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3 月銀保監會首次提出鼓勵發行藍色債券后,中國藍色債券市場穩步發展,相關監管要求逐步完善,發行市場從銀行間市場擴大到上交所、深交所。在國家大力鼓勵支持下,更多公司選擇發行藍色債券,為符合要求的項目進行融資,助力海洋保護和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事業。
自2020 年11 月國內首只貼標藍色債券發行后的一年多時間里,我國境內共發行藍色債券11 只,發行規模累計達到71 億元。藍色債券募集資金投向領域主要集中在海上風電領域,國有企業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范作用。
藍色債券的發展可以有效滿足企業發展、投資者投資、海洋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現實需求,推動我國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國綠色債券方面的又一次有效實踐。國內藍色債券的相關標準及監管規則承襲綠色債券的體系與框架,策略簡評報告:每日熱點復盤策略簡評報告:每日熱點復盤暫時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標準體系。現行規定強調,藍色債券的募集資金需主要用于支持海洋保護和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相關項目,并需加強相關項目對海洋環境、經濟和氣候效益的影響相關信息披露。
聚焦于藍色債券發行具體案例,“20 青島水務GN001(藍債)”
是我國國內首只藍色債券,同時也是全球首只非金融企業藍色債券,募集資金用于海水淡化廠擴建;“22 招租G1”是深交所首批藍色債券,同時也是我國境內市場首只金融企業藍色債券,主要用于海上風電安裝船項目建造。
中國藍色債券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擁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市場。為了更好發揮藍色債券在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出臺更加詳細專業的信息披露標準,完善相關制度;拓寬藍色債券投向領域,例如生物多樣性、海洋環境治理等;鼓勵服務于藍色債券的外部評估機構發展,提升海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