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營收增長提速,量價平分功績;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平均復合增速提升至6.5%,撥備反哺是主因。
2021年上市銀行營收同比增長8%,全年實現逐季回升,生息資產規模增長仍是主導正貢獻。但更重要的是,息差收窄對營收的負貢獻由1Q21的7.2%持續降低至21年末的4.9%。
符合我們2021年三季報業績綜述判斷的是,4Q21撥備反哺對利潤增長的正貢獻開始邊際減小,這也是全年業績增速較9M21小幅放緩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拉長時間維度,上市銀行近兩年業績平均復合增速穩步提升至6.5%,過去一年中信用成本壓力緩解驅動的撥備反哺是最主要因素。
銀行間信貸景氣度分化明顯,下一階段關注疫情消退后優質區域企業需求改善的彈性。
2021年貸款同比增長11.2%,其中大行及部分城商行的對公基建類項目儲備更充足,4Q21貸款維持較快增長,部分中西部地區銀行信貸投放偏弱,票據沖量情況明顯,這一趨勢在今年上半年仍將延續;但江浙一帶優質區域的中小企業需求相對旺盛。
展望今年,大行信貸投放發揮穩定基本盤作用,但當前實體企業需求尚待修復,不同銀行貸款景氣度延續分化,重點關注實體需求改善彈性較大的區域,兩點提示:① 疫情緩和后防疫政策松綁,疊加② 2.5萬億退稅資金到位后,制造業、小微企業群體或將率先實現盈利修復,對于在優質區域專注此類客群的銀行,信貸增長或好于同業。對比2020年,若疫情管控得當,小微信貸需求有望在未來1-2月內迎來顯著修復。
息差環比降幅收窄,對業績增長的拖累邊際減小,資產端或是2022年息差分化的核心。
測算2021年上市銀行凈息差2.19%,同比收窄11bps,其中2H21凈息差2.17%,環比1H21降幅收窄至4bps(1H21環比2H20下降7bps)。其中國有大行息差整體平穩;股份行之間有所分化,其中如招行、興業、平安等四季度息差相對平穩。部分農商行如常熟等,息差延續回升趨勢。
貸款定價降幅收窄是息差趨穩的核心驅動,2022年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定調未變,但結構優化穩定定價表現仍有空間。不同銀行有效需求分化,旗濱集團(601636):浮法基本盤優勢明顯 多元化加速拓展旗濱集團(601636):浮法基本盤優勢明顯 多元化加速拓展優質區域的城農商行息差表現有望好于行業。
負債成本改善也是功臣,21年存款成本同比下降2bps至1.99%助力息差企穩。展望2022年,存款成本邊際有上行壓力(尤其是存款競爭相對激烈的區域),但預計總體平穩。當前寬松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是對主動負債成本改善更友好的環境,疊加前期降準、存款定價上限改革釋放紅利,對今年負債成本可以相對樂觀些。
資產質量穩中向好趨勢不變,部分銀行不良先行指標有反彈,2022年聚焦質優銀行。
2021年上市銀行不良率季度環比下降5bps至1.34%,實現五個季度連降;撥備覆蓋率逼近240%,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當前上市銀行不良低、撥備足,加回核銷不良生成率連續四個季度都在100bps以下,在經濟下行周期中銀行資產質量表現總體穩健。
從個股層面來看,有積極一面也有需要關注的一面:1)招行、興業、平安等主動披露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風險敞口回應市場關切,事實上這幾家銀行所涉足的房企風險好于市場預期。2)部分銀行對公開發貸不良風險仍處在釋放階段,加之信用卡逾期標準的調整,9家銀行關注率環比持續回升。對中小房企、消費類貸款的資產質量仍需保持緊密跟蹤。
因此,在當前市場仍有隱憂的情況下,我們建議投資者聚焦資產質量優秀的銀行,這類銀行理應步入ROE回升周期。從杜邦分解表明,2016年以來上市銀行撥備前利潤能力基本穩定,ROE收窄根源于信用成本上行。換言之,對于資產質量優秀的銀行,制約ROE回升客觀因素理應解除。以當前不良生成情況測算,各家銀行ROE相較2021年普遍存在2-4pct提升空間,即在ROE回升至對應上限前,各家銀行仍有充分業績釋放能力。
投資分析意見:2022年銀行選股要兼具“資產強”、“風險小”,兩者缺一不可,預計今年中小銀行會是主場。處于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江浙一帶)的銀行,區域需求旺盛,信貸增長景氣度遠好于全國,同時戰略結構調整逐現成效亦可實現優于同業的息差表現。① 首推農商行中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城商行中南京銀行、寧波銀行。② 對于股價已超跌、估值極低的優質賽道股,同樣具備優秀配置價值,首推興業銀行,包括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同時關注H股大行的估值修復機會。
風險提示:① 國內疫情持續時間超預期、防疫政策不斷升級;② 穩增長政策成效低于預期,宏觀經濟出現大幅下滑;③ 房地產、城投平臺、消費類貸款等不良風險暴露。
注:如未批注,本報告統計口徑為16家上市銀行,分別為國有行:工行、建行、中行、交行、郵儲;股份行:招行、中信、民生、興業、光大、平安;城商行:蘇州;農商行:常熟、江陰、張家港、渝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