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即6月21日,A股三大指數重挫,跌幅均超1%,創業板和科創板跌幅均超2%,行業板塊也是跌多漲少,但復合銅箔概念卻逆勢走強,大漲超3%,盤中一度漲超5%,東威科技漲超13%,一度漲停,雙星新材一字板漲停、寶明科技漲停。
6月20日,雙星新材發布公告表示,在2022年年末完成首個PET復合銅箔設備安裝以后,近日已經獲得了下游客戶的驗證認可,并得到了客戶的首張產品訂單。
【資料圖】
筆者認為,復合銅箔首張訂單的成功落地,既印證復合銅箔真正實現了從0到1的產業突破,也超出了此前市場認為,今年難以徹底量產的判斷,超出了預期。此前,認為今年年底難以徹底量產導致復合銅箔概念指數單邊下跌。
首個訂單正式落地,復合集流體實現0-1的產業化突破
所復合銅箔也叫復合集流體,是一種新型集流體材料,采用夾層式結構,兩側是厚約1微米的銅材,中間一層是PET、PP或PI材質的基層薄膜。與傳統集流體相比,復合集流體具有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兼容性強等優點,使用復合集流體的電池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金美新材料就進行新型多功能復合集流體材料的工藝研發和生產,國內復合銅箔步入探索階段。而真正出現復合集流體行業百花爭鳴,百企入行的局面還是在2022年,寶明科技、雙星材料和諾德股份等公司都開始大力發展復合集流體。此外,下游電池廠商也在積極探索復合集流體技術、布局相關專利,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廈門海辰等企業分別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申請了相關專利。
而隨著的雙星新材首個復合銅箔訂單落地,代表著2023年是復合銅箔商業化元年,行業實現0-1的突破。
2023年復合銅箔商業化元年,2030市場空間超2000億元
全球碳中和趨勢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激增。在全球碳中和大趨勢下,交通及能源領域的低碳化將推動新能源車和光配配儲滲透率不斷提升,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將大幅上升,預計2025、2030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分別達2523、5237萬輛,對應動力電池出貨1779、4390GWh;儲能電池出貨量420、1352GWh。
隨著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大增,企業的降本成為關鍵的一環。據公司公告,2021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平均售價為0.78元/Wh,相對2014年下降幅度達到73%。新技術的迭代則是企業降本的關鍵。
復合銅箔需求激增,預計2030超500萬平米。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動力電池的出貨量的也將大發展增長,對復合銅箔的需求也將激增。根據單GWh電池對應復合集流體需求約為1000萬平,預計2025、2030年復合銅箔的需求分別為64、504億平,2023-2025年復合增速為360%、2025-2030年復合增速為51%。2025、2030年復合鋁箔的需求分別為16.8、130億平,2023-2025年復合增速為393%、2025-2030年復合增速為50%。
復合銅箔2023年滲透率為1%,2030滲透率有望超75%。2023年作為復合銅箔的產業化元年,滲透率實現0-1的突破。而隨著復合銅箔技術進步及應用場景的增加,復合銅箔的市場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在鋰電池大規模擴產和產品性能提升的背景下,復合銅箔有望憑借其高安全、低成本、兼容性強等性能優勢在新能源領域打開廣闊的市場增長空間。預計2025年復合銅箔在動力電池、電力儲能、消費電池的滲透率分別為20%、45%、50%;到2030年復合銅箔在動力電池、電力儲能、消費電池的滲透率分別為75%、100%、100%。
在復合銅箔對比傳統銅箔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新產品推廣應用的初期,可以享受一定的技術溢價。預計復合銅箔2023、2024、2025年價格分別為7、6.5、5.3元/平,在2030年復合銅箔滲透率達到82%的情況下,產品盈利回歸合理水平,預計單平價格將會低于傳統銅箔,在4.3元/平。對應的,復合銅箔2025年、2030年市場空間分別為341億元、2148億元。
此外,隨著復合銅箔滲透率不斷提升,對磁控、水電鍍、滾焊、超聲波鍍膜設備需求也有望爆發。預計磁控濺射及水電鍍設備市場需求2024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磁控濺射設備當年新增需求383臺,水電鍍設備新增需求567臺。2027年磁控濺射設備當年需求1116臺,對應空間172億元;水電鍍設備1847臺,對應空間257億元;另外,復合集流體需要額外焊接箔材,催生超聲波滾焊設備需求。超聲波滾焊單元價值量在300萬元/臺,單GWh復合銅箔或鋁箔需要4臺滾焊單元,則每億平復合集流體對應滾焊單元價值量在1.2億元,對應百億的市場空間。
復合銅箔產業鏈
復合銅箔產業鏈上游主要為相關設備、基膜、銅靶材及鍍銅化學品廠商,中游為復合銅箔生產廠商,下游為電池生產廠商,包含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池等。
上游原材料端:主要包含PET/PP基膜、濺射銅靶材及鍍銅化學品等:基膜廠商主要包括雙星新材、東材科技等,雙星新材可以實現自給,降低50%基膜成本的同時,可以通過膜層面的改性提高后道生產的良率;濺射靶材廠商主要包括阿石創、有研新材等;鍍銅化學品的主要生產廠商為光華科技及三孚新科。
上游設備端:主要有復合銅箔制造設備(磁控濺射設備、真空蒸鍍設備、水電鍍設備等)、復合銅箔一體機及超聲波焊接設備,主要參與廠商包括東威科技、道森股份、騰勝科技、驕成超聲等。
中游制造環節:主要有傳統電解銅箔廠商中一科技、諾德股份及金美科技、寶明科技等新進入者都有參與。
下游電池端:主要下游應用領域,龍頭電池廠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
重點關注
設備:電鍍設備:東威科技;超聲波焊接設備:驕成超聲;磁控濺射設備:道森股份;
材料:寶明科技、雙星新材、阿石創
參考研報
華福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深度研究:設備工藝逐步成熟,復合集流體量產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