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科創板有家新股發行結果,投資者放棄申購的有338.15萬股,金額竟然達到了7.8億元,而這次發行的總數為872萬股,放棄申購占到了38.76%,也就是說有4成的投資者棄購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定價非常高,原來準備募集資金7.5億元,而之后實際募集資金達到了58億元,超募資金為50億元,超募倍數達到了6.66倍。
一般大家都有了基本的常識,像這種定價很高,并且超募現象嚴重的新股,上市破發的概率都非常之大,所以說與其第一天被割韭菜,還不如自己先妥善解決問題,直接放棄申購還不虧錢,這樣多好。
當然昨天的文章中也曾經談到過這個問題,對于新股高價發行,最受益的群體是券商和上市公司,這家公司券商能拿到的保薦費和承銷費也高達2億元,你想想券商做經紀業務一年能賺多少錢,還是靠投行來錢快啊,這就是說對券商來講,超募資金越多可能收獲越大,而對上市公司來說,我本來只想募集7.5億元,結果市場一下子白白送給我50.5億元,這多好啊,有網友算了筆賬,這是家半導體公司,一年的凈利潤也就5000萬元,這次直接募集了58億元,如果存到銀行吃利息一年也有2億元,是遠遠大于生產的利潤,有了這筆募集資金我啥都不干也夠了,還干嘛花那么大力氣搞什么研發。
對于這家公司上市后的表現,市場普遍預期會一塌糊涂,但是有一點大家別忘了,A股市場向來比較喜歡逆襲,因為散戶放棄認購達到了4成,而這個就會被券商包銷拿走,這么高的發行價券商能賠錢么,結果顯然是不可能的,往往越是集中到機構手中的籌碼越會出其不意,通常不會按照簡單的套路,反正有些資金不是喜歡投機么,我怎么都要想辦法讓人去接盤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散戶有時候的群體思維未必是對的,究竟怎么樣上市后就知道結果了。
---------
新股亂象啥時候結束?
這種情形現在看來已經司空見慣了,這就是注冊制下的市場化發行,既然定價高,那就跌破發行價,市場給了相應的懲罰啊,只是這種懲罰意義真的不大,有些企業超額募集的資金拿去買理財,根本不搞什么研發,這本身就違背了資本市場為企業服務的初衷。
在目前的這種超募現象的市場環境下,券商和上市公司是最受益的群體,券商賺錢了,上市公司超募了,唯一的輸家就是二級市場,高價發行之后接下來迎接的將是漫長的下跌之路,這就跟當年的中石油一樣,最終買單的還是以拖累二級市場為代價。
結束這種亂象還是要看監管對超募資金的態度了,以及對市場生態會不會有維護的可能,如果認為這種超級募集資金的現象屬于市場化的產物,那一切就沒得說了,只能說回避為主了,假如重視到這種弊端,首先應該上市公司超募資金上下功夫,比如說超募的這部分最近應該怎么處理,或者說不允許超募,一定要站在保護珍貴的一級市場資源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不能肥了上市公司,而傷害了二級市場的普通投資人的利益為代價,這樣新股發行“圈錢”的本質才能改變。
今天市場應該表現好點,早上看到新聞說上海的多家企業積極籌備復工復產,這是希望所在,意味著產業鏈的矛盾慢慢得到解決,也是A股不上漲矛盾的一個核心點。
免責聲明: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或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