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黃牛品種改良能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牧民增收致富。在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茫汗蘇木哈圖嘎查,養殖戶財音烏力吉通過良種牛繁育,提高飼養管理技術水平,打造規?;B殖棚舍,過起了“牛”日子。
早春二月,來到庫倫旗茫汗蘇木哈圖嘎查財音烏力吉家的養殖棚舍,財音烏力吉正忙著給牛添草加料。一頭頭膘肥體壯、皮毛發亮的黃牛正悠閑地嚼食草料?!耙郧拔茵B的都是本地黃牛。本地黃牛個小、價錢還低,牛的行情和效益始終上不去。我就通過人工授精技術,一步一步改良,現在都是西門塔爾牛四五代了?!必斠魹趿f。
經過二十幾年對改良技術的鉆研學習,財音烏力吉已經將牛全部改良為西門塔爾牛,最多時達80余頭。改良后的牛生長速度快、市場認可度高、養殖效益好,最高賣出8萬元一頭,收入翻了好幾番。“本地牛和西門塔爾牛價格差很多,西門塔爾四五代牛的價格是本地牛的五六倍。去年,牛行情不行的情況下,也能掙30多萬元?!必斠魹趿榻B。
同嘎查的農牧民常明看到財音烏力吉進行黃牛改良實現增收后,決定到他這里學習黃牛改良技術。現在,常明家養的60多頭牛也都是改良后的優良品種,全年養殖純收入超過20萬元。常明說:“我學習改良技術有七八年了,現在自己就能做,不知道的地方就去找財音烏力吉大哥請教。現在的牛價格還行,好品種能賣到4萬多元,比以前好多了?!?/p>
在嘗到黃牛改良的甜頭后,財音烏力吉并沒有滿足于現狀,而是在鼓勵同嘎查老鄉進行牛品種改良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不斷提升養殖規模化水平。說起未來發展,財音烏力吉信心滿滿:“我現在有兩個棚舍,一共占地1000多平方米,投資了40多萬元。年前,我還買了顆粒機,因為現在飼料價格高,今年開始自己配料,節約了不少成本。接下來,打算再蓋一個500多平方米的棚舍,把人工授精技術教給其他農牧民,大家共同發家致富?!保ㄓ浾?宮立靈 通訊員 莫日格吉勒 蔣燕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