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關資料圖)
今日盤中消息,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共同提出,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銅、鋁、鉛、鋅、鎳、鈷、鋰、鎢等高效再生循環利用。
這一則消息一出,對于整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來說,猶如一劑強心針。
為什么要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呢?
動力電池回收是解決鋰資源不足的重要方式之一
動力電池即是提供動力來源的電池,目前多指電動汽車電池,而動力電池回收,就是把已經退役的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加以利用。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電池像汽油一樣是消耗品,實際上,電動汽車的電池相當于燃油車的汽油箱,而電力才相當于汽油,電動汽車消耗的是電池中的電力,電池只是一個載體,因此,電池中的相關資源不是消耗品,鋰、鎳、鈷等金屬不會減少,本質是可以重復利用的。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上月表示:“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重復進行利用的,目前我們鎳鈷錳的回收率已經達到了99.3%,鋰的回收率達到了90%以上。”
目前動力電池回收面臨回收難、精細拆解難、梯次利用快速檢測難等難題,本質在于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相關產業不完善,而行業一旦能夠大規模產業化,無疑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目前鋰資源不足問題,電池售價有望大幅回落。
自2018年開始,動力蓄電池進入了大規模退潮期,預計2025年的回收規模是2020年5倍,未來十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模將達到1648億元,將成為一個新的爆發性行業。
事實上,今年來動力電池回收價格已經出現了大漲,某款磷酸鐵鋰電池的回收價格一年前是150元/kWh,今年二季度已漲到500元/kWh。
國家、行業在未來持續推動動力電池回收是大概率事件,電池回收能夠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能夠降低電動汽車售價,有利于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及我國汽車工業發展
這5大“動力電池回收”龍頭,或誕生下個中通客車?
目前,國內布局“動力電池回收”最完善的企業,主要有以下5家:
格林美:正打造電池回收產業鏈,公司已經建成了武漢、荊門、無錫、天津、深汕五個廢舊動力電池的處理中心。
華友鈷業:再生利用產線已實現年處理退役動力蓄電池6.5萬噸,可再生金屬回收率高達98.5%,碳酸鋰的提取率達到88%。
南都電源:子公司安徽南都華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為開展鋰電回收、梯次利用及新材料業務,打通鋰電產業鏈。
贛鋒鋰業:鋰電池回收的頭部企業之一,贛鋒循環投資建設的廢舊鋰電池拆解及稀貴金屬綜合回收項目于2018年實現產業化,一期已形成34,000噸的回收處理能力。
迪生力:公司持有控股子公司廣東威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5%股權,廣東威瑪主營業務為新能源廢舊鋰電池回收、處理以及資源化再生利用等相關業務。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