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系蒙古語“阿力騰德令哈”音譯,意為“金色世界”。青海省德令哈市地處享有“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資源富集,產業支撐有力,區位發展優勢明顯,蘭西拉光纜、“330”輸變電線路、澀寧蘭天然氣管道橫貫全市,域內已發現16個品種的礦產資源、65個礦床。
近年來,德令哈市委、市政府把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作為“一號工程”,出臺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建立“全員全域全年”招商機制,搭建營商環境訴求收集、辦理、調度統一平臺,實現閉環管理。通過常態化開展“企業家茶座”活動,建立線上企業家、重點項目服務工作群等,24小時在線解決問題。
“去年2月25日,我第一次到德令哈,6月份公司項目立項,9月開始動工建設,原計劃做5個單體,而實際做了7個單體,我作為總指揮非常滿意。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德令哈市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2月14日,青海贛鋒鋰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炳站在投資10億元、規劃面積475畝的贛鋒鋰業一期施工現場道出了心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一夜的降雪,讓柴達木盆地銀裝素裹。雖然哈氣成冰,但絲毫沒有降低王大炳的熱情。他說:“青海環境干燥、濕度低,自然條件良好,是鋰冶煉投資的理想選擇地。此外,從原材料到鋰錠的冶煉,用電比達到40%。南方以火電為主,而青海以‘綠電’為主導。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如果我們的產品使用‘綠電’的比重高,那么在市場競爭和價格上就會有明顯優勢。此外,青海鋰資源的儲量相對比較豐富,我們希望通過金屬鋰的提煉,拓展上下游產業鏈,進一步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去年疫情期間,青海贛鋒鋰業有限公司的建設沒有停工。“項目能夠正常推進,是德令哈市政府腳踏實地的作風增強了我們干事創業的信心。”王大炳說,一期項目今年11月建成試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28億元,利稅7.6億元,新增就業300多人。
談到公司落地及項目立項的前期手續時,王大炳夸贊道:“我只去了一次就辦好了所有手續。說實話,感覺就像回到家。”
2022年,德令哈市開展政務服務中心“局長進大廳”活動,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全流程局長一線督辦辦結工作機制,累計完成六輪141次“局長辦事”活動,“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接件612項各類政務服務事項,整體辦結率100%。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計壓縮審批時限944個工作日,建立的“審批不過夜”等政務服務,解決近1200個問題,營商環境評價分數在全省42個區縣中排名第二。
德令哈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宋元紅介紹,2022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9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固定資產投資32.33億元,實現稅收6411萬元。園區注冊企業158戶,其中26戶規模以上企業、22家科技型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昆侖堿業、西部鎂業、同仁堂健康藥業等企業紛紛入駐。十年來,園區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485.51億元。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市委、市政府‘以誠待客’全領域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分不開。德令哈市以‘工業強市’為目標,構建的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引進并開工建設的南玻、中車等幾個重大產業項目,投資都超過了百億元。”宋元紅說。
同樣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的5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成為國家能源局批準的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第一個正式開工建設、第一個并網投運的項目。項目建成運營以來穩定、安全,達產達效。
此外,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總投資100億元,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規劃面積5.3萬畝的“200萬千瓦光熱儲一體化項目”已經完成立項、規劃等前期準備。
“這個項目計劃今年3月開工,計劃于2024年底建成投運,投產后將直接帶動當地150人、間接帶動500多人就業。項目的實施將助力全省‘雙碳’目標與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建設,探索三江源地區綠色發展模式,為國家和青海省能源戰略轉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一丁說。
2月17日至18日,德令哈市7名副市長分別主持召開分管領域“助企暖企春風行動”企業家座談會,會議征集到需政府協調解決事項52條,分別涉及政策支持、項目爭取、用人用工、要素保障、產品推廣等方面。下一步,德令哈市“助企暖企春風行動”辦公室將持續跟進問題解決情況,并抓好督辦,讓“一號工程”落實落地見效。(記者 申維祖 經濟日報記者 馬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