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對話香港投資推廣署。
創業邦(ichaungyebang)原創
作者丨王藝
(資料圖片)
編輯丨海腰
圖源丨圖蟲創意
香港身上有很多標簽。
東方之珠、金融中心、購物天堂……
但在最近十幾年的創投浪潮中,除了上市目的地以外,香港缺乏存在感,堪稱創業荒漠。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河之隔的深圳,成為了創業熱土。
有濃厚香港背景的大疆在深圳的成功,更放大了香港的尷尬。
這個經濟發達、精英聚集、有著全世界最發達資本市場之一的城市,為什么生長不出優秀的創業企業?
對此,香港打算做什么?
在2023開年之際,創業邦和香港投資推廣署初創企業高級經理呂縉勇進行了一次對話,詳細了解了香港的初創生態和未來發展規劃。
創業氛圍低迷的資本天堂
在香港這個面積僅有110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居住著近750萬人口,極高的人口密度帶來了全球最高的地租和房價,也催生了繁榮的地產和金融行業。
金融業高度發展造成的后果是,香港產生了一個龐大的食利階層,階級固化現象明顯,資金都進入了土地和股市中,而不是成為創業的資本。
因此,香港老百姓的主要職業追求也都是進投行、做律師、考公務員,而不是風險極高的創業。
偏向于傳統的產業結構導致這里的資本對創新非常謹慎。
就在五、六年前,港交所上市公司的行業還是高度集中在金融和地產行業里,新經濟公司的占比則遠小于其他國際市場。
2017年的數據顯示,香港新經濟行業占比僅有3%,納斯達克則高達60%,而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交所也達到了12%;就全球增長最快的部分行業而言,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占比也非常低:制藥、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占1%,軟件與服務占比9%。若拋開騰訊的因素,軟件與服務行業的占比只有1%。
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的土壤同樣是導致香港創業乏力的因素之一。香港名校林立,大學創新能力很強,但是過去很多教授在香港拉不來研發經費,紛紛跑去深圳尋找課題。
不僅香港的高校紛紛跑去深圳建立分校,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所有項目中,香港教授承擔的科研項目就超過了50項,總項目經費超過一億元,也有十余位香港教授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
此外,缺乏有效的科技風險投資案例、產業被大地產商壟斷缺乏新的市場空間等因素也導致了香港創業氛圍的低迷。
隱藏的創業沃土
香港對于創業者來說,其實是一片隱藏的沃土。
作為金融中心,香港有著全國最發達的資本市場,是除中國大陸以外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
香港與內地在較多層面都有著互聯互通機制,包括中概股的回歸、股票的互聯互通等。
香港還是全球重要的IPO市場,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中,除了香港本地的企業,大部分都是來自內地的創業者,來自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創業者也日益增多。
其次是語言和教育優勢。1997年香港回歸后,香港政府開始實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中文、英文書寫,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口語。
因此,大部分香港年輕人都掌握中英兩種語言,與國際接軌程度高,非常適合拓展國際市場。
根據香港政府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港15歲及以上具專上教育程度人口有228萬人,其中156萬人曾就讀學位課程。龐大的人才儲備,為創業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
香港還擁有優良而穩健的法律體系、健全的司法體系和執法體制、高效的律政司和廉政公署,以及享譽國際的避免及解決爭議優質服務體系,辦事系統公正透明,辦事流程便捷高效。任何涉及政府審批的事務,都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得到答復,大大節省了創業者處理行政事項所需的時間和精力。
可以說,香港不是不適合創業,而是受到傳統產業結構及思想的影響,創業潛力沒有被充分挖掘,成了創投市場里被埋沒的明珠。
也因此,近些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看到了香港潛藏的創業潛力,開始大力推動創新創業的發展,香港的創投產業也在香港政府的推動下有了些許活力。
香港在2015年設立了創新科技局,并先后設立了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5億元的“創科生活基金”;林鄭月娥上任后,更是推出了多項措施支持香港科技創新行業的發展;
