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編者按:機構料本輪調整行情接近尾聲,預計恒指在19,500點左右將具較強支撐;北水本月大舉搶籌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再獲加倉超28億港元,銀行、保險股遭大額拋售>>
港股2月出現明顯調整,恒指、科指月內行情回撤均超過10%;美債收益率反彈、人民幣回調,加重了港股短期的“倒春寒”。華泰證券研報稱,港股本輪回調或主因海外流動性收緊及風險偏好下行。
整體來看,南向資金2月凈買入港股82.27億港元,增持力度較1月份整體有所加速;同時隨著恒指近期在2萬點關口反復,南向資金逢低布局意圖明顯,僅近三個交易日就大舉買入港股超110億港元。
具體來看,本月港股通顯著加倉電信服務、制藥、能源、材料等行業,沽出銀行、保險及科網股。
個股方面,北水本月搶籌三大運營商,再加倉中國移動28.65億港元,增持中國電信5.78億港元,增持中國聯通3.18億港元。國盛證券認為,隨著AIGC在國內加速發展,三大運營商作為中國算力與數據要素的“賣水者”,無論是用自身優質數據進行模型自研,或是將數據提供給第三方進行訓練,運營商在未來都將成為我國“數據要素+AI”商業體系下的核心參與者。
此外商湯-W同獲北水青睞,近一月凈買入11.28億港元;新東方在線、小米集團-W等亦有增持,分別增持10.29、8.0億港元。
凈賣出方面,北水大舉出逃銀行股,香港交易所位列月內北水減持榜首位,凈賣出近30億港元;拋售美團-W超24億港幣;小幅凈賣出比亞迪股份、騰訊控股等。
中泰國際發研報指,恒生指數目前PE TTM回落至2016年以來29.7%分位數左右,預測PE回落至2016年以來的37.6%分位數,雙雙較月初的逾50%分位數明顯調整下來。指數回落至去年12月的主要交易區間,料本輪調整行情接近尾聲,預計恒指在19,500點左右將具較強支撐。
華泰證券觀點稱目前國內經濟復蘇及平臺經濟回暖邏輯仍為港股行情提供主要支撐,2月對沖基金配置中國資產比例或小幅回落至中樞位置,但資金面總體仍有支撐;3月中旬或為后續行情走勢的重要觀察時點(3月4-12日兩會、3月10日社融、3月17日FOMC會議紀要),本輪或調整至2022年12月中旬震蕩位(恒指約19,100-19,900點)。
從配置角度來看:
華泰證券建議關注景氣總體維持回升態勢的:建材(2月水泥價格同比小幅收窄、庫容率回落、出貨率回升)、互聯網游戲(12 月中國移動游戲收入同比降幅繼續收窄,近期國產游戲審批數量繼續維持高位)、醫療器械(基本醫療保險支出拐點已現,醫療器械作為醫院后周期行業,有望在B端診療復蘇的推動下持續景氣回升行情)行業。 興業證券認為目前港股熱門板塊估值回到歷史均值,但優質央企仍是價值洼地。繼續強調優質央企國企的戰略性配置機會,建議配置地產及地產產業鏈、電信運營商、電力運營商、銀行、能源等領域有業績彈性的央/國企價值股龍頭。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稱,港股受海外流動性或地緣事件影響的“倒春寒”歷史行情當中,超跌反彈策略相對比較有效,港股大盤以及大多數行業能夠快速修復。最為明顯的是與流動性相關系數較大的制藥和互聯網行業,其反彈最為明顯,特別是創新藥,能夠修復接近甚至超過前期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