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觸發退市風險的同時,藍光發展的業績表現也未有起色。2022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19.3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138億元相比,虧損增加約81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 羅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早一批暴雷的“四川房企一哥”藍光發展(600466.SH)仍未擺脫舊危機。
公司最新公告顯示,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在京東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公開拍賣藍光發展控股股東藍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藍光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6522萬股,但截至拍賣網拍階段結束,拍賣股份全部流拍。
自2021年暴出債務危機,因股權質押違約,藍光集團所持有的藍光發展股份已多次遭到凍結、拍賣或被動減持。
按藍光發展公告披露,截至2023年4月7日,藍光集團占有公司總股本的11.82%,上述擬被司法拍賣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15%。而在2021年末,藍光集團仍為藍光發展控股股東,持有股份比例達50.13%。市場不少聲音認為,如若繼續遭遇股權質押違約,藍光集團或失掉對藍光發展的控制權。
但這絕不是藍光發展目前面臨的唯一危機。4月6日,藍光發展收盤價首次跌破1元/股,觸發了A股“交易類強制退市條款”。而根據測算,公司或還同時觸發了“財務類強制退市條款”。
根據A股“1元退市制度”,如果上市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公司股票面臨被上交所終止上市交易風險。截至4月21日收盤,公司股價為0.73元/股,仍低于1元/股。
在面對大額債務需要解決的同時,藍光發展還面臨著業績大幅收縮的現狀。今年1月末,藍光發展發布業績預告稱,2022年公司預計凈利潤虧損219.3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8億元虧損增加約81億元。藍光發展在公告中表示,預虧主要因經營虧損和減值計提。
藍光集團股份拍賣基本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大股東有失掉控股權風險?
4月12日,藍光發展發布一則股份拍賣流拍公告。根據公告,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京東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公開拍賣公司控股股東藍光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6522萬股,因在拍賣網拍結束后未拍出,拍賣股份全部流拍。
此前一天,藍光發展發布公告稱,截至2023年4月7日,公司控股股東藍光集團持有公司股份3.5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82%。上述流拍的652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5%。
信息顯示,自2021年出現債務風險后,藍光集團所持有的藍光發展股份已多次遭到凍結、拍賣或被動減持。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藍光集團所持公司股份仍占公司總股本的50.13%。
今年1月,藍光集團持有的4516.77萬股,被分成9組標的,由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公開拍賣。截至1月31日,上述拍賣網拍階段已結束,9組標的分別由劉夢楠、余奉昌、錢林潔、戴徐雅、孫曉燕競得。
彼時公告顯示,在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20日期間,藍光集團所持有公司股份被司法拍賣累計成交的股份數量約為1.7億股。
此外,公司還因債務多次被動減持。2022年8月10日至2023年2月8日期間,藍光集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5686.52萬股,減持比例為1.87%。
今年2月,藍光發展的一則公告透露,藍光集團計劃減持占總股本2%、不超過6069.86萬股股份。公司公告表示,此次減持計劃是藍光集團因金融機構執行股票質押業務及融資融券業務中強制處置程序而導致的被動減持。
在最近的拍賣公告中,藍光發展稱,如果此次拍賣成功,目前暫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但公司在此前回復上交所的監管函時表達了對控制權的擔憂,在監管函中,公司表示,藍光集團仍在積極與債權人溝通解決方案,但若公司債務風險不能有效化解,藍光集團債務問題后續仍不能得到穩妥解決,將不排除后續仍有進一步司法拍賣的可能,也不排除極端情況下藍光集團所持公司股票被金融機構集中申請司法處置,從而對公司控制權形成重大影響的情形。
觸發退市條款
除大股東面臨失去控制權的風險,藍光發展還面臨著更“迫切”的危機,因股價低于1元/股觸發A股“1元退市制度”,藍光發展有可能成為第一個A股市場退市的開發商。
信息顯示,4月6日,藍光發展收盤價首次跌破1元/股,為0.95元/股。根據相關規定,如果上市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股,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終止上市交易。
截至4月21日,該公司收盤價為0.73元/股。而藍光發展于2015年借殼上市時,股價最高曾達到13.6元/股,目前市值蒸發超過400億元。
藍光發展針對上述事件,發布了四次關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告稱,若公司股票觸及上述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將在15個交易日內對公司股票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上述公告中還同時提示了公司的另一風險。根據公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藍光發展2022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08.21億元,若2022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將觸及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在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除藍光發展外,A股目前還有多只房地產股票面臨退市風險。中天金融、泛??毓伞T泰禾、美好置業的股價也都在1元/股左右徘徊。而嘉凱城的業績預告則顯示,公司存在凈資產為負,有被“冠帽”風險。
多個項目去化壓力大
在觸發“退市風險”的同時,藍光發展的業績表現也未有起色,這對其未來的走向意義重大。
今年1月末,藍光發展公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根據公告,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19.3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138億元相比,虧損增加約81億元;扣非凈利潤約為-212.24億元。公司稱,綜合前述情況預估計提了約160億元的減值損失,主要為存貨跌價準備。這也是公司預虧的主要原因。
此外,藍光發展2022年的經營虧損也是導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的原因。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2年預計產生經營虧損58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作為四川“地產一哥”,藍光發展在四川本地取得光輝業績后,在2015年登陸資本市場。此后,公司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向全國市場開拓,先后進入重慶、北京等地。
2018年,從區域轉向全國的藍光發展實現了千億銷售目標,并于2019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二總部”,當年在全國各地支出654億元“搶地”。但高光時刻并未持續多久,2021年公司債務出現危機,開始頻繁出售旗下資產。
在回復上交所關于公司業績預虧的監管函中,藍光發展披露了減值損失高達160億元的原因,以及2022年公司項目的去化情況。
在監管函中,藍光發展表示,因個別項目破產清算、重整及預重整等因素造成藍光發展前期投入債券及股權的投資損失預估約26億元。此外,根據存貨項目所處市場情況、項目自身定位以及公司債務違約等風險持續影響的客觀情況等,預估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134億元。
另外,該公司稱,藍光發展位于徐州、昆明、天津、新鄉等城市的項目兩年累計去化率不足50%。尤其是2022年,上述四個項目的去化率為零。此外,其布局的城市成都、西安等2021年和2022年的去化也較為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