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記者 | 齊永超
3月17日~18日,兩市繼續呈現止跌反彈,個股則出現普漲,兩個交易日中兩市均有超百股漲停。當地時間16日,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而此舉也被市場解讀為“靴子落地”。對于A股而言,在俄烏沖突、外資大幅流出等背景下,開年以來持續調整。即將到來的二季度,A股將會如何演繹?
3月17日上午,《紅周刊》記者參加了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有關2022年第二季度的市場展望線上分享會。對于二季度的市場 ,趙耀庭是相對樂觀的,他表示,因為“中國采取的擴張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有利于A股。” 對于市場擔憂的外資流出,趙耀庭認為,因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給出了非常具體和直接的支持,顯示出政府有意愿且會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來應對這些風險,所以外國投資者的這些擔憂現在也逐漸消退。
考慮到地緣政治事件和風險
美聯儲或不會激進加息
趙耀庭表示,美聯儲將聯邦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這基本和市場預期是一致的,美聯儲現在承認,未來一段時間通脹的上升確實會使得經濟增長放緩,美聯儲已經把2022年的GDP增長率下調到2.8%,而幾個月前這個數字是4%。另外,從中期來看,消費者物價指數會上升到4.1%,而之前的預測是2.7%。
而隨著未來增長率放緩,通脹升高確實會使美聯儲的決策更加困難,因此到2022年底的時候聯邦基準利率會到1.9%,而不是之前說的0.9%。所以從今天美聯儲宣布加息的情況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市場已經對預期進行了調整,現在市場預計在今年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大概會有6-7次加息,而最高的利率可能是2.15%。其認為,美聯儲不會激進地加息,尤其是考慮到現在的地緣政治的事件和風險,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能源危機。
美國經濟已經反彈到了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失業率也下降到3.8%。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還在繼續上升,趙耀庭認為未來有可能還會高于目前的水平,考慮到現在整個形勢的不確定,以及油價高企,對美聯儲來講,最大的擔憂還是通脹,其次是俄烏沖突。
中國經濟的亮點是工業生產
“穩增長、促增長”政策有利于對股市形成支撐
對于中國經濟的宏觀數據,趙耀庭表示,中國在1、2月份的月度數據是非常強勁的,這讓市場感到有一些意外,本周早些時候推出來的經濟數據說明基本面還是非常強勁的。或許因為這個原因,央行并沒有降低中期借貸便利的利率。但也并不是說這兩個月的數據能夠代表長期趨勢,因為中國經濟還是會面臨一些因素的挑戰,比如零售數據有可能會因為奧密克戎的蔓延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對中國經濟來講亮點還是工業生產,工業生產是非常有韌性的,這主要因為全球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非常強勁,隨著其他地區奧密克戎逐漸得到控制,經濟還會反彈,所以這對于中國的工業生產是可以提供助力的。另外,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是在上升的,這一點是最重要的變量,因為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對于最近市場的波動,與美國證監會宣布了違反會計審查準則的公司有關,實際上這個警鐘已經敲了一年。考慮到這些風險,其認為市場可能會比較具有波動性,所以相對來說比較謹慎,而對中國的A股相對比較樂觀,因為中國采取的擴張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是有利于A股的。
這次的兩會把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在了5.5%左右,看到政策制定者的關注點是放在穩增長和促增長兩個方面,所以這實際上形成了政策式的托底,可能會支撐股市的表現。
與之相對,趙耀庭更關注信貸的增長,從貨幣政策要傳導到實體經濟,需要信貸的增加,在貨幣政策方面,提高流動性,注入流動性或者是進行政策利率的下調,最終都要轉換為信貸的增長,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商業活動增加。
俄烏談判還將繼續但擔憂難消除
防御型行業、安全資產還將會受益
趙耀庭對俄烏沖突的長期影響,尤其是對央行和投資者的影響方面有這樣一些解讀。對于美國把俄羅斯央行的海外儲備凍結的舉動來講,可能很多央行會考慮未來是否需要把外匯儲備更加多元化一些,包括增加一些人民幣。另外,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金融機構的制裁,比方說把其移出SWIFT系統,中國現在的支付系統就會變成SWIFT系統的一個另外選擇,所以未來可能中國的支付系統的重要性會提升。
對于俄烏局勢的發展,未來會有幾個不同的情形。最有可能的情形是,雙方的談判還會繼續,但是不能完全消除俄羅斯所有的擔憂,所以未來可能戰事還會時不時又升級。另外,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可能繼續加碼,進一步讓俄羅斯失去對金融市場以及對西方技術的獲取。所以未來可能在能源出口方面,西方也會尋求一些多元化的來源。
投資者現在可能最關注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俄烏的軍事行動會持續多久?其估計會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第二個問題是油價會到什么水平?從現在來看,油價會繼續保持波動,風險溢價也會隨著俄烏局勢的延續而延續,但是對能源和基礎金屬來講,主要考量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另一方面是供應。未來可能更多的是要從需求方來減少,從而使得油價、基礎金屬的價格下降。
對于地緣政治方面的風險。趙耀庭認為這次的沖突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美國和俄羅斯的貿易非常少,在能源方面也沒有占那么大的比例。可能這次俄烏沖突對歐洲的影響會更大一些,所以其非常密切關注天然氣市場的變化,因為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的出口占比非常大。從油價和天然氣價格來看,目前雖然在高位,但是基本上還是穩定住了,而歐洲未來也會尋找替代的進口來源。
若從歷史上的軍事沖突對股市的影響,以及對亞洲經濟的影響來看,趙耀庭并非過于擔心能源價格上漲對亞洲國家的通脹所帶來的影響,因為大多數國家的通脹基本上都處在可控的狀態,但是其表示,比較擔心的是印度和菲律賓,因為這兩個國家非常依賴石油進口,而且經常項目和財政的盈余這兩方面現在都有挑戰。
在這樣的沖突下,趙耀庭認為,除了能源、大宗商品之外就是防御型的行業和一些比較安全的資產,比如像黃金、美元、美國國債,這些應該還是會受益的。
外資對中國股市波動擔憂在減弱
預計資金難大規模回流美國
對于俄烏沖突是否會導致全球經濟復蘇放緩以及滯脹風險也成為市場的重要關注點。對此,趙耀庭認為,從目前俄烏局勢的演變來看,確實未來會對世界經濟的增長需要進行下調,對于出現滯脹的風險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未來一方面是經濟增長受到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通脹會繼續上升,能源價格也有上升的趨勢,所以滯脹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
俄烏沖突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那么,如何看中國工業品價格下一步的走勢和對股票的影響?中國預計采取哪些措施緩解工業品價格上漲對經濟帶來的壓力?趙耀庭表示,對于工業品的價格,其實它會反映到歐美的通脹上,因為歐美的家庭需要購買很多中國的產品。另外,在中國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中國的工業品價格指數并沒有傳導到消費者價格指數,對此,其表示還會持續關注。
市場的波動導致外資近期出現了大幅流出。數據顯示,北上資金上周單周凈流出量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對此,趙耀庭認為“無需擔憂”。因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給出了非常具體和直接的支持,顯示出政府有意愿且會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來應對這些風險,所以外國投資者的這些擔憂現在也逐漸消退。
另外,趙耀庭表示,美聯儲這次決定加息25個基點,主要是因為考慮到地緣政治以及能源方面的影響,所以這個做法相對還是比較鴿派的,這種鴿派的政策對新興市場和中國來說比較有利,這樣不會使得太多的資金回到美國市場。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