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珠寶品牌,為何要跨界光伏?
最近,一個珠寶品牌,突然想跨界光伏,一紙公告就涉及100億元。
2月3日晚間,明牌珠寶發出公告,擬在柯橋經開區管委會管理區域內投資建設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
該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10GW產能的TOPCon技術電池片,二期建設6GW產能的TOPCon技術電池片及4GW產能的HJT技術電池片。
更關鍵的一個數據是,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
明牌珠寶是在2月3日晚間披露該項投資的,而公布消息后的首個交易日即2月6日,公司股價一字漲停。
對此,很快引起深交所的注意,要求明牌珠寶說明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信息泄露或內幕交易的情形。
其實明牌珠寶早就有跨界的打算。
早在今年1月上旬,網絡上就有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的相關信息,不過,當初這個項目最開始出現時,該項目披露的建設投資主體并非是明牌珠寶。
然而幾周后,明牌珠寶就自己公開了要做超級工廠的消息。
然而,目前明牌珠寶的總市值僅有31.89億元,有很多網友發出疑惑,不知道明牌珠寶哪里來的錢。
這不是明牌珠寶第一次做跨界了,而且每一次,跨界的步子都邁得很大。
2015年,明牌珠寶還曾進軍房地產,豪砸7億投資蘇州好屋。
然而房地產行業走上下坡路,蘇州好屋數年的業績承諾不達標,明牌珠寶也是業績大滑坡。
盡管明牌珠寶表示,公司前期參股蘇州好屋的經營管理,對房地產經紀行業的整體情況更加全面了解。
然而這一次的雷,明牌珠寶還是沒能躲過去,2020年,明牌珠寶大幅計提超3億元,當年扣非凈利潤大幅下滑213.42%至-3.1億元。明牌珠寶也因此收到深交所問詢函。
“隔行如隔山”,這個道理,明牌珠寶似乎就是不明白。
不死心的明牌珠寶,又盯上了銀行。
一開始也嘗到了甜頭。憑借明牌珠寶全資子公司明牌卡利羅所持有的瑞豐銀行股票,2021年,明牌珠寶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達2.05億元。
但很快,瑞豐銀行也逐漸拖累明牌珠寶的營收。
2022年,明牌珠寶持股的瑞豐銀行股價表現在銀行板塊墊底,也導致上市公司股票投資浮虧逾1億。
明牌珠寶的第二個撈金夢,也落空了。
02
明牌珠寶做光伏,在打什么算盤?
如今在投資上屢敗屢戰的明牌珠寶,其實最初也是好好賣珠寶的。
1987年,明牌珠寶創建,彼時主要幫老鳳祥(600612.SH)做貼牌加工。
幾年后,創始人虞阿五之子虞兔良將鉑金引進中國,打造了國內第一款鉑金飾品。這款飾品,一度曾引領國內鉑金市場起飛。
賺得了第一桶金的虞阿五父子,開始建立日月集團,蹭上黃金熱風口,2011年4月,明牌珠寶通過闖關IPO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也是在當年,虞阿五父子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第99名。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明牌珠寶已成為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專業珠寶企業。
珠寶大亨虞阿五(右)、虞兔良(左)父子。圖片來源:明牌珠寶官網
然而這些年來,國內珠寶首飾企業競爭程度越來越激烈,明牌珠寶也逐漸敗下陣來。
自2019年以來,連續四年,明牌珠寶扣非凈利潤都是負。截至2022年上半年,明牌珠寶的毛利率10.62%、凈利率2.05%。
從市場占有率上和擴張速度上看,明牌珠寶都難同其他黃金珠寶品牌匹敵。
從門店數量上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周大福珠寶、老鳳祥、周大生的門店數量分別為5931家、5055家和4525家,而明牌珠寶在2022年半年報中,未交代具體門店數量,只用近千家自營門店來概括。
影響力上更是遠不如頭部品牌。2022年,胡潤百富名單根據企業規模、品牌戰略和銷售渠道維度對中國珠寶首飾品牌進行綜合評選。TOP10榜單中,未見明牌珠寶。
主業上經營困難,明牌珠寶只好謀求更多的出路自救,于是,明牌珠寶把希望寄托在了各種投資副業上。
然而跨界房地產、金融的后果是扣非凈利潤四連虧,跨界的失敗,不但沒有拯救明牌珠寶,反而拖累了明牌珠寶的經營業績。
2019年至2021年,明牌珠寶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分別為虧損0.99億元、3.10億元、0.27億元。公司預計,2022年度的扣非凈利潤為虧損9900萬元至1.45億元。
如今高達百億的高杠桿,明牌珠寶卻仍想跨界,并盯上了如今最火爆的光伏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明牌珠寶的董事會和高管層,主要從業背景仍然是原有的珠寶業務,并沒有光伏背景。
而現有的TOPCon技術電池片,都需要很高的技術和背景支持,跨界門檻不低。
而且在公告中,明牌珠寶并未解釋百億投資的資金來源。只是在風險提示里提到,本次擬投資項目受宏觀環境、行業政策變化等外部因素及公司內部管理、工藝技術、建設資金等因素影響,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仍可能存在其他相關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公司投資計劃及收益不達預期的風險。
既無充足的錢,也沒有做光伏的背景,明牌珠寶投資百億光伏電池項目的底氣從何而來?恐怕只有明牌珠寶內部人最清楚。
03
光伏是個好生意嗎?
被明牌珠寶盯上的光伏,是個好生意嗎?
光伏產業,其實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發電系統,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光電轉換成產業鏈條。
如今,光伏行業的確在我國大有可為,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連續6年居全球首位,光伏新增裝機量連續8年居全球首位。未來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還有政策利好,符合國家的“碳中和”長期能源戰略。
然而光伏行業競爭壓力并不小,如今戶用光伏的領軍企業,正泰、中來、創維及陽光電源都在瘋狂競爭。
而且光伏還是個對資金體量要求極高的領域。
漢能的李河君就是被資金鏈絆倒,曾經高調殺入光伏賽道,選擇成本和技術都不占優勢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但最后還是苦于資金鏈斷裂。
跨界光伏的tcl,雖然新能源光伏業務增長迅速,但就如今業績表現來看,新能源光伏業務想要挑大梁也是很難的事。
更不用說跨界光伏的施正榮、彭小峰們,倆人最后都逃不過公司被迫重組,慘淡收場。
而且光伏行業的玩家也是良莠不齊,充斥著各種行業亂象。
2021年11月1日,鳳凰網《暴風眼》欄目發布的《困在光伏里的農民:“免費的陽光”為什么讓我欠了銀行20萬》文中指出,農戶非但并未從光伏中獲得他們想要的收益,反而陷入一個又一個精心編織的陷阱。
光伏領域并不好做,有這么多老玩家的慘痛案例在先,明牌珠寶卻仍然頭鐵堅持。
公司稱,本次投資,是在充分分析光伏行業蓬勃發展現狀、產業政策、未來市場空間及現有技術等因素的基礎上,擬發展TOPCon電池和 HJT電池項目,尋求新利潤增長點,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
由此可見,明牌珠寶可能是在主業上看不到太多空間了,才會逼不得已上“光伏”的賽道。
但到底是真的能搞出第二增長曲線,還是病急亂投醫跳入新的坑,那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參考資料:
《浙江富豪的珠寶生意不靈,要轉行房地產?明牌珠寶去年預虧約1億元》,時代周報;
《明牌珠寶擬投百億“追光”被指紙上談兵 虞阿五家族多元化持續慘敗扣非累虧超5億》,長江商報;
《市值32億卻布局百億光伏 資金這道難題明牌珠寶咋破?》,半兩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