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業競爭愈發激烈,不僅有伊利、蒙牛這樣的全國性品牌,還有光明、君樂寶、新希望乳業等這樣的區域龍頭。
(資料圖)
在競爭激烈的行業環境當中,企業如果不能在品質上守得住底線,很有可能栽跟頭,甚至是一蹶不振,比如麥趣爾。
因為一則抽檢不合格的公告,導致產品大量召回,以至于麥趣爾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這也再次提醒中小企業一定要在質量上立得住腳。
2023年1月30日,麥趣爾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預計全年虧損3.7億元至4.8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845.75萬元,同比下降2104.60%到2700.57%。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抽檢不合格的信息,讓麥趣爾元氣大傷,短期內復原的可能性不大,重振渠道、消費和資本信心,需要麥趣爾的高管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舉措。
麥趣爾成為“虧損王”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有關部門對于乳制品行業的監管可謂是“歷史最嚴格”,國內乳制品行業的抽檢合格率始終保持在了99%以上,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偶爾也有“老鼠屎”,業內人士擔心,這顆老鼠屎可能壞了一鍋湯。
不過,由于伊利、蒙牛以及光明、君樂寶、新希望乳業等大部分品牌都能守住品質的底線,麥趣爾產品召回事件,并未沖擊消費者對于國產乳制品的信心。
不過,麥趣爾自身的品牌信譽則跌落到了谷底,2022年預虧額度高達3.7億元,這也是2022年乳制品行業的虧損王。
對于業績虧損的原因,麥趣爾在公告中表示,一方面是因2022年公司召回的產品沖減銷售收入、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產生的相關費用及罰款等因素,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物流配送受嚴重影響、公司連鎖門店正常營業天數下降等原因導致銷售不達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麥趣爾成立于2002年12月,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乳制品的生產和銷售,烘焙食品的連鎖經營。其中乳制品主要包括滅菌乳、調制乳和含乳飲料三大系列20余種產品。烘焙食品方面,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36家烘焙食品直營連鎖門店,總經營面積6,132.85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北京地區,公司建有烘焙食品加工廠、區域性的加工中心和連鎖店的現場烤制及加工間,烘焙連鎖所需產品絕大部分由公司自主生產,公司生產的烘焙食品包括面包、蛋糕、中西式糕點、月餅四大系列共400余種產品。
實際上,上市之初,烘焙一度是戰略布局重心。2015年麥趣爾利用定增募得2.98億元,收購浙江新美心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當年,烘焙食品、節日食品營收占比52.49%。門店量從2014年的39家增至2017年的242家。
好在,麥趣爾及時戰略轉向乳制品。隨著疆奶熱度提升、線上直播蓬勃發展、憑借100%全脂純牛奶,奶味濃、口味好、小眾奶的網紅奶人設,迎來業績轉機。
以往小眾的新疆牛奶逐漸得到消費者的推崇,公司的乳制品業務得到迅猛發展,2020年、2021年,分別實現4.65億元和7.32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82.73%和57.75%。2021年,乳制品業務收入在公司收入中所占比重達63.94%。2022年上半年升至69.23%。
因丙二醇事件,麥趣爾牛奶逐漸走向下坡路
隨著丙二醇事件爆發以及信息的持續發酵,麥趣爾的乳制品業務陷入低谷,品牌形象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還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
2022年6月27日,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檢驗報告,顯示麥趣爾2批次純牛奶含有丙二醇,系不合格食品;(丙二醇是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不得在純牛奶中使用)6月28日,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火速對麥趣爾啟動核查處置,并依法進行立案調查。6月30日,麥趣爾純牛奶不合格的消息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隨后,公司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關注函提到,浙江省慶元縣市場監管局近日公示2022年第4期食品抽檢檢驗情況,檢出標稱麥趣爾生產的2批次純牛奶不合格,檢出低毒類添加劑丙二醇,標準要求為不得使用。深交所要求麥趣爾核查相關媒體報道是否屬實,說明相關食品抽檢檢驗結果的具體情況,并自查公司其他批次產品是否存在上述問題或其他質量問題。深夜,麥趣爾緊急公告回應牛奶抽檢不合格情況,稱相關產品已下架、封存,監管部門已進駐公司。
8月22日,昌吉市市場監管局公布調查結果表示,麥趣爾在生產麥趣爾純牛奶、純牛奶的前處理環節中,將原奶導入存儲罐過程中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該食品添加劑的成分為“INS 1520丙二醇97.3%、食品用香料2.2%、水0.5%”。調查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對麥趣爾生產的純牛奶組織抽檢,在麥趣爾純牛奶(200ml/盒)及純牛奶(200ml/盒)產品中檢出丙二醇,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麥趣爾此前對于純牛奶中檢出丙二醇的說法,與此次市場監管部門調查結果存在出入。7月3日,麥趣爾乳業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純牛奶不合格”情況核查進展溝通函稱,根據初步排查情況,產品不合格原因是公司在純牛奶和調制奶兩種品類生產切換過程中未能有效清洗產品罐線的殘留調制奶,導致調制奶中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含丙二醇成分)混入純牛奶。其中還稱,在后續純牛奶生產過程中采取專罐專產,確保杜絕生產切換過程中其他成分混入的可能性。
不過,根據昌吉市市場監管局上述調查結果,麥趣爾是在生產麥趣爾純牛奶、純牛奶的前處理環節中,將原奶導入存儲罐過程中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并未提及罐線殘留混入問題。對此麥趣爾表示純牛奶中檢出丙二醇的原因以調查結果為準。
對此事件,昌吉市市場監管局認定,麥趣爾構成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的違法行為,決定對麥趣爾沒收違法所得360154.88元,沒收全部不合格純牛奶產品,罰款73151000.72元。另外,對麥趣爾法定代表人處罰款718642.62元,主要負責人乳業工廠廠長處罰款203792.81元,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常溫生產車間主任處罰款328757.04元,直接責任人員配料員處罰款276634元。
顯然,靠乳制品翻身的麥趣爾并非無懈可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網紅奶繁華表象下,產業鏈、核心研發等核心面不乏短板。一味倚重營銷奔跑,不是萬能藥、更不是好事。
據資料顯示,2022年第三季,麥趣爾收入1.4億元,同比下滑58.66%;凈利虧損1.4億元,同比驟降2227.99%。前三季營收8.49億元,同比增長3.13%;歸母凈利-3.16億元,同比下降1899.57%。毛利率16.15%,同比減27.92%,凈利率-37.35%,同比減2047.0%;上半年毛利率17.95%,同比下降4.07%;凈利率-24.87%,下降26.78%。可見麥趣爾盈利能力在下降。
另外,受“丙二醇”事件影響,麥趣爾銷售退回純牛奶導致庫存大幅增加。2022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存貨賬面余額為1.8億元,庫存量達1.09萬噸,較上年同期的1346噸增長716.37%。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近年來乳業較少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因此丙二醇事件或對麥趣爾帶來長期、持續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