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理財
文/宋辭(小財米兒觀察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制藥企業持續加大藥物研發投入,同時,與之密切相關的服務于新藥研發的化學合成CRO和化學合成CDMO業務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全球醫藥市場的規模將于2030年達到21,059億美元,市場前景廣闊。
在行業發展助推之下,國內不少藥物化學合成領域CRO/CDMO服務提供企業迎來重大機遇,并尋求進入資本市場。日前,北京六合寧遠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合寧遠)就發布了招股書,計劃在創業板上市。六合寧遠此次IPO擬發行股數不超過4,018.00萬股,占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募集資金103,703.15萬元。
據了解,六合寧遠是一家專注于小分子藥物化學合成領域的專業CRO/CDMO服務提供商,致力于服務新藥研發核心環節。
雖然六合寧遠此次IPO已經被受理,但是小財米兒研究其招股書發現,其仍存在不少隱憂,如營收增長率不穩定、毛利率過低、疑似從“中間商”處采購原材料等。
營收增長率不穩定 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值
2010年1月28日,六合寧遠在北京成立,主要進行藥物分子砌塊研發。經過十多年發展,目前,六合寧遠的業務已延伸至化學合成CRO業務和化學合成 CDMO業務,提供小分子新藥研發全過程的化學合成服務。
從營收上看,報告期內(2019年度到2021年度),六合寧遠營業收入分別為16,806.95萬元、27,372.98萬元、42,148.81萬元,處于增長狀態。但是小財米兒發現,其從營業收入增長率來看卻并不是很穩定,報告期內分別為23.13%、62.87%、53.98%。2019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平均值為49.81%,而同期六合寧遠大幅低于此值。雖然2020年到2021年其營業收入增長率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值,且2020年大幅提高到了62.87%,但到了2021年卻營收乏力,增長率下滑至53.98%。
從整體來看,六合寧遠營業收入增長率這種大起大落的走法,不免讓人擔心其后續在營收上能否穩定增長?
而且小財米兒發現,六合寧遠從毛利率上看也并不起眼,其報告期內分別為33.49%、44.71%、47.26%,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49.61%、49.81%、)。對此,六合寧遠解釋稱,2019年度,其主營業務毛利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的主要原因為其處于業務開拓期,收入規模較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2020年度、2021年度,其主營業務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差異較小。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招股書顯示,六合寧遠其實從2020年才開始盈利,2019年其凈利潤為-870.94。從這個角度來說,六合寧遠盈利時間較短,還過于“弱小”,在營收能力、凈利潤增長等方面尚需一定時間積累、成長。
但是,留給六合寧遠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又有多少呢?因為CRO和CDMO業務在歐美市場已經趨于成熟,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相關企業也不斷涌現。同時,與頭部企業相比,六合寧遠有著較大差距。
目前, 與六合寧遠業務相近的可比公司,如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等這些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29.02億元、74.44億元、46.39億元。六合寧遠與這些企業相比,營業收入只有它們的一個零頭。
在研發人員上,六合寧遠與一些可比公司相比也沒有優勢,2021年,六合寧遠研發人員數量為421名,而可比公司凱萊英為3381名、皓元醫藥為867名、泓博醫藥為554名。未來,在營收、技術研發等關鍵方面,以上這些企業將是六合寧遠的主要競爭對象,這無疑也對六合寧遠形成了較大的成長壓力。
從“中間商”處采購原材料?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是非常流行的一句廣告語,其意思非常明確,也通俗易懂,那就是從商品擁有者手中購買貨品可以節約成本。
報告期內,六合寧遠的前五大供應商基本相同,但其中一家供應商——煙臺佳德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德經貿)與其他四家有著明顯不同。據企查查顯示,該公司是一家批發公司,注冊資本為50萬元,參保人數僅為2人,這家公司在2021年10月還因為危險品倉儲項目未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而被煙臺市生態環境局芝罘分局罰款1888元。
小財米兒發現,單獨看佳德經貿這家公司其實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與六合寧遠其他四家主要供應商放在一起就很奇怪了——報告期內,六合寧遠另外四家主要供應商均為原材料直接生產、供應商,唯獨佳德經貿是一家批發商,而且六合寧遠對其采購比例越來越大,占比分別為3.79%、6.21%、10.78%。
六合寧遠的招股書顯示,其向佳德經貿主要采購的品種有有機試劑、無機試劑、通用溶劑及物料、實驗耗材。其實,除了實驗耗材外,六合寧遠也向其他供應商采購相應的原材料,如向陜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購有機試劑、無機試劑、通用溶劑及物料等。那么,六合寧遠為何會選擇從一家“中間商”處大量采購原材料?而且采購比例越來越大,這是否會增加采購成本?對此,小財米兒致函六合寧遠,但截至發稿,并沒有得到其回復。
其實,除了以上問題外,六合寧遠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實際控制人多達七位,如此多的實際控制人,在遇到重大問題時,在決策上是否會有分歧或矛盾,如何杜絕這樣的風險?還有相對較高的客戶集中度,如何避免核心客戶流失給營收帶來不利影響……可以說,這些都是六合寧遠在IPO路上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