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面分析】
美聯儲6月再度加息25個基點的預期,這就意味著5月、6月可能出現連續加息的態勢。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并未減弱,反而有所加重,這也是導致近期美股連續下跌的走勢。從目前A股的走勢來看,依然是結構性行情為主,創業板指數已經抹去了全年的漲幅,有意思的是AI概念和TMT板塊的成交持續占比在40%以上,這也導致了指數明顯已經失真了。從本周的局勢來看,券商和機構對于持幣過節的看法“過于一致”,這是很難看到的一致看空,指數節前走勢平淡的概率較大。
(相關資料圖)
騎牛看熊發現新能源賽道迎來大反攻,光伏、儲能板塊的業績預增,帶動機構資金開始炒作預期,更多的是根據基本面來進行參與。不過市場行情的變化需要的是“引爆點”,目前新能源賽道已跌出性價比,板塊跌幅較大,調整時間較長,不過原材料依然還是在降價,關鍵要看訂單量如何。后續能否趨勢性上漲,可能還需要繼續觀察,節前難有較為突出的表現,要看節后進場資金是否會再度重啟做盤節奏。
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隨后紛紛翻紅,兩市個股開盤漲跌互半,題材板塊方面保險、日用化工、光刻機等板塊表現較強,CPO、互聯網、云游戲等板塊表現較差。存儲芯片概念股開盤反彈,國科微漲超16%,佰維存儲、江波龍等紛紛拉升,日前正式接獲美光通知,從5月起DRAM及NAND Flash將不接受低于現階段行情的詢價,意味著美光將不再跟進跌價的要求。醫藥商業股震蕩走高,健之佳漲停,重藥控股沖板,南京醫藥、鷺燕醫藥等漲幅靠前,健之佳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144%,重藥控股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增48%,這個位置依然是以業績報的炒作為主,帶動整個板塊有所拉升。
大基建板塊異動拉升,中國海誠、龍建股份雙雙封板,上海港灣、新疆交建等紛紛漲超5%,周四盤中AI概念再度回調,但是新能源板塊分化,大消費板塊調整,這就導致節前資金無處可去,一些冷門板塊出現拉升,多數資金開始選擇節前避險休息了。ChatGPT、AIGC、算力概念股繼續調整,中文在線、神州泰岳等多股跌超10%,AI概念的調整并未出現某一個板塊大漲的跡象,反而出現了資金開始謹慎做盤,市場振幅開始縮小,兩市成交量也有所萎縮,開始明顯的過節氣氛了。傳媒板塊再度拉升,新華文軒4連板,長江傳媒、龍版傳媒漲停,山東出版、中國出版等紛紛跟漲,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加快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健全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機制,完善專利商標審查等政策。
光通信板塊繼續下挫,東田微觸及跌停,永鼎股份此前封跌停板,聯特科技、科信技術等多股跌超10%,AI板塊崩塌后,相關的熱點板塊紛紛出現補跌走勢,節前資金出逃意愿不斷增強。大金融股午后震蕩走高,中國平安沖擊漲停,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紛紛漲超5%,滬指率先漲逾1%,看來這是節前陽線為了穩定投資者信心,不過大熱門的板塊依然還是“洗刷刷”的向下走。AI概念股午后掀跌停潮,中文在線、中石科技20CM跌停,三六零、劍橋科技等多股跌停,兩市超百股跌幅超過9%,指數也出現了明顯的回落,這個節前走勢確實是一波資金出逃的走勢,多數機構對于節中行情并不看好。
大盤:
創業板:
【大盤預判】
上證指數周四低開高走,指數6連跌后,出現了陽線止跌的跡象,這也是為了讓投資者虧錢了還能安心過節,起碼五一該花的錢還是得讓你掏出來。保險、證券等金融股出現開盤拉升的走勢,主要還是業績大幅度增長的利好推動,不過大消費板塊是普跌行情,并沒有推出的五一消費機會。接下來注意大盤能否在3270點之上穩住。
創業板指數周四低開后快速翻紅,之后一直是紅盤震蕩為主,但是新能源板塊并未繼續上漲,醫藥股反而出現了明顯的反彈。五一行情確實讓人感覺“涼涼”,還有一個交易日就是五一了,資金在這個位置勢必會進行大幅度減倉,投資者要小心近期熱門股出現低開悶殺的走勢。接下來注意創業板指數能否在2300點之上穩住。
【淘金計劃】
本周就是一波“洗刷刷”的行情,所有板塊輪番下跌了一波,反而是之前超跌的板塊有所拉升,這也是一個資金左右互搏的承接方式。只不過眾望所歸的大消費板塊卻沒有出現亮眼的走勢,反而這一周一直在擴大跌幅,西域旅游大跌40%后直接ST了,指數的漲跌與大消費個股的走勢也沒有“半毛錢”關系。在AI板塊崩塌后,一天進了新能源,一天進了醫藥,最后一天你猜猜是進到哪里?這個掐指一算的機會給你們了!
題材板塊中的保險、新冠藥、CXO等概念是資金凈流入的主要參與對象,互聯網、CPO、云游戲等概念資金凈流出相對較大。騎牛看熊發現本田針對電動化等企業改革舉措舉辦新聞發布會,據介紹,除繼續推進液態鋰離子電池的發展進化外,本田還將開發和推出半固態和全固態電池等新一代電池,計劃在2024年啟用全固態電池的示范生產線。
就在不久前,德國寶馬集團宣布,將打造全固態電池中試生產線,2025年推出首輛原型車;蔚來也表示,搭載150kWh半固態電池的車型將于今年上半年推出。
在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要求下,固態電池應運而生。固態電解質的引入可以大幅提升電池安全性能,同時匹配高能量密度正負極可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固液混合電池電解質路線已形成初步共識,短期內以固液混合電池為主要路線,未來逐步向全固態演進。
預計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空間將超3000億元。產業鏈環節來看,主要變化在于電解質、負極,關注材料端及工藝端變化帶來的增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