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冬梅
一紙訴訟對一家上市公司的影響有多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6日早間,天音控股發布公告稱,天音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涉11億元資金貸款訴訟,天音控股董事長也將面臨連帶清償責任。這讓天音控股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當日,天音控股跌停,不少投資者選擇離場觀望。
天音控股董事長卷入了一場訴訟
6月26日,天音控股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深圳市天富錦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富錦”)收到法院傳票,其從中原信托取得的11億元資金貸款已經在2021年底到期,案件將于2023年7月6日開庭審理。由于該案件將天音控股股東、董事長牽涉其中,這讓天音控股備受關注。
據中原信托與天富錦雙方簽訂的《信托貸款合同》,上述所涉債務的抵押物之一是天富錦持有的天音控股1億股股票。同時,同為案件被告的深圳前海中益和晟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下稱“中益和晟”)以其持有的北京清大世紀教育投資顧問有限公司30.93%股權向中原信托提供質押擔保;天音控股董事長黃紹文為天富錦上述貸款提供連帶擔保。
據悉,黃紹文不僅是天音控股的董事長,也是天富錦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
中原信托在訴訟請求中表示,要求天富錦償還貸款本金、罰息、復利、違約金等共計16.58億元,并對天富錦質押的天音控股約1億股股票及該股票派生收益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與此同時,要求黃紹文對天富錦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等。
由于天富錦為天音控股第二大股東,因此,該案件或對天音控股浮動表決權比例產生影響。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由深圳市國資委100%持股的深投控入股天音控股。2018年8月,深投控與天富錦簽署《一致行動協議》,深投控成為控股股東。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深投控、天富錦持有天音控股的比例分別為19.04%、9.81%,位列公司第一大、第二大股東。
此外,由于董事長黃紹文也在被告之列,導致此次訴訟還可能會造成天音控股控股股東和管理層的變動,也難怪公告一出股價會直線跌停。而且,目前天音控股不足10元/股,即便1億股股票全部用于抵債也不足以償還16.58億元,疊加該事件的持續發酵,部分投資者選擇暫時離場觀望也是情理之中。
陷入低毛利困局 ?天音控股該怎么辦?
剔除前述訴訟危機,天音控股連續數年不足4%的毛利率水平,以及大幅波動的凈利潤表現,這也讓市場不禁擔心,天音控股到底是怎么了?
財報顯示,2022年,天音控股實現收入764.27億元,同比增長7.64%;實現凈利潤1.10億元,同比下滑46.88%。2023年一季度,其營業收入為228.12億元,同比增長22.95%;凈利潤為6037.12萬元,同比大增630.35%。事實上,不僅是近一年其凈利潤大幅波動,拉長時間來看,凈利潤已連續多年表現不佳。
2018-2022年,天音控股營業收入分別為424.7億元、529.4億元、597.8億元、710.0億元、764.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307億元、5069萬元、1.861億元、2.068億元、1.099億元。但其毛利率表現一直不盡人意,同期分別為3.31%、3.72%、2.86%、3.32%、3.55%,始終處于較低水平。
由此,天音控股開始陷入了低毛利困局,而為了改變這個局面,近年,天音控股不斷拓展業務邊界,截至目前,已發展成為跨通信、零售電商、彩票三大行業的集團化公司。
分產品來看,天音控股2022年通信產品銷售收入為655.3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85.75%,同比增長1.32%;零售電商實現收入99.5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3.03%,同比增長83.72%;通信產品維修收入為3.2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0.42%,同比增長35.14%;彩票業務收入為3.6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0.47%,同比增長13.90%;其他收入為2.4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0.32%,同比下滑26.84%。
渠道方面,截至2022年末,天音控股已構建25家分公司、5大配送中心、31個省級物流倉庫、超100個辦事處、近500個網格化渠道。分銷網絡能深入縣、鄉、鎮,業務范圍覆蓋全國330多個地市、2300多個縣城,服務超過2萬家客戶,觸達超過8萬家門店。
由此可見,通信產品銷售仍是天音控股的核心基本盤,但也呈現出增速放緩的跡象,收購上海能良后,“能良電商”以較高的知名度和高性價比產品贏得了消費者信賴,正在成為天音控股第二增長曲線。不過,隨著線上紅利見頂,客單價提升,零售電商的毛利率下滑了1.79個百分點至3.59%。
嘗試跨界 ??天音控股能夠成功嗎?