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IPO新政,接納“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大批內地公司赴港上市;2018年6月,香港政府又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鼓勵科技人才來港創業;
學界更是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高校開始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如香港城市大學在2021年撥款5億元推行大型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旨在三年內協助城大學生成立300家初創企業;香港科技大學不僅連續十年舉辦了“百萬獎金創業大賽”,還在2022年與佛山市政府合作,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推動港科大的高端人才、創新成果落地佛山。
香港科技大學
2022年10月,香港特首李家超更是將“設立招商引才專組”、“成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計劃寫入施政報告,香港招攬人才、大力發展創新創業的意圖呼之欲出。
香港政府全力支持創業
近些年來,香港不斷涌現出優秀的創業公司:物流行業的領軍企業貨拉拉,其前身是一家名叫“EasyVan”的公司,誕生于香港科技園內,獲得了不少香港科技園的資源和政策扶持;后來與58速運合并的貨運物流公司GOGOVAN,一度估值78億美元;還有獲得「創客中國」2021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香港分站賽冠軍的i2Cool創冷科技,以及創業邦曾經報道過的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創辦的小微企業融資平臺“滴灌通”等,都是來自香港的創業公司。
2015年,香港的初創企業數量只有約1500家,僅僅用了7年時間,香港初創企業的數量就增長到了3755家,翻了一倍多。這不僅與近年來的逐漸興起的創業風氣有關,更是得益于香港政府的大力支持。
香港投資推廣署初創企業高級經理呂縉勇稱,“過去七年我們看到,深圳那邊創業的風氣非常好,周邊的新加坡、臺灣等地區創業風氣也都很盛行,這股風氣帶到香港來之后,創業者們發現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就是香港租金太高,于是我們提供了一些共享辦公空間,這些空間給創業者的租金比外面的辦公室便宜了20%;我們還經常組織創業者的聚會,讓創業者之間做交流,互相交換idea。”
呂縉勇表示,過去五六年,政府提供了約1000億港元的基金,投資于初創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研發、培育人才等。
同時,政府還設立了“香港科技園”和“數碼港”兩個科技產業園區,科技公司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入駐這些產業園區內的孵化器,政府會提供租金補貼、財政補助等,幫助初創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落地和商業轉化。
此外,位于香港與深圳交界處的香港深圳創新級科技園也正在建設當中,未來可以幫助更多香港的初創企業更好地進入內地市場。
新經濟初創企業往往擁有海量的數據,其存儲和處理是個難題。針對這一問題,香港設立了數據技術中心,幫助初創企業進行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初創企業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找到新的生意機會、發現新的增長點;而針對一些硬科技企業和高端制造業,香港設立了先進制造中心,初創企業可以先在香港進行小規模的原型制造和測試,生意模型跑通后,再放到大陸進行更大規模的生產制造。
此外,依托于香港金融中心的優勢,香港證券交易所也為初創公司提供了更多融資機會?!耙郧皝碚f,還沒有盈利的公司,比較難去公開市場上籌措資金;而現在根據我們新的上市制度,我們允許一些公司以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上市。另外,那些還沒有產生經營利潤的生物科技的公司,也可以在香港籌集資金。這個其實就讓香港變成一個甚至亞洲最大的一個生物科技的籌資基金的一個中心?!眳慰N勇說。
得益于香港政府的優惠政策,也有大量的VC開始來香港設立辦公室。
為了鼓勵更多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于本地創科初創企業,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了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該基金規定,政府和共同投資伙伴要按比例進行共同投資,同時對共同投資伙伴的投資上限等作了具體的規定。
圖片來源:香港投資推廣署
“這就相當于是通過了香港政府審核的VC,目前有16家,這些VC跟政府一起投資,它每投兩塊錢,政府層面就可以補助一塊錢?!眳慰N勇說。
