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力場君寫了篇小文章,針對IPO剛通過審核的蕊源科技,信息披露中存在怪異簡單說了一說,其實也算是挺經典的一個案例。隨后力場君又仔細看了一下,蕊源科技這家公司在很多數據披露方面,還都存在不少問題,漏洞不小。
【資料圖】
疑點一:關聯交易對應合同“錯配”?
其實這不是蕊源科技第一次闖關IPO,早在2023年3月21日召開的深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12次審議會議上,蕊源科技IPO因與大客戶之間的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等問題被暫緩審議。
這需要追溯到2021年5月,北京智芯微出資約1億元入股蕊源科技,持股比例達到15%并成為繼公司創始人袁小云與劉濤之后的第三大股東。伴隨著智芯微的入股,智芯微子公司深圳智芯也成為了蕊源科技的重要客戶,在2021年向深圳智芯銷售PMU芯片658.41萬元、2022年銷售中測后晶圓2221.24萬元,兩年合計銷售金額為2879.65萬元。
這些銷售數據,與招股書第421頁披露的主要銷售合同信息中,對深圳智芯在報告期內的銷售總金額完全一致,也即兩組數據應當是對應的。
然而魔鬼藏于細節,從重大合同簽署的不同年份來看,蕊源科技在2021年僅與深圳智芯簽訂了510萬元合同,其余重要合同均為2022年之后簽訂的,也即在正常情況下,蕊源科技在2021年中僅可能對深圳智芯銷售510萬元商品。但事實上,蕊源科技在2021年卻向深圳智芯銷售PMU芯片658.41萬元,明顯高于雙方簽訂的合同金額,這正常嗎?
針對關聯交易與重大合同的對應,蕊源科技竟然玩起了“期限錯配”,也是夠罕見的!這讓力場君懷疑蕊源科技與關聯方深圳智芯在2022年簽訂的合同,實際上是在不簽合同;而如果不是后來不簽合同,那恐怕就是蕊源科技在2021年提前確認收入了。
疑點二:關鍵供應商只對蕊源科技一人漲價?
封裝測試是蕊源科技主要的產品制造環節之一,上市公司氣派科技則是蕊源科技最主要的封測供應商,2022年蕊源科技封測采購總金額為3019.76萬元,其中向氣派科技采購金額就高達2920.66萬元。蕊源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采購封裝測試價格在2021年為0.0554元/顆、2022年為0.0637元/顆,2022年封測采購價格同比增長了15%左右。
但是根據氣派科技發布的2022年年報,其中披露2022年銷售集成電路封裝測試81.94億顆、較上年同比減少了20.99%,借此實現營業收入52300.17萬元、較上年同比下滑了32.96%,降幅明顯高于封測產品效率的降幅。由此可以計算出,氣派科技2022年封測產品銷售單價是同比下降的,而且降幅在10%以上。
對此氣派科技在年報中也描述到:“近年來,隨著半導體行業的 快速發展,各地紛紛新建了封裝測試生產線,各大封測廠商之間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如公司主要經營的產品單價出現較大下滑,將使得公司毛利率出現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這也就意味著,蕊源科技封測采購核心供應商的封測產品銷售單價,在2022年出現了顯著下降,但蕊源科技的封測采購單價卻出現了15%的同比增長,這正常嗎?關鍵供應商只對蕊源科技一人漲價的背后,問題出在哪里?
說起來蕊源科技的保薦機構是投行一哥的中金公司,出身可謂華麗,但是也出現了這么多信息披露中的疑點,這是哪里出了問題?中金公司連同蕊源科技項目的保薦代表人胡曉、張俊超,是不是核查不夠謹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