報告期內,該產品的價格已經由2019年的1663元/千克左右下降至2022年1—6月的1221元/千克,降幅達到了四分之一。若原料藥產品銷售價格繼續下降,可能會影響海森藥業的盈利能力。
此外,對于醫藥產業鏈來說,原料藥制劑一體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海森藥業制劑銷售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才開始創收,營收僅為189萬元,占比僅為0.90%,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還尚未真正形成原料藥與制劑“兩條腿走路”。
研發投入薄弱
海森藥業的研發投入較為薄弱,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費用投入分別為942萬元、1083萬元、1207萬元和58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53%、3.80%、3.10%和2.74%,遠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同期大致為6%左右的均值水平。
該公司當前共持有發明專利20項,事實上,近幾年卻幾乎未取得新的發明專利,最新的兩項專利申請在2019年、2020年,也是通過受讓取得。此外,該公司在研產品共有14項,目前每年僅僅投入約1200萬元研發費用,顯得較為薄弱,或難以支撐。
另一方面,海森藥業主要產品為仿制藥,尤其在一些專利到期不久、市場需求較為旺盛的仿制藥領域,仿制藥往往生產廠家眾多。阿托伐他汀鈣藥物的化合物專利在2011年到期,目前我國取得阿托伐他汀鈣原料藥生產批文的企業就有27家,取得安乃近原料藥生產批文的企業有6家,國內獲得硫糖鋁藥品生產批準文號的企業共有5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若是海森藥業新產品的研發和注冊工作失敗,一方面將導致公司前期研發投入無法收回,另一方面將對公司未來的產品布局和業務擴張造成不利影響。
對此,海森藥業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系公司為非上市公司,資金實力相對較弱。未來隨著公司募投項目‘研發中心及綜合辦公樓建設項目’建成,公司研發實力將進一步增強。”
海森藥業及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突擊分紅?
在股權結構上,王式躍、王雨瀟及郭海燕分別直接持有海森藥業26.61%、3.41%和4.50%股份;王式躍、王雨瀟及郭海燕通過實際控制海森控股間接控制海森藥業43.94%股份;王雨瀟通過泰齊投資間接控制海森藥業14.71%股份,其中,王雨瀟為王式躍、郭海燕兩人之女。
因此,海森藥業的控股股東為海森控股,王式躍、王雨瀟及郭海燕一家三口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該公司93.18%股份,股權結構高度集中,同時王式躍還擔任公司董事長,王雨瀟擔任公司董事,屬于典型的家族企業。
海森藥業在報告期內進行了三次分紅,累計利潤分配8200萬元。其中,2019年6月分紅1958萬元,2020年7月分紅5100萬元,2021年4月分紅1142萬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現金分紅后,該公司當年凈利潤僅剩1183萬元,恐有IPO前突擊分紅的嫌疑。
此外,報告期內海森藥業的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4691萬元、7649萬元、1.07億和2583萬元,現金流量凈額逐年增長,資金狀況良好。截止至2022年6月31日,該公司賬上還有貨幣資金2.24億元。
實際控制人一家,手握九成股權,在資金充足狀況下,本次募資項目還要補充流動資金1.65億元。
海森藥業擬募集資金使用狀況(萬元)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