除了VC,還有很多的CVC,也在香港的初創生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鄭志剛創辦的C Capital同樣是來自香港的知名CVC,其投資組合中包含商湯科技、特贊、貨拉拉、壁仞科技等知名公司。此外,在醫療科技、元宇宙等領域,C Capital也均有涉及。
如今,越來越多香港的大公司們正在籌備成立自己的CVC,想要趕上這波產業投資新浪潮?!跋愀塾泻芏嗟钠髽I,他們手中積累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在很多的投資項目回報都不像以前炒房地產時候那么好了?,F在有很多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由于背后有一個很大的家族生意,因此他們投的項目一定是和自己的家族企業有關的,比如C Capital就投了很多房地產企業?!眳慰N勇說。
巨頭公司的入局,更是攪活了一池春水,讓香港的早期投資生態煥發出新的生機。
2015年1月,為了幫助香港創業者和年青一代實現創業夢想、釋放新的潛力,阿里巴巴集團成立了香港創業者基金,該基金規模為10億港元,由戈壁創投擔任其唯一基金管理人。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不僅通過傳統的創業投資模式,為初創提供眾多合作機遇,還會將投資所得的利潤重投于基金內,用作扶助下一間有潛力的初創公司,持續推動香港創科產業。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基本信息 圖源:睿獸分析
迄今為止,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共投資超過8,000萬美元,并帶動超過25億美元的共同投資。他們已投資的公司總數超過60家,審閱了約11,000項商業計劃,其中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GOGOX (前稱GOGOVAN),以及與Artisan Acquisition合并后成功于2022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本地生物科技公司Prenetics等。
“基金會對初創企業進行數輪盡職調查,成功投資后,我們會通過全球網絡,邀請一些知名商界領袖為初創企業提供策略指導并分享理念。所有初創企業加入基金后,都可以享用阿里巴巴集團的可靠資源和發展完善的生態體系。集團的一系列物流、支付系統、計算技術和電子商貿平臺,可以加快初創企業的業務增長和擴展步伐,這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痹诮邮芟愀圪Q發局采訪時,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運營總監呂紹勇(Teddy Lui)如是說。
圖源: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官網
香港創業者的目光望向何方?
在呂縉勇看來,香港的創業者普遍關注兩個市場,第一是創業者自己的海外留學所在地,第二則是以新加坡為代表的東南亞市場。
“在市場選擇上,我們要看創業者本身的一些學習的背景。譬如說他原來是在海外留學,然后回來香港這邊創業的話,可能他第一個擴張的市場就是他當年求學的地方。譬如說我有看到一些房地產科技的公司,他們可能是加拿大或者說澳洲讀完書在那邊做過事再回來香港創業,他們第一個首選的市場可能就是這兩個地方,因為他熟悉那里。另外就是這兩個地方的法規跟香港會比較接近,所以他做出來的解決方案,不需要做太多的改動,其實就可以先做第一步的擴張?!眳慰N勇表示。
“還有一個選項可能是新加坡。我們常常講新加坡和香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金融中心,人口都很密集,產業結構也比較相似。所以很多香港初創企業的解決方案,可以完全不用怎么改,就可以在另外一個地方去試水溫,試試那邊的東南亞的市場。”
而談到中國市場,呂縉勇表示,幾乎所有的香港創業者都想要打入中國市場,但是要循序漸進,慢慢進入。
“每一個在香港的創業公司都想要有一個中國故事,這是真的,不然的話,VC不會投它。”呂縉勇說,“對香港創業者來說,中國市場是一個很新的市場,在文化方面,他們會有一些擔心,比如有些香港的創業者盡管會說廣東話,但是不熟悉國內的法規和市場環境,他們就不敢往里面走。針對這個問題,香港政府在做很多的教育推廣,也有很多香港創業者會先去大灣區看機會?!?/p>
“另外就是,中國市場太大了,所以很多創業者開始做中國市場的時候,會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城市作為橋頭堡,和IT有關的可能去深圳,和制造業相關的可能去東莞。譬如說我看到有一些專門做工廠解決方案的初創公司,對它們來說,它們的推廣,最適合的他們的就是東莞,東莞有著很多工廠,工廠里面的車間是他們產品最好的應用場景。如果你是一個金融方面的創業公司,那除了深圳南山區,上??赡軙堑奶?。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講,香港的創業者,不管是香港本地的創業者或者說海外到香港的創業者,他們都想要踏進中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