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中國水泥行業龍頭海螺水泥(600585.SH、0914.HK)遭遇行業天花板,積極尋求突圍。
3月8日晚間,海螺水泥發布關于新能源業務投資計劃公告,公司計劃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海螺水泥進軍新能源,一方面是滿足下屬工廠水泥生產電力需求,實現低碳綠色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公司水泥主業突破艱難,急需尋求新的產業突破。
海螺水泥曾實施高速擴張計劃,通過投資并購、控參股及項目托管等途徑,先后在云南、陜西、甘肅、廣西、湖南、江西等地進行戰略布局。不僅如此,公司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相繼在印度尼西亞、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投資。除了水泥產業本身外,公司還積極延伸產業鏈,布局熟料、骨料、商品混凝土等業務。
此外,公司還先后入股亞泰集團、西部水泥、天山股份、西部建設等,實施合縱連橫策劃。然而,雖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國內市場水泥產能結構性、區域性過剩問題依然存在,海螺水泥難破行業天花板。
2021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實現的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雙降。
買遍同行業績增長近停滯
完成一輪又一輪擴張后,海螺水泥的經營業績增長幾近停滯。
“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水泥以此自稱其行業地位。
海螺水泥原本是一家小型水泥廠,如今已經成為一家大型跨國集團,這其中,并購重組、投資建設功不可沒。
1997年,海螺水泥開創了中國水泥行業境外上市的先河,成功在H股上市。5年后,又在A股登陸,成為A+H股水泥上市公司。
借助闖入資本市場募集的資金,海螺水泥高速擴張。縱覽歷年年度報告,公司通過投資、并購、控參股及項目托管等途徑,持續進行高速擴張,先后在云南、陜西、甘肅、廣西、湖南、江西等地進行戰略布局。公司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相繼在印度尼西亞、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投資。
2018年,海螺水泥通過共同出資等方式相繼設立蕪湖東南亞國際貿易公司、八宿海螺水泥、滁州海螺新型建材、卡爾希海螺(位于烏茲別克斯坦)、江蘇海螺建材等公司,受讓廣英水泥80%股權。2019年,老撾瑯勃拉邦項目竣工投產,東南亞、中亞等地區在建及擬建項目有序推進。
截至目前,國內市場仍然是海螺水泥發力的重點。除了上述擴張途徑外,海螺水泥采取的策略是合縱連橫,一方面是入股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是入股上游。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開始,海螺水泥先后入股過同行冀東水泥、福建水泥、華新水泥、同力水泥、青松建化、新力金融(原名巢東股份,當時主營水泥建材)等。
最為市場所熟悉的是舉牌冀東水泥。2008年-2011年,海螺水泥三次舉牌冀東水泥后仍不罷手,到2014年底,海螺水泥持股冀東水泥的比例達19.84%,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直到2017年冀東水泥股價漲至高位,海螺水泥才進行減持。
2017年,海螺水泥投資凈收益高達20.27億元。這一年,公司相繼減持新力金融、青松建化、冀東水泥等同行股份。
2021年半年報顯示,海螺水泥還持有新力金融6.08%股權、西部水泥21.10%股權。
2021年7-10月,海螺水泥完成舉牌亞泰集團,12月,出資17.60億元參與認購西部建設定增,獲得16.30%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22年2月,又出資10億元參與天山股份定增,進而獲得其0.86%股權,位居其第三大股東。
那么,緊鑼密鼓進行資本產業布局之后,公司經營狀況如何呢?
2016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59.32億元、753.11億元、1284.03億元、1570.30億元,同比增長9.72%、34.65%、70.50%、22.30%。對應的凈利潤為85.30億元、158.55億元、298.14億元、335.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48%、85.87%、88.05%、12.67%。
2020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762.43億元、351.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23%、4.58%。
數據顯示,2019年開始,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同比增速均明顯放緩。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217.11億元、凈利潤223.9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9%、9.50%。這是公司2017年以來首次前三季度雙降。
布局新能源低碳發展謀突圍
凈利潤增速接連放緩直至下滑,海螺水泥前進受阻,急需突圍。
海螺水泥資金十分富足。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賬面貨幣資金高達635.13億元,還有高達263.43億元購買了理財產品,合計達898.56億元,與之對應的長短期債務合計僅為100億元左右。
大筆閑錢除了理財放在賬上閑著,可能是沒有好的去處,市場不乏質疑。
海螺水泥曾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十四五”期間,公司將全力推進投資發展,聚焦水泥主業,做強做優做大主導產業,做長做寬做高產業鏈條,加快產業鏈拓展和國際化進程,積極尋求并購標的,不斷完善國內市場布局,并實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碳科技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低碳綠色循環發展。
水泥主業方面,在國內,留給海螺水泥的空間已經不多。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高登榜曾在2021年中國水泥經濟論壇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貫徹落實錯峰生產、產能置換等相關產業政策,積極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產能過剩矛盾。
但是目前,水泥行業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行業區域發展不均衡、水泥需求平臺期面臨下行壓力以及“雙碳”目標指引下的碳減排等問題。
在堅定不移推動化解產能過剩、做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工作的情況下,新增水泥產能的可能性不大,海螺水泥要想做大做強水泥主業,除了繼續控參股同行外,剩下的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出海,到海外去搶占市場。
海螺水泥還有一個突圍方向,那就是加快推進低碳綠色循環發展,解決高耗能、高污染的碳減排問題。
海螺水泥已經行動。去年8月30日,海螺水泥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擬向關聯方海螺投資收購海螺新能源100%股權,交易總價為4.43億元。
海螺新能源主要從事光伏發電等業務。海螺水泥稱,收購新能源業務是為公司水泥生產提供電力支持,通過使用清潔能源,可有效減少水泥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而推動公司乃至水泥行業轉型升級。
更進一步的大動作來了。今年3月8日晚間,海螺水泥發布公告,今年將投資50億元用于發展光伏電站、儲能項目等新能源業務布局,實現下屬工廠光伏發電全覆蓋。預計到2022年底,公司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GW,年發電能力10億度。
海螺水泥稱,收購海螺新能源后,為加快公司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同時踐行綠色發展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公司擬加快光伏發電站、儲能項目建設。
海螺水泥的打算是,通過布局新能源業務,公司完成水泥生產清潔能源的切換,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產業升級。在這一過程中,公司新能源業務將成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進而實現業績突圍,堪稱一舉兩得。
視覺中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