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44quq"></strike>
      <s id="44quq"><em id="44quq"></em></s>
            <pre id="44quq"></pre>
          • 今日播報!?新能源難逃“鋰焦慮”
            時間:2022-07-05 05:31:41  來源:引領外匯網  
            1
            聽新聞

            與其大肆買礦,不如主動出擊。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道總有理(ID:daotmt),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在新能源領域再合適不過。


            【資料圖】

            車主買車難,車企電池難,電池材料難……一層層遞進的死循環如符咒般纏繞著整個新能源市場。2022年6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達到477878元/噸,而在去年同期,其價格為90407元/噸,再往前看,2020年6月時價格僅為44201元/噸。

            換句話說,兩年時間翻了差不多十倍。

            電池級碳酸鋰之所以貴出天際,無疑是因為鋰金屬價格瘋漲。據悉,2020年鋰金屬價格約4.3萬元/噸,到2022年價格已經增長到約50萬元/噸。為了緩解重重疊疊的壓力,各大企業早就開啟了買買買的圈礦計劃。

            寧德時代來回奔波于四川、貴州等地,比亞迪與特斯拉對礦的執念也不小。不管鋰價能不能降下來,未來新能源市場的胃口都小不了,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06千兆瓦時,而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千兆瓦時,缺口約18%。到2025年,這一缺口甚至仍將繼續擴大到約40%。

            屆時,家里有礦似乎成了行業最大的底氣。

            缺鋰是個“偽命題”

            最近兩年,奪鋰大戰在新能源界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據不完全統計,特斯拉、大眾、寶馬等9家頭部車企已陸陸續續與鋒鋰業、Livent 等鋰鹽供應商達成合作,而這些合作基本都發生在2021年,交易累計占了一半。

            此前,澳大利亞皮爾巴拉礦業的鋰精礦再度創下拍賣紀錄,FOB成交價為每噸5955美元,較上次拍賣成交價上漲約5.4%,折合碳酸鋰成本為每噸43.6萬元,而在2021年7月首次拍賣時,折合碳酸鋰成本僅為每噸9.47萬元。

            鋰資源真的這么稀缺嗎?李斌就曾多次公開質疑鋰價的瘋魔化,同樣不理解的還有馬斯克。

            在很多人看來,鋰并不是一種稀缺資源,即便是這兩年需求暴增,局面也不該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的確,從各類公開資料中所透露出的信息也可以看出,鋰資源的保障力度并不算低,根據中國科學院數據顯示,全球鋰資源經濟可采儲量為2100萬噸,預計可制造20億輛電動汽車。

            2021年全球的需求量為60.62萬噸計算,按照這個數字來計算,至少可供應使用超過200年。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鋰的開采與提煉速度是限制鋰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弊端,據悉,鋰的普遍開發周期要長達三年到五年。

            目前,車企不缺鋰礦,但人才、技術、時間、資金……處處都是難題。

            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在非洲找到6座鋰礦,累計氧化鋰品位2.5%的礦石量達到2500萬噸以上,折合碳酸鋰高達100萬噸。國內有機構預算過,這些鋰礦如果全部被開發,足夠滿足2778萬輛車使用。與其說車企所面臨的困難是鋰礦,倒不如說是開采與增效。

            首先還是周期問題。從海外礦山供應周期上來看,一座礦山從發現到投產平均需要16.9年,其中,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最終投資決策平均耗時 5 年以上,此后的礦山設計、調試、審批需要 1-2 年時間,正式投產需要1-2年時間等等。

            其次是技術成本,這里礦山提鋰與鹽湖提鋰有很大的分別。在一礦難求的情況下,鹽湖提鋰漸漸在整個行業顯山露水,特別是我國,鋰資源分布上,我國近80%的鋰資源都集中于青海和西藏的七大鹽湖之中。

            盡管英大證券指出,鹵水提鋰具有明顯的成本及資源優勢,鹵水提鋰成本僅為礦石提鋰成本的50%,可鹽湖的開發難度更大,2020年我國碳酸鋰原料來源中鹽湖提鋰占比僅26.2%。何況看前期投資的話,礦山提鋰項目的單噸投資額平均約4300美元/噸,鹽湖項目單噸投資額平均約1.3萬美元/噸,約為鋰礦山的3倍。

            至于后續增效方面,全球鋰電池技術瓶頸或許比礦產資源還令行業頭疼。2010-2021年8月,全球鋰電池專利申請人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其中,2012年達到最高點59.10%,隨后下降至2021年8月的6.84%。

            各家對外爭礦,對內奪人。眼看各行各業的“畢業季”來勢洶洶,新能源領域無疑成了一方職業凈土,從去年起,鋰電行業的漲幅能夠達到35%以上。以正極材料的兩大巨頭當升科技和德方納米為例,2021年當升科技人均薪酬達到26.59萬元,同比增長49.02%;德方納米人均薪酬也同比增長了24.91%,達到10.59萬元。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在新能源行業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次利用“水太深”

            來不及等待上游新資源的開發,車企紛紛將希望寄托在下游回收上。

            動力電池回收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行業焦慮。據悉,鎳氫電池里面包含35%鎳、4%鈷、1%錳和8%稀土元素;磷酸鐵鋰電池含有1%鋰,三元電池則含有12%鎳、5%鈷、7%錳和1%鋰。目前的技術能在廢電池中將大部分可回收金屬提取出來,比如金屬鈷與碳酸鋰回收率可分別達到95%和85%,保守預期未來可回收比例可達95%。

