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妍出品| 消費金融頻道
作為信貸生命周期里貸后的重要環節,催收是金融機構能夠要回逾期款項的最后一個步驟。
在這一環中,M0到M2之間的逾期,金融機構會通過內部催收催回一部份款項,當逾期超過M3后,金融機構通常就會通過委外機構繼續進行催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信貸行業的繁榮,催收市場也在不斷擴大,這也催生了一些頭部催收機構,在經濟復蘇的當下,催收機構動作頻頻。
開年以來成立多家子公司
「消費金融頻道」注意到,近期,“催收第一股”一諾銀華新增對外投資。
工商信息顯示,上海一諾銀華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下稱:一諾銀華)新增一家投資企業上海諾銀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下稱:諾銀),法定代表人為劉云虎,注冊資本為100萬。
諾銀的經營范圍包含:企業管理;信息咨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咨詢服務);企業管理咨詢等活動。
劉云虎也是一諾銀華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一諾銀華目前共有3位股東為深圳市新恒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柏賀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和北京楓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7.5%、33%和29.5%。
通過股權穿透可知,這三家機構的最大股東和實控人為李思勰、丁柏賀和裴治,這三人也是一諾銀華的核心高管,均為2015年左右進入一諾銀華。其中丁柏賀之前做過一諾銀華的法定代表人,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丁柏賀為一諾銀華的董事長。
「消費金融頻道」發現,催收公司為規避風險,通常會弱化與子公司之間的聯系,讓他們在股東層面上顯得沒有關聯。
管理咨詢類公司是催收機構普遍會成立的子公司,承擔催收衍生的服務以及外催業務。催收野蠻生長時期,催收巨頭永雄在全國各地擁有近10家這種類型的公司。
2018年以來,監管加緊對催收行業的整頓,暴力催收、軟暴力催收被禁止,整個催收行業風聲鶴唳,永雄也相繼注銷了這些咨詢管理公司。
催收機構新增或注銷子公司代表著他們對行業未來的看法,一諾銀華此番新增諾銀這家公司,或表明對今年催收行業發展持積極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僅3個月,一諾銀華就已經成立了兩家分公司,分別為上海一諾銀華服務外包有限公司深圳寶安分公司和上海一諾銀華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而2021年和2022年全年也才分別成立一家分公司,這也表明一諾銀華正在加緊對外催機構的布局,擴張催收業務。
新三板待掛牌
一諾銀華是目前還在運營的早期成立的幾家催收公司之一,成立于2009年2月,注冊資本金為1000萬,注冊地在上海,主要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銀行信用卡個人信貸產品及其它信貸的催告及投資咨詢服務業務。
一諾銀華在催收行業里比較低調,業內對其了解較少。2015年,一諾銀華取得新三板掛牌同意函,成為討債第一股,這是它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
與此同時,一諾銀華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基本情況也得以披露。
一諾銀華主要通過電話催債及外訪兩個團隊,同時配合催收信函,公檢法協調,以及各類信息查詢渠道,并依托公司的應收賬款管理系統對委托案件進行全過程、實時、動態管理。
這就意味著一諾銀華至少在2015年時,還是傳統型的催收公司,主要通過人力來完成催收業務,人力成本極大。
這點在一諾銀華的公眾號內容里也有體現,目前一諾銀華業務網點覆蓋全國40多個城市,員工在2000人以上。
不過一諾銀華也表示,在催告過程全部錄音,并將電話、上門及信函等多種催收方式完整記錄,形成完整的記錄留底。側面說明其業務合規性較高,能極大程度規避監管風險。
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一諾銀華主要為商業銀行客戶提供催收服務,營收占比均達60%以上,包括中信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上海銀行、一汽、海馬、宜信等知名機構,其中中信銀行是一諾銀華的最大客戶,報告期內,公司對中信銀行的銷售收入占比均高于35%。
2015年1-6月、2014年度、2013年度,一諾銀華的營收分別為1516萬、1307萬、516萬元,增長雖然迅猛,但凈利潤均為負值,分別為虧損649萬、833萬、131萬。一諾銀華在選擇上市之前一直是虧損狀態。
彼時一諾銀華也表明了虧損原因,因業務承攬需要大力拓展經營規模,在各行政區域布設經營網點并招聘配套的業務團隊,前期投入較大,從而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目前,一諾銀華仍然是新三板待掛牌狀態,業內說法是因政策限制處于等待中。離上市就差臨門一腳,不過2015年上市至今都沒完成掛牌,一諾銀華想新三板上市成功的困難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諾銀華提交掛牌新三板資料后不足半月,就有消息傳出,永雄與湘財證券正式簽約,欲登陸新三板,不過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今年以來,頭部催收近期均有動作,永雄旗下子公司旗下子公司湖南衛成信用風險管理有限公司于本月13號成立了一家新化衛園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華威金安于本月17號新增了寧波晴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子公司。
隨著銀行個貸不良率的攀升以及信貸行的不斷擴展,未來催收行業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不過在監管的嚴厲打擊下,催收不會像之前那么好做,勢必要加點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