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基金黃興亮
(資料圖片)
最新觀點:
這一數據顯示,半導體或迎來了周期反轉!
AI、信創、數字經濟……這些熱詞疊加之下,今年來市場對半導體板塊的關注度提升了不少,該如何看待板塊后續的機會呢?今天,我就來跟小伙伴們聊一下我注意到的一些情況。
首先來看一組數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6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芯片銷售額,是連續第2個月環比上升,環比3月份增長0.3%。這波增長主要由中國帶動,中國市場的芯片銷售額環比增長2.9%。WSTS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增長11.8%,達到5760億美元,超過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
這意味著,半導體或悄然迎來了周期底部,2023年半導體的業績有望呈現出“前低后高”的態勢。
往后看,半導體產業存在著堅實的長期邏輯。
首先是自主可控的邏輯:由于存在“卡脖子”因素,半導體自主可控戰略意義凸顯,國產化率也在持續提升。
其次,半導體的需求在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智能汽車)的快速滲透,加大了對車載芯片的需求;6月蘋果將正式發布旗下首款混合顯示(MR)頭戴裝置,有望引領新一輪消費電子創新潮。
值得一提的是,AI有望成為繼PC、手機后,成為未來半導體業務增長的新驅動。ChatGPT引領了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能夠賦能各行各業,這和當年的電腦瀏覽器、iPhone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這種通用性非常難得,具備底層生產力的特征。
正如iPhone開創了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還演化出了小米、美團、微信等新事物。我認為,未來在AI的推動下,各行各業對于軟件、硬件的相關需求都會增長,相關公司最終都會受益。
根據WSTS的報告,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相關的需求將保持強勁,而需求急劇攀升的生成式AI也推升部分邏輯芯片需求。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增長11.8%,達到5760億美元,超過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
總的來看, AI的進步不亞于智能手機的創新,天花板很高。我們重點關注的半導體、計算機軟件等行業,也將深度受益于此。
平安基金成鈞
最新觀點:
【成哥論市】行業大概率進入產能快速去化階段
養殖點評 20230705
收儲落地,豬價止跌回升,但仔豬價格趨勢性下跌,行業大概率進入產能快速去化階段。
供給來看,目前行業生豬供給充足,且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會處于該狀態。主要原因是2022年5月至12月期間能繁母豬的增長疊加質量的提升,對應生豬出欄量從2023年3月-10月處于上升階段。
本周仔豬價格持平。在豬價始終低迷的弱現實下,行業信心逐漸喪失,一致看好后市的強預期逐漸消退。據涌益咨詢,7月2日,全國15kg仔豬銷售均價為495元/頭,較上周下跌7元/頭。關注后續仔豬價格變化,跌破成本后能繁母豬可能加速去化。
飼料原料價格(豆粕)方面,Wind數據顯示,豆粕現貨價格由6月9日的3864.86元/噸升至7月4日的4246.57元/噸,增長9.88%。
需求角度,端午過后,消費回落,加上隨著天氣的轉暖,對肉品消費的回落,也限制豬肉的消費。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7月4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14.05元/公斤,豬價止跌回升。收儲落地短期提振市場情緒,階段性延緩去產能進度,不改產能去化趨勢。
根據wind數據,截至7月4日,中證畜牧養殖指數年初以來漲跌幅為-11.88%。展望后市,預計商品豬價格維持在虧損水平,仔豬價格趨勢性下跌,行業產能將加速去化,建議積極關注。
數據來源:中國養豬網,數據截至:2023/07/05
中郵基金國曉雯
最新觀點:
【經理說】半導體大漲,發生了什么?
大家好,我是$中郵科技創新精選混合A(OTCFUND|008980)$和$中郵科技創新精選混合C(OTCFUND|008981)$的基金經理國曉雯。昨日半導體板塊領漲,漲幅超2%(數據來源:wind,統計日期:2023.7.4,本處指申萬半導體指數801081.SI,昨日漲幅為2.71%,指數過往漲跌幅不代表未來表現,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這和前日晚間新發布的一項出口管制公告息息相關。7月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將從8月1日起限制鎵、鍺相關物項出口。這項公告意欲何為?又會對半導體行業產生什么影響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公告中提到的鎵和鍺相關物項是什么呢?
鎵和鍺都是新興的戰略關鍵礦產,鎵被稱為“半導體工業新糧食”,氮化鎵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一,已廣泛應用于為 5G 網絡基站供電的芯片中。鍺常被用于光纖、太陽能電池、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添加到硅中則能生產更先進的芯片結構。因而這兩類材料在芯片制造、光伏等關鍵領域都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國為什么要出臺這項政策?
在關鍵金屬下游的半導體產業上,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的打壓正愈演愈烈。6月30日,荷蘭進一步限制對華銷售芯片制造設備。美國從去年開始就在限制高端芯片對中國的出口。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鎵和鍺生產國和出口國,對這兩類材料的出口管制或是一種對等反制,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舉措。通過出口限制,有助于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動權,有望在大國博弈的新戰場中占據有利位置。
這項新政策會對半導體行業有什么影響呢?
從短期來看,昨日半導體板塊漲幅居前,部分鎵、鍺概念股漲停,一定程度上是短期內市場對該項政策的消化。而從中長期來看,公告內容與下游的芯片甚至人工智能領域關系密切,而今年人工智能發展火熱,從需求端來講,各國要發展人工智能,就需要芯片支撐,從而拉動了對半導體材料的需求。鎵和鍺雖有替代產品,但目前從技術上來說較難實現替代,該項出口管制或影響未來半導體供需格局。另外,美國等掌握先進技術的國家限制高端芯片對我國的出口,發展國產芯片替代成為重中之重,出口管制實現對有限資源的保護,一定程度上利好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為我國自主創新助力。
廣發基金霍華明
最新觀點:
廣發基金霍華明:醫保大動作來了!創新藥再迎政策利好
近幾年醫保局和創新藥企互相在支付標準上相互都在溝通,2019、2020年 在 PD-1的降幅較高,后續藥企業不斷向上反映,去年出臺了簡易續約,今年進一步對規則做了細化。(數據來源:wind)
本次簡易續約對于(1)單品種預算的擴大,40億增加到60億;(2)4 年后降幅減半;(3)扣除前次降幅均體現出在早期階段不過多壓縮創新藥企利潤,給予回收成本二次創新空間的立意,對于創新藥企是大利好;(4)8年以上老品種,進入常規目錄。
此次調整體現國內醫保思路進一步參考日本醫保,從一步到位后續緩慢降價向持續穩定長期降價轉變。日本人口進入老齡化后,生物醫藥漲幅在各行業中排名前二,本次醫保支付標準調整可能進一步促進創新藥企長期價值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