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個傳言,某知名藥茅上市公司的董秘,對公司的股價暴跌憤憤不平,后來公司方面進行了辟謠。
(資料圖)
隨后,有股民在互動平臺上建議搞新能源。
一、生長激素
長春高新的優異業績,主要依賴于旗下子公司金賽藥業。金賽藥業的核心產品,是生長激素,一種非常暴利的藥物。
生長激素用于侏儒癥,改善青少年的身高。
著名的足球明星梅西,就使用了生長激素。
關于生長激素,其實有理解誤區。
生長激素有適用范圍,不是個子矮就可以打生長激素長高,必須確診是侏儒癥才有效,正常人打生長激素是無效的。
所以生長激素的市場空間并不算大,不是個矮就可以用,畢竟身高主要受到遺傳等因素影響。
二、長春高新的財報
在長春高新優異業績的背后,卻隱藏著幾個財務指標的異常。公司半年報尚未發布,以2021年年報數據為例。
一是研發資本化率。2020年,公司研發資本化金額2.08億元,占研發支出總額的20%左右。
所謂研發資本化,是將一部分研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分多年攤銷的財務操作。比如恒瑞醫藥等效益比較好的企業,都是零資本化。研發資本化過高,意味著凈利潤可能經過了修飾,有一定的水分。
所以,效益如此優異的長春高新,莫名冒出2億多元的研發資本化,百思不得其解。
通常而言,在企業的經營模式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研發資本化率是大致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
長春高新的研發資本化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2019年的18%左右激增到2020年的30%左右,又下降到2021年的20%左右。
研發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是研發人員薪酬,然而公司的研發人員甚至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這也就預示著公司的研發資本化的部分,存在一定的異常。
如果說2.07億元的研發資本化和公司凈利潤相比微乎其微的話,可以發現其他項目也還有“修飾”的痕跡。
二是存貨跌價準備。
和上年同期數相比,公司的存貨從30.13億元增加到43.6億元。除了房地產開發相關的存貨金額外,和醫藥板塊有關的原材料金額從2.28億元增加到4.3億元,翻了一番。
三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公司的應收賬款從2019年的8.9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3.55億元,又增加到2021年的14.21億元。
這樣的增幅正常嗎?
該指標列入公司重大資產變動表中,對此,公司的解釋是:主要系本報告期下屬制藥業公司銷售收入增加所致。
公司下屬制藥公司主要有金賽藥業和百克生物,結合百克生物招股書,可以發現應收款的主要增加來源是金賽藥業(合并報表應收款增加近5億元,而百克生物僅增加了1.2億元左右)。
應收款的快速增加,意味著看似供不應求的生長激素很可能并不是那么暢銷。
而衡量應收賬款合理性的最佳指標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年報顯示,公司的2020年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18.97%,2021年和2020年基本維持不變。
這說明公司營收的高速增長,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賒銷的擴大,存在著壞賬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