            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間接奶活了整個回收市場。數據顯示,預期2030年全行業可回收的磷酸鐵、碳酸鋰、硫酸鎳、硫酸鈷以及硫酸錳總質量將分別達到103.9萬噸、19.3萬噸、69.9萬噸、29.0萬噸以及15.4萬噸。

            企業上買礦,下拉人,中間的回收業務也做得風生水起。

            早在2013年,寧德時代就開始大力布局動力電池回收;中航鋰電在2014年通過自建動力電池回收示范線踏入動力電池回收賽道;奔馳在2015年成立了專門合資公司;吉利汽車旗下也有回收公司;2020年9月,特斯拉在中國官方上線電池回收服務,并將鋰離子電池進行100%的回收利用。

            但二次回收江湖未必風平浪靜,這里面的水就連大廠都把握不住。

            不可否認,電池回收一直困在草莽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相比于正規回收賽道,退役電池大部分都流向了街頭巷尾的小作坊。比如2018年,當年退役的動力電池總量達7.4萬噸,但至少有6萬噸都在散軍手里。

            36氪數據也顯示,全國近七成廢舊電池都落入了二手商販和小作坊手中,流入正規回收網點的廢舊電池僅在三成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回收生意上下參差不齊,渠道的不規范讓新能源領域苦不堪言。

            吉利就曾聯合幾家電池企業發布聲明,呼吁全國的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廠商要嚴格規范電池回收途徑,杜絕中間商與小作坊。回收電池是一塊肥肉,一旦懈怠,就有無數空子可鉆,這行的高利潤與低門檻也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資本。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與電池回收相關的企業注冊量首次突破200家,十年過去,2021年這一數據直接飆升至2.4萬家。換句話說,想要徹底肅清回收渠道難如登天,新能源行業想借回收來填補窟窿自然難上加難。

            再者,隨著原材料與電池成本的遞增,動力電池的回收價格更上一層樓。據悉,一般電池回收的折扣系數在60%左右,今年一度飆升到100%,甚至120%。按照度數來回收,一度的普遍價格高達160到350元。

            細看電池的年限、車輛的公里數、電池的狀態及衰減程度,價格有時候更高。

            每環都不便宜,處處都將手伸向企業的錢袋子,盡管回收讓匱乏的新能源市場看到了新的活力,可成本問題是無論如何都擺脫不掉的。當回收價格水漲船高,一噸磷酸鐵鋰廢電池中提取出來的材料價值或許都抵不過回收成本。

            沒錢買鋰的企業未必有錢回收得起電池。

            逃“鋰”計劃進行時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被原材料綁架,然后坐以待斃。

            時至今日,電池技術一再革新,逐漸形成了“趨多避少”的行業創新觀。以三元電池為例,在三元正極中,由于鈷的價格居高不下,且國內的鈷材料對外依存度高達90%,導致其材料成本嚴重受限。

            為了改變這種尷尬的境界,三元電池一直在努力降低用鈷量,取而代之的是高鎳用量。調查顯示,NCM811電池正極材料的鈷含量相比NCM523由12.2%降至6.1%,折算到動力電池每kWh用鈷量從0.22kg降至0.09kg,降幅高達59%,而高鎳在三元的占比已從最開始的20%提升至現在的將近50%。

            曲線救國的思路同樣可以用在鋰電池上。去年7月份,寧德時代率先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盡管在量能密度上相比鋰離子電池還有一定差距,但這側面敲打了一下整個電池產業鏈,與其委屈逢迎鋰價,不如自力更生,擺脫成本禁錮。

            與寧德時代想法一致的企業不少,除了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超級電容也成了電池研發的新方向,這些都為未來鋰離子電池退出時代主流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更激烈的一輪研發迫在眉睫,從各大電池企業的動作中,也可以察覺到一絲暗流涌動。

            此外,鋰電池不受待見,燃料電池又被資本重新加碼。

            3月2日,現代汽車舉行全球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和銷售基地,包含氫燃料電池堆工廠、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工廠、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在內的綜合型基地,預計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竣工。

            國鴻氫能、海卓科技、東方氫能等頭部氫燃料電池企業紛紛在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投資建廠、擴充產線。中國石化計劃2025年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中國石油也計劃將在全國范圍投運50座加氫站;重塑科技計劃在2025年實現30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的研發、生產。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的氫能源相關企業共2117家。雖然氫能源汽車取代電動車多少有些天方夜譚,但未必不能用迂回的方式來降低汽車對鋰電池的依賴,今年4月份,長安汽車就正式發布了一輛全新數字化純電車。

            這款車提供純電版、增程版、氫燃料電池版三種動力車型,其中,氫燃料電池版在CLTC測試標準下的續航里程達700km以上,并且可實現3分鐘超快補能。與其大肆買礦,不如主動出擊。

            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道總有理(daotmt)。

            關鍵詞: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免费观看成人碰视频公开,大香一本蕉伊线亚洲网,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 <strike id="44quq"></strike>
              <s id="44quq"><em id="44quq"></em></s>
                    <pre id="44quq"></pre>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免费高清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一本色综合久久| 高分少女免费观看第一季|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天美麻花视频大全|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亚洲区中文字幕|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皇上往下边塞玉器见客| 成年女人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看人人添人人谢| 两个人的视频www免费|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天天av天天av天天透|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欧美黑人又粗又硬xxxxx喷水|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凌凌漆国语| 久热这里有精品| 日韩在线播放全免费| 日韩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三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视频| 你好老叔电影观看免费|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蜜桃97爱成人|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欧美二区| 国产在线19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15页|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