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丹寨縣金泉街道金泉社區通過優化居民公約,以積分超市為載體,在宜居鄉村創建工作中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系群眾、激發群眾干事創業熱情的作用,多措大力厚植文明沃土,開出幸福之花。
“小積分”助力群“微自治”。金泉社區是全縣最大的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社區居民來自丹寨縣6個鄉鎮666個自然寨,原有的勤勞節儉等淳樸民風等為傳承勤勞儉樸、樂于助人、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社區持續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鼓勵居民參加公益事業,在共建共治共享上逐見成效。社區依托積分超市推行“積分”管理制度,引導居民參與美化家園、公益美德、鄉村建設、移風易俗等各項村級事務。“積分制”以先進典型為引領,以居民公約為基礎,以積分兌換為抓手,按照群眾貢獻進行量化賦分,一月一評,積分可到積分超市折價兌換商品,以積分轉習慣,以習慣化新風,以“小積分”激發群眾“微自治”大活力,扭轉了以往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不高、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環境衛生臟亂差等不良風氣,實現了從“推著干”到“比著干”“爭著干”的轉變。金泉街道居民韋小處2022年獲得了60分積分,她表示“這是一種正向引導,她今后要繼續參加社區的公益工作,爭取更多的積分,為孩子做好榜樣。”
因地制宜存“德”換“得”。金泉社區“積分超市”堅持存“德”換“得”的原則,實現“德”“得”益彰。按照評分細則規定,文明新風是對居民進行考核評比的內容之一,社區鼓勵居民們用樸實的語言陳叔自己平時的文明行為,樹立文明標桿。有“德”的居民可以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隨時到“積分超市”兌換物品,超市里村民們抱著滿載而歸的物品和抑制不住的開心笑顏,一陣陣的歡聲笑語讓金泉社區更添靚麗風景。“有了黨的好領導,人人唱歌給黨聽,我們過上好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是社區居民以“德”換“得”后,的即興山歌演唱,字里行間透漏文明收獲的喜悅的同時,也表述了持續引領文明新風,爭做文明人的決心。
小小物品聚“心”助“興”。當一排排貨品、一張張笑臉“刷屏”金泉社區居民的朋友圈、抖音時,金泉社區也因為這小小的超市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居民們再也不隨便亂扔垃圾,房前屋后、邊溝旮旯也整理得干凈整潔,街邊墻上種滿了鮮花綠草,宜居鄉村創建工作在居民的支持下推進迅速。“文明戶”的評選迎來村居們的熱情參與,家家戶戶比文明、比融洽、比勤勞,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徹底成為了“過去式”。社區居民楊某戶老人過世,吹蘆笙熱鬧家的習俗給鄰居帶來了困擾,社區干部對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那以后,他自己成了文明新風的引領人,自己不作,也會監督別人不去做,對于他的轉變,社區給予一定積分獎勵,社區居民心更齊,文明新風正在悄然形成。
供稿 丹寨縣金泉街道
一審 劉珺珺
二審 石開恒
三審 陳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