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并未迎來“開門紅”行情,地區沖突導致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加深了投資者擔憂,這也進一步干擾了公募基金發行新基金的節奏。一月份啟動發行的多只新基金相繼密集宣告延長募集期,尤其是中加基金,截至3月中旬已經有兩只基金宣布延長募集期。
近期一直主打“固收+”產品的中加基金,這次恐怕遇上了些小麻煩。近日中加基金發布旗下新基金—中加低碳經濟六個月持有混合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內容顯示,該基金于2022年2月23日起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2年3月8日。
現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根據相關規定,決定將基金募集期延長至2022年3月18日。其實,據記者了解,中加基金不僅是這只基金需要延期,還有一只基金也在延期,甚至需要延期到3月31日。1月20日,中加基金發布了中加量化研選延長募集期的公告。中加量化研選于2022年1月10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2年1月21日,中加基金稱為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將該基金募集期延長至3月31日。
李坤元旗下基金全面陷入虧損
對于中加基金相繼宣布延長基金募集期,不免讓人回想起去年的一幕,去年年底中加基金旗下甚至有基金出現發行失敗的案例,這意味著去年中加基金旗下產品已經出現發行困難的情況。2021年12月,中加基金公告稱,中加科尚基金截至2021年11月30日基金募集期滿仍未能滿足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備案條件,因此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據了解,中加科尚是一只偏債混合型基金,該基金自2021年9月1日開始認購,但3個月頂格募集期限到來時仍未滿足成立條件,宣告發行失敗。業內人士表示,其實,當時“固收+”基金較為受投資者歡迎,多家機構也都有相應的產品布局,不過,這也導致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進一步影響基金的募集效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2022年一季度新基金的募集情況不是很理想,一些頭部基金公司發新品也很少出現日光基,更何況是一些原本業績就差的基金經理。對于業績差的基金經理,相信即便延長募集時間,也仍然會存在基金發行失敗的風險。那么,在產品同質化明顯的情況下,中加基金真的還能突出重圍嗎?
我們也可以從個案分析,看看管理這些基金的基金經理業績到底值不值得去購買。據了解,中加低碳經濟六個月持有混合型基金,由李坤元管理該基金,重點關注新能源、環保、公用事業以及其他周期成長類行業。其股票投資比例占基金資產的60%-95%,“低碳經濟主題” 相關證券投資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并有不超過股票資產的50%可投資港股通標的。
同時,新產品還設置了6個月的最短持有期,有利于投資者跳出因短期行情波動而急于贖回的怪圈,更好的分享基金投資的長期收益,且便于基金經理在操作上立足于長期,堅定執行投資決策,為投資者謀求更佳的投資回報。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所謂六個月持有,就是這半年即使行情好壞,基民都無法贖回,對于這類產品,行情好的時候,持有標的漲價自然是好,但是市場氛圍不好呢,基民只能長期持有了。
據了解,目前該基金由李坤元管理,李坤元現在管理基金的總規模為5.08億元,基金回報29.03%。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任東方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基金經理。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任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2019年12月加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3月17日)
現擔任中加優勢企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8月13日至今)、中加新興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9月17日至今)、中加新興消費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12月9日至今)、中加龍頭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2年2月9日)的基金經理。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目前,除了上述還未募集成功的新基金和中加龍頭精選混合之外,李坤元所管理的3只基金全部處于虧損狀態,截至3月17日,今年來三只基金都跌超14%以上,中加新興消費混合A/C收益分別為-20.19%、-20.26%;中加優勢企業混合A/C收益分別為-20.58%、-20.72%;三只基金的同類排名均殿后,這樣的業績也是醉了。
李坤元旗下兩只產品面臨清盤風險