近幾年,伴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增率的下滑,手機市場進入了新一輪淘汰賽。為減弱對手機銷售業務的依賴,天音控股進行了多次跨界嘗試。
2018年,天音控股收購上海能良,開啟了零售電商業務。依托“能良電商”平臺,天音控股銷售產品可以覆蓋智能手機、家電數碼、平板、家用電器智能穿戴、母嬰、服飾等品類,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快速變現。
天音控股表示,受益于期內電商平臺業務量增加,天音控股2023年一季度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截至2022年末,天音控股在各大電商平臺擁有店鋪共163家,同比增長13%。合作的頭部知名品牌超過50個。
2021年,天音控股還將業務延伸至手機產業鏈上游。2021年,天音控股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斥資5億元參與了對榮耀的聯合收購,持有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伙企業17.97%股權,成為榮耀的股東。同年12月,天音控股全資子公司還與東莞信托、建信信托、金唯科基金聯合收購深圳天瓏移動持有的東莞唯科100%股權。
據悉,東莞唯科主要經營WIKO品牌智能手機業務,天音控股以自有資金參與收購東莞唯科30%的股權,業務也得以繼續向手機產業鏈上游拓展。2022年12月27日,WIKO正式發布首款鴻蒙生態智能手機WIKO 5G。不過,當前主流手機品牌多有忠實的擁躉,對WIKO這樣的小品牌并不感冒,以WIKO天貓旗艦店數據為例,其手機的整體銷量少得可憐。
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漲,不少企業跨界入局,以期能夠分上一杯羹。天音控股通過加入華為新能源汽車銷售體系,對這一賽道也進行了布局。
從專注手機分銷業務到向手機產業鏈上游的延伸,以及進軍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戰略布局來看,天音控股的業務布局都與其已有的業務相關或是當時的熱門賽道,但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定,新能源汽車賽道也已進入“淘汰賽”,這些業務布局最終能為公司帶來什么?
天音控股的破局關鍵點在哪里?
天音控股通信產品銷售收入占總營收的85%以上,而且在多年的線下渠道深耕優勢下,其合作手機品牌的線下門店優勢愈發凸顯,但天音控股2023年的業績增長點或不在此。
截至2022年末,蘋果業務方面,天音控股是中國區核心代理商,涵蓋 OTC、MONO、APR、CES、Online Channel 多條業務,開設授權專區店 1800 余家,授權專賣店超 1000 家;同時,是京東平臺上蘋果品牌最大供應商。華為業務方面,開設授權店(HESR+HES)約 1500 家;三星業務,國內市場份額近 60%,是中國區最大國代商。海外業務,在迪拜、印度尼西亞、沙特、美國、巴拿馬、英國、法國等國家成立20個子公司,在拉美、中東非、亞太、歐洲等5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
伴隨著消費需求復蘇,手機行業有望打破低增長態勢。據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報告,2024年5C智能手機滲透率預計將增長至72%。2023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市場不景氣,許多品牌一季度銷量同比有兩位數的下跌,隨著消費回暖,預計5G智能手機市場將在2023年底和2024年恢復兩位數的增長。
但天音控股傾力布局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在2023年或將迎來挑戰。
3月31日,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署名發出董事會決策公告,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問界門店也拆除了所有相關華為字樣的宣傳物料。這標志著,華為試水新能源汽車遇挫,天音控股加入華為新能源汽車銷售體系或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相較而言,線下手機銷售業務容易受到行業大周期和經濟環境的影響,而隨著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零售電商正成為各行業競相加碼的新渠道。目前,天音控股的零售電商業務是各業務板塊中增速最快的,營收占比也已超過10%,2023年也或將保持較高增速。
只是,天音控股能否借此業務實現翻身,目前還有待時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