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本土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3 月1 日至3 月29 日,本土近9 萬例新增確診和無癥狀病例中,有接近75%來自吉林省和上海市。我們比較了全國和本輪疫情高發區域,在疫情發生以來的生產數據,來分析疫情對生產造成多少沖擊。
我們觀察了具體行業如焦化、水泥、石油瀝青的開工生產情況,以及貨運、發電數據,發現除2020 年初的第一波疫情,全國的生產開工受到的沖擊較小。對于具體地區來說,每輪疫情中非疫情中心區域,固定收益周報:穩增長政策亟需加碼固定收益周報:穩增長政策亟需加碼其生產幾乎不受影響,如2021 年1 月北方疫情中的上海(或華東區域)、2021 年7 月南京疫情中的吉林(或東北區域),其生產相關數據并沒有出現超季節性的下跌。而當其處于中心外圍區域或疫情程度相對較輕,生產數據會出現小幅下滑,如2021年7 月南京疫情中的上海(或華東區域),不過其中貨運數據相對受影響較小。
在本輪疫情中,上海和吉林生產數據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且下滑幅度超出除2020 年初的幾輪疫情。尤其是貨運流量指數下行程度遠超過去幾輪疫情,這說明生產要素流動受阻;而從上海電廠負荷率來看,當前水平明顯低于歷年同期水平,甚至低于2020 年初。從具體行業來看,吉林(東北區域)的焦化開工率、上海的水泥出貨率等也出現較高幅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