知名基金經理出手了!馮明遠、歸凱、王克玉、侯昊參與,這類投資卻銳減50%中國基金報記者李樹超張玲在A股大幅波動期間,具有折扣優勢的定增投資受到各家公募的青睞。近日,信達澳銀基金馮明遠、嘉實基金歸凱、泓德基金王克玉、招商基金侯昊等知名基金經理旗下產品,紛紛公告參與定增投資。不過,2022年據了解,今年來三只基金都跌超14%以上,中加新興消費混合A/C收益分別為-20.19%、-20.26%;中加優勢企業混合A/C收益分別為-20.58%、-20.72%;中加新興成長混合A/C收益分別為-14.68%、-14.76%。
其中,中加優勢企業混合型基金的跌幅最大,截至3月17日該基金最新凈值1.2903,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13日,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70%+經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恒生指數收益率×10%+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稅后)×20%。截至2021年12月31日,總規模為0.99億元,現任基金經理為李坤元。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3月17日)
截至2022年3月17日,中加優勢企業混合A業績有所回撤,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29.03%,今年以來收益-20.58%,近一月收益-5.80%,近6個月的收益-28.78%,近6個月同類排名2312|2378,近1年來收益僅9.26%,同類排名290/1833,雖然近1年來有所收益,但近期的業績的確不理想。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3月17日)
從去年一季度到四季度的風格上看,雖然李坤元以消費板塊為主,但又不局限于消費。從十大重倉股分布來看,一二季度主要集中于白酒消費類板塊,前十大持倉都是以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酒鬼酒等酒類股,再匹配一些寧德時代、隆基股份等股票。
不過,到了四季度后,該基金的風格出現大幅變換,把一二季度常規持有的白酒股大幅替換下來,變成了新能源相關的股票,這個從該基金換手率可以看出,截至2021年6月30日該基金的換手率達462.90%,如此之高的換手率可以印證這種說法。對于基金風格變化,有基民表示,風格變化快得有點難以適應。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3月17日)
除了中加優勢企業混合外,中加新興消費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成立于2020年12月9日,截至3月17日,基金凈值0.8177。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18.23%,今年以來收益-20.19%,近一月收益-12.12%,近6個月的收益-25.44%,近6個月同類排名2221|2378,近1年來收益-179.10%,同類排名1381/1833。
由于虧損過大,有基民曬出自己的收益,希望能引起基金經理的重視,該基民表示,自從買了就一直在虧,你這個基金經理到底怎么回事?也有基民表示,自從買了這只基金,沒有掙過一分錢,虧30%。不過,也有部分基民表示,直接清倉了,實在太垃圾了,別人紅,你綠,別人綠,你更綠!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業績的大幅下滑,李坤元旗下有兩只基金面臨清盤風險,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加新興消費混合A,期末凈資產0.50億元,比上期減少12.00%。同一時期,中加新興成長混合A,期末凈資產0.29億元,比上期減少15.84%。有基民驚呼,這是不是馬上就要清盤了呀?
根據中國基金有關法規,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續期內,若連續60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的,則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后有權宣布該基金終止。關于基金因資產規模過小而需清盤的情況,在亞洲金融危機時的香港曾經出現過,由于后市看淡,基金份額贖回較多,香港多家基金公司關閉了一些基金。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權益類人才儲備嚴重不足,中加基金在權益市場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李坤元2019年12月加入中加,目前是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在此之前,她先后在信達澳銀、東方和泰達宏利擔任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既有權益基金,也涉及固收產品。
張一然是新生代基金經理,此前在私募工作,擔任傳媒和科技行業研究員。他現在和李坤元共同管理著中加新興成長,結果這只基金近6月的收益竟然跌超30.73%。如此業績,這到底是市場行情不好導致的虧損?還是基金經理業務能力有限所致?
那么,基民在面對中加低碳經濟六個月持有混合型基金又該如何讓做出選擇呢?是不愿參與了嗎?而且中加量化研選于2022年1月10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2年1月21日,中加基金稱為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將該基金募集期延長至3月31日。對于該基金的后續動態,記者也會持續關注,還請各位老鐵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