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德邦證券 吳開達
隨著2021年9月詢價新規的發布,新股高定價熱度降溫,以往因新股抑價發行而導致的輕易獲取“無風險收益”的環境改變,IPO破發已然常態化。
(資料圖)
2022年,創業板和科創板破發比例分別為20%、40%,較2021年的3%、6%大幅提升。2022年創業板新股首日均價漲幅為43.6%(2021年為209.2%)、科創板新股首日均價漲跌幅為19.9%(2021年為186.2%)。
回歸理性,破發也屬正常,體現了注冊制要求下的“市場化定價”。這將打破“新股不敗”的思維定式,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炒新的不合理行為,促使新股收益的理性回歸,從而IPO定價由博弈行為轉變為對新股真實價值的判斷。
另外,現行規則下,賺取的一二級價差不再是無風險收益,收益的分配方式不再是入圍率高低,輕研究重博弈的定價方式將有效改善,收益分配回歸研究能力。
2023年打新仍需聚焦性價比
一方面,發行市盈率過高是導致破發的主要因素之一,低發行市盈率或是更安全的打新選擇。2022年,發行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個股破發率為29.0%、首日平均均價漲幅為31.4%,而發行市盈率在0-20倍區間的個股破發率僅為6.3%,首日平均均價達93.8%。
另一方面,是否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也是市場考慮的重要因素,2022年,未盈利新股的破發率高達63.6%,而首日平均均價漲幅僅為0.6%,注冊制背景下,新股供給增加、稀缺性下降,疊加2022年市場整體行情相對低迷,投資者打新更青睞具備優質基本面的公司。長期來看,隨著注冊制改革的全面推進,2023年打新仍需聚焦性價比。
近期近端次新估值已有回落,從漲跌幅情況來看,在2022年Wind全A上漲的月份,近端次新指數跑贏Wind全A指數的概率為75%;從估值情況來看,2022年9月至今,近端次新指數PE(TTM)估值向下調整幅度超17%。
在2023年復蘇漸近、否極泰來的背景下,估值回落疊加高波動特性的次新股可能具備較大彈性。
次新股市值拆分
2022年次新股中,科創板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較大,創業板次新股以中小市值公司為主。
市值規模方面,以上市公司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平均市值為比較基準,主板、科創板及創業板市值占比分別為50.5%、32.4%、17.1%,其中主板上市公司中國移動市值占比達24.8%,大幅拉高主板市值規模占比。剔除中國移動后,主板、科創板及創業板市值占比分別為34.2%、43%、22.8%,科創板次新股占比大于4成。
從個股體量來看,科創板次新股中、大市值公司相對創業板較多,創業板小市值公司最多,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市值在50億至100億、100億至500億、500億及以上區間的公司數量均高于創業板,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市值在50億以下的公司數量顯著高于科創板及主板。
次新股行業特征
2022年科創板、創業板次新股分布契合“大科技”發展方向。
科創板次新股上市公司市值較高的前五大行業為電子、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國防軍工、計算機,平均市值分別為6794億元、3659億元、3094億元、1596億元、1016億元。
創業板次新股上市公司市值較高的前五大行業為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力設備、機械設備、電子,平均市值分別為1875億元、1720億元、1048億元、1009億元、996億元。
主板次新股分布則以傳統行業為主,市值較高的行業分別為通信、石油石化、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平均市值分別為13836億元、7727億元、2023億元、512億元。
建議關注個股組合
天岳先進(688234)
專精特新,國內碳化硅襯底領軍企業,積極布局導電型襯底領域;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擁有授權專利332項,其中境內發明專利86項,境外發明專利3項。公司已自主研發出2-6英寸半絕緣型及導電型碳化硅襯底制備技術。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4.94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兩年CAGR為35.61%,毛利率為28.43%;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0.90億元。
國芯科技(688262)
自主嵌入式CPU行業領先者,汽車電子領域持續放量;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獲授權專利116項(其中發明專利111項),擁有126項軟件著作權、33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33項商用密碼產品型號證書;研發人員為147人,占比高達58.57%。截至2021年12月16日,公司已成功研發8大系列40余款嵌入式CPU內核,積累了嵌入式CPUIP儲備,實現累計億顆的規模化應用。
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4.07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兩年CAGR為32.64%,毛利率為52.95%;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0.70億元,兩年CAGR為50.16%。
聯影醫療(688271)
醫學影像設備龍頭,行業國產替代加速;公司是國內領先、全球少數掌握高端醫學影像診斷產品、放射治療產品及生命科學儀器核心技術的醫療科技企業,擁有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售后維護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擁有全面的產品布局與領先的產品性能。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72.54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兩年CAGR為56.03%,毛利率為49.42%;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14.17億元。銘利達(301268)
專精特新,下游新能源車、光伏增長潛力大;在精密結構件制造行業中公司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涵蓋了金屬及塑膠兩大類別,包含了壓鑄、注塑、型材沖壓等多種成型技術,公司業務覆蓋亞洲、歐洲、美洲等不同地區,主要客戶涵蓋光伏、安防、汽車、消費電子等具備較強增長潛力的行業,受到下游客戶所在行業政策波動影響更小,抗風險能力更強。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18.38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兩年CAGR為16.20%,毛利率為19.13%;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1.48億元,兩年CAGR為24.32%。
中復神鷹(688295)
專精特新,國內碳纖維龍頭,擴產帶動業績增長;截至2022年3月16日,公司已取得67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6項,以主要起草單位身份2次參與《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國家標準的制定,1次參與《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行業標準的制定。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11.73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兩年CAGR為68.13%,毛利率為41.62%;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2.79億元,兩年CAGR為226.47%。
華海清科(688120)
專精特新,國產CMP設備龍頭。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先后承擔、聯合承擔了兩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及三項國家級重大項目/課題,針對納米級拋光、納米顆粒超潔凈清洗、納米精度膜厚在線檢測、大數據分析及智能化控制等CMP設備核心關鍵技術取得了有效突破和系統布局,打破了國外巨頭的技術壟斷,真正實現了國內市場CMP設備領域的國產替代。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為8.05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兩年CAGR為95.34%,毛利率為44.73%;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1.9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