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臉色”最難琢磨。
4月25日,長春高新的董秘張德申發了一條朋友圈:蒼天啊!上帝啊!佛祖啊!真主啊!你們的眼睛都瞎了嗎?!
怒問蒼天的背后,是長春高新股價的一路走低。
據統計顯示,自去年5月17日長春高新股價創522.2元新高之后,一年不到的時間其股價就跌去了72%。
在基本面沒有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長春高新的走勢著實讓人“看不懂”,我認為正是因為這種“無理由”的下跌才引發了張德怒問蒼天的一幕。
實際上,從整個醫藥板塊來看,長春高新的走勢并不是孤例,但是如此慘烈的,著實讓人費解。
從業績層面而言,長春高新不僅業績沒有出現下滑,而且還出現了兩位數以上的上漲。
3月16日,長春高新發布了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47億元,同比增長25.3%;實現凈利潤37.57億元,同比增長23.33%;實現扣非凈利潤37.42億元,同比增長29.52%。
良好業績的背后,其研發投入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據財報顯示,2021年長春高新的研發費用達到了8.85億元,同比增長86.37%。
張德申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公司將科技創新放到了企業發展的核心地位,公司持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公司重視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與孵化,通過持續的項目開發來優化公司的產品線,力求公司中長期產品布局的可持續性。
從收入構成來看,目前生長激素仍然占據了公司營收的一半以上,并且公司凈利潤的來源98%都是基于該產品。所以去年集采的消息就成了長春高新的導火索,今年1月19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最新發布的廣東聯盟藥品集采通知中,金賽藥業、安科生物等公司的重組人生長激素被納入集采,集采的這波傳聞才終于落地。
集采落地之后,長春高新的股價兩天蒸發了194億元。2月21日,在長春高新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到廣東集采聯盟報名截止日,子公司金賽藥業申報了重組人生長激素的三個粉劑規格,水劑并未申報。 據悉,長春高新的生長激素分為粉針、水針、長效針三種規格,其中水針占營收比例70%以上,也就是說長春高新營收的大頭并未參與集采。
至于長春高新為什么一路新低,我認為外部環境的因素可能占據了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
第一,目前整個市場的環境都處于下跌趨勢當中,賽道股以及白馬股跌幅都比較明顯;
第二,醫藥賽道從去年中旬之后就已經進入下降通道,原因是之前巨大的漲幅部分已經透支了未來的上漲空間,因此當下下跌更多的是一種“慣性”。
綜合而言,除了當下的下跌,長春高新的股權質押也是一個問題。據Wind統計顯示,長春高新超達投資有限公司有3803萬股處于質押狀態,占到持有的公司股份的49.99%。如果繼續下跌這一部分股權就有被平倉的風險,嚴重可能會對公司控制權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僅如此,為了彰顯公司的價值,部分高管也進行了增持,其中就包括張德申,但目前都不同程度被套。
我認為,目前從長春高新的基本面來看,該公司存在被“誤傷”的可能,希望市場還是能理性一點,不要出現極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