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行家,事實說話。
歡迎留言,如果認同,請傳播正能量。
就在今天,行家的票圈熱點頻頻:一方面是主板注冊制“鳴鑼敲鐘”;另一方面是中國結算宣布擬“定向降準”。對券商來說,這可能是雙重利好。
(相關資料圖)
全面注冊制首發
2023年4月10日,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這是來自新華社的權威快報——
上市首日,全面注冊制首批10只新股集體飄紅:N中電港大漲221.55%,N登康和N柏誠分別上漲173.89%和110.63%。
湘財證券研報指出,全面注冊制推動IPO規模增長,拉動投行業務收入穩定增長,收入貢獻占比提升。頭部券商的投行業務優勢顯著,競爭格局優化。跟投機制賦予投行業務重資本屬性,券商一方面能夠獲取跟投收益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面臨業績波動風險。此外,新股破發概率上升加大券商包銷壓力,更加考驗券商的定價能力和資金實力。
此外,市場擴容及機制優化利好經紀業務,供需兩端擴容推動財富管理發展。由于IPO規模增加,市場流通市值增加,在換手率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成交量穩步提升。兩融業務規模一方面伴隨交投活躍度而提升;另一方面,注冊制下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并且戰略投資者可出借證券,融券券源范圍擴大,促進兩融及轉融通業務發展。
券商定向降準
如果說全面注冊制直接影響投行業務,“定向降準”則是對券商重資本業務的利好。
4月7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結算)發布公告稱,為順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需要,配合貨銀對付改革的落地實施,進一步提升市場資金使用效率和結算備付金精細化管理水平,在在2022年4月已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自18%調降至16%的基礎上,引入差異化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機制,將實現股票類業務最低備付繳納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
在此之前的2022年4月,中國結算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自18%調降至16%,并減免部分登記結算費用。
結算備付金
結算備付金是作為結算參與人存放于其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開立的資金交收賬戶中,用于完成證券交易及非交易結算的資金,在保障資金交收順利完成,防范結算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2022年5月修訂版)》規定,最低結算備付金限額=上月證券買入金額/上月交易日歷天數×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
信達證券預計,此次調整為行業釋放近90億元流動性資金,占行業總資產比重為0.08%,占行業凈資產比重為0.32%。
隨著國內券商對結算風險的把控能力逐步提升,下調結算備付金比例有助于充分發揮券商的配置能力,合理調配公司資金,緩解流動性壓力,從而提升股東收益率。從長期來看,結算備付金比例有望隨著券商經營能力的提升持續調整,為證券行業帶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在2022年低基數情況下,信達證券預計2023年券商投行、衍生品、財富管理等業務條線均有望改善,全年業績有望增長25%。
券商普遍看好后市
據中證協統計,2022年,受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證券行業經營業績短期承壓。全行業14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49.73億元,實現凈利潤1423.01億元。
截至2022年末,行業總資產為11.06萬億元,凈資產為2.79萬億元,凈資本2.09萬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4.41%、8.52%、4.69%。行業整體風控指標均優于監管標準,合規風控水平健康穩定。
瀏覽近期的行業研報,在對券商2022年業績點評的同時,也對2023年一季度業績和后市表現看好。
天風證券建議,圍繞一季度證券行業各業務線景氣表現情況,重點關注同時具備低基數和強預期兩條主線特征的高彈性標的。
平安證券指出,券商商業模式由周期向成長的轉型加速,近期國內經濟復蘇推進、資本市場景氣度修復、交易熱情回升,自營業務收入有望修復,看好低基數下的業績改善。建議關注綜合實力領先、業績穩健的行業龍頭,及財富管理優質標的。
湘財證券認為,拖累2022年業績最大的自營業務有望在今年一季度開始逐步改善,同時全面注冊制落地及市場成交回暖將拉動其他業務回升,今年券商業績有望明顯修復。券商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配置性價比較高,建議關注全面注冊制改革及財富管理兩條投資主線,維持行業“增持”評級。
行家查看了目前43家上市券商的市值數據。在兩大利好加持下,哪些券商后市看好?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