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牌1年之后,融創好不容易復牌了,但是重新交易的融創開盤就大跌,引發了市場的熱議,是不是資本市場依然不看好融創,好不容易復牌的融創到底未來何在?我們又該如何分析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呢?
一、融創復牌即暴跌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停牌一年多后,4月13日,融創中國復牌,盤前跌去近6成,截至記者發稿跌幅55.46%。
(相關資料圖)
4月12日晚間,融創發布公告稱,復牌指引已滿足,申請4月13日上午9時起于聯交所恢復買賣。
公告表示,融創相繼發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
根據復牌公告,融創分別在去年12月、今年3月底完成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2022年中期及全年業績,上市規則規定的所有財務業績均完成刊發。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融創資產總額約人民幣10902億元,2022年收入967.5億元,較上年減少約51.2%;毛虧約8.2億元,虧損較上年減少9.7億元,減少約54.2%。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276.7億元,較上年減少105.9億元,減少約27.7%。
融創認為“開展的業務具有充足的營運水平并擁有足夠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同時,融創約百億美元規模的境外債重組,已發布正式重組方案,并與持債金額超過30%的境外債權人小組達成支持協議,若方案順利拿到超過75%的同意票,屆時清盤呈請也將被撤銷。
二、融創們到底該怎么辦?
融創停牌一年后復牌即暴跌,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一事件的背后,融創這些年的發展所導致的結果,我們到底該怎么分析這件事呢?
首先,融創復牌至少證明著融創自己認為自己的問題已經初步得到了解決。融創之所以敢于現在復牌,也是相信自己有了一些好消息,也公布了自己的業績,覺得自己已經算很不錯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實際結果卻是不及預期的,從市場來看,資本市場的表現明顯是不看好融創的發展,資本市場用一次大跌來證明說融創自己以為的向好并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這說明融創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和信任,以提高市場的認可度。此外,融創還需要加強自身的管理和運營能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其次,融創復牌大跌也是代表在停牌期間大量的負面消息沒有得到有效消化,這是在補跌的過程。我們看到,融創在停牌期間經歷了相當多的事情,公司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債務問題、股權質押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市場的充分反應。
融創需要積極應對這些負面消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同時,融創需要加強公司的公關和輿情管理,及時回應市場關注的問題,避免市場傳言和猜測引起的不良影響。
第三,融創的問題關鍵還是如何能夠走出當前的困局,房地產市場還在緩慢恢復,融創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當前房地產市場依然處于緩慢復蘇的階段,對于融創這樣的公司來說,需要做的事情依然非常多,需要改變的東西也很多,融創需要加強對市場的研究和分析,及時把握市場的變化和趨勢,調整公司的戰略和業務布局。此外,融創還需要加強公司的品牌建設和營銷能力,提高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增強市場的吸引力。
第四,從長期來看,未來房地產市場還是向好的,但是這些頭部房企很有可能面臨大洗牌的局面。整個房地產市場都有可能面對二八分化的局面,之前形成的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較大的改變,以融創為代表的一眾房地產企業其實也都面臨巨大的壓力,生存還是衰亡是每家公司都需要面臨的問題。各家房地產公司,需要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公司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優化公司的業務結構和資產負債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因此,融創復牌對于市場來說標志性意義很大,但是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洗牌的壓力也同樣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