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受ChatGPT快速迭代及國內廠商快速跟進等消息連續(xù)刺激,傳媒、通信、計算機等TMT相關板塊一枝獨秀。
2023年2月1日-3月24日,傳媒、通信、計算機行業(yè)區(qū)間漲幅分別為24.8%、20.4%和19.9%,位居31個申萬一級行業(yè)前三名,大幅跑贏萬得全A指數(-1.1%)。
如果投資者的持倉中缺乏這類行業(yè),或只占較小倉位,那么這段日子必定非常煎熬。也正是這種煎熬本身,充滿了誘惑與陷阱。
(資料圖)
從投資者心理的角度看,很多時候賺不到錢比虧錢還痛苦。
當我們虧損時,還可以找到很多方法把虧錢的原因推給市場,以避免心理層面的二次折磨;當我們賺不到錢時,卻沒辦法這么做,因為市場明明提供了機會,是我們自己沒有把握住。
就以TMT板塊為例,事后復盤,邏輯很清晰:1)估值足夠低,有安全邊際,也有上漲空間;2)政策面有信創(chuàng)、數字經濟的支持;3)題材上有ChatGPT和人工智能的加持;4)基本面上有疫后復蘇的反轉。
這么清晰的邏輯,怎么就沒能參與進去呢?不說別的,ChatGPT都火了一個多月了,期間市場給了N多次機會,怎么就遲遲沒有上車呢?
我想,本次踏空TMT板塊行情的投資者,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上述后悔或懊惱心理。
怎么擺脫這種心理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參與進去。
所以,當我們看到TMT板塊一次次逆勢上漲時,就是一批批的投資者正在用實際行動擺脫踏空心理的折磨。據券商統計,當前TMT板塊的交易熱度處于歷史極值附近,成交占比超過40%,連續(xù)8周處于90%歷史分位數以上。
但是投資界有一句真理,先參與的是聰明人,后加入的是傻瓜。當一個投資機會人盡皆知時,再參與進去通常沒有好結果。投資者能得到的,也就是重溫“不要追高”的教訓罷了。
TMT板塊的估值高不高?不算高。截至2023年3月24日,傳媒、通信、計算機板塊自上市以來的市盈率分位分別為58%、23%和80%,市凈率分位分別為40%、40%、55%。問題是漲得有點急了,年初這些板塊的估值分位平均在20%左右,那個時候的估值要安全得多。
有投資者可能會較真,估值分位既然不在絕對高點,為何不等到接近100%的時候再提示風險呢?問題是,空間的演繹需要時間,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
TMT板塊的估值高光時刻在2015年6月初,對應上一輪大牛市的頂點,屆時大盤超過5000點?,F在的市場情緒遠不能和當時相比,在這個意義上看,估值分位從50%到100%,中間還隔著一輪大牛市的距離,不能急,慢慢來。
既然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行情總要漲漲跌跌,不會走直線。短期漲多了,就會有回調,追高買入,不僅要付出很長的時間成本,還會錯失其他低估值板塊的買入機會。
就當前TMT板塊的行情來看,屬于典型的“強預期、弱現實”,疊加1季報披露臨近,業(yè)績會給預期潑冷水,板塊隨時可能見到階段性高點。當前,具體哪一日誰也不知道,此時,明智的做法是戒貪,這一波行情沒抓住,耐心等下一個機會就是了,不能強上。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獨木橋,橋對面的確有10塊錢,但真犯不著為這10塊錢冒險過橋。
回到當前A股,除了TMT一枝獨秀,還能買什么呢?其他板塊為何都不靈了?甚至連市場期待很高的中特估,也沒有表現出持續(xù)行情。
除了TMT板塊的吸血效應外,更主要的或許是當前市場本就處于震蕩調整找方向的階段。ChatGPT引爆AI概念,只是個無法預知的例外。
環(huán)視基本面,歐美銀行業(yè)風險仍在發(fā)酵,充滿了不確定性,持續(xù)壓制市場風險偏好;國內經濟弱復蘇成為市場共識,經濟增長高度相關的板塊受到壓制;疊加年報密集披露臨近,投資者以避險的心態(tài)等待靴子落地,為避免踩雷,先賣出再說。
在這個真空期,沒有哪個板塊能讓投資者放心長期持有,所以,前段時間A股出現了典型的“電風扇”行情,板塊輪動提速,獨領風騷三兩天,然后就下一個。截至目前,除了產業(yè)層面持續(xù)超預期的人工智能外,其他各板塊依舊處于“電風扇”行情中。
這種快速輪動的行情何時結束?市場在等待4月決斷,即基于一季報為各板塊全年業(yè)績進行排序,確定年度主線。
當前,一季報行情臨近,板塊漲跌大概率重新洗牌。在此之前,投資者追高可能被埋,買低大不了不漲,高切低仍是占優(yōu)策略。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chuàng),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