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格力電器被推上風口浪尖,一個是格力電器在4月28日晚發布的2022年年報中披露分紅方案每10股派10元(含稅),低于2021年度每10股派20元(含稅)的分紅力度,低于投資者預期。此外,格力電器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約354.56億元,同比增加0.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1.09億元,同比增加2.65%,營收和盈利增速都低于美的電器和海爾智家。另一個是2023年一季報中,董明珠直接持有的1150萬股格力電器股票被凍結,這些消息引來了不少討論。不過5月5日晚,格力電器發布關于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的更正公告稱,經核查,因個別信息存在錄入錯誤,誤將截至報告期末前十大股東中董明珠的股份狀態填寫為“凍結”,現對相關內容進行更正,更正后董明珠的股份狀態填寫為“質押”。即便是更正,但市場熱度仍不減。
問題出在哪?家電行業的春天在哪?
(資料圖)
問題出在哪?
格力電器的空調一直是大頭產品,不過和整體情況以及自己前幾年的情況來看,確實是不如以往。根據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2022年全球家用空調市場規模為1.6億臺,同比下滑3.1%;中國市場規模為8,022萬臺,同比下滑1.6%。根據艾肯網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中央空調整體市場容量同比上年度下滑2.6%。去年全球和我國空調市場的整體下滑,也讓格力這些廠商的空調產品銷量轉弱。
格力電器業績和分紅不及預期不是格力的產品不行,應該也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素在,我們看房地產行業的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去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895億元,比上年下降10.0%,這里面住宅投資100646億元,下降9.5%。大家買房的意愿沒有之前那幾年強進了,自然對家電無論是黑色家電或者是白色家電的需求就少了,而格力的空調的業務占據總營收的70%左右,我們也能想象的到,這對于格力意味著什么?
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2年家用空調產業全年實現總銷量(包括內銷和外銷)1.5億臺,同比下滑1.7%。其中格力電器實現總銷量3959萬臺,同比下滑7%,市場占有率下滑了1.6個百分點。今年前幾月,家用空調內需市場全面復蘇,家用空調行業總銷量同比增長5.2%,而格力電器空調總銷量同比下滑2.7%,整體表現還是弱于行業水平。美的集團也是如此,去年暖通空調業務營收1506.35億元,同比增長6.17%。2021年美的暖通空調收入1419億元,同比增長17%。相比較來看,美的空調的業務營收增速經過一年也少了10%左右。
線下渠道一直是格力電器最大的護城河,是拓展市場的主要武器之一,比如格力電器曾在進行最大股權改制時,向經銷商團隊聯手成立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轉讓了10%的格力電器股份,這一舉動,幫助格力電器與多萬家經銷商相互合作。
格力電器線下經銷體系包括區域銷售公司、代理商等多個環節,格力電器根據區域銷售公司每年銷量分配提貨任務,再由區域銷售公司統一管理。線下經銷商打款提貨,由于區域銷售公司、代理商等多個環節存在加價行為,致使格力電器線下產品價格高、性價比低。為此,為了降低渠道成本,開始壓縮渠道層級,銷售渠道逐漸扁平化。
這幾年經銷商這類線下渠道也有松動跡象,這幾年格力電器的經銷商也有離開的舉動,比如前兩年原山東格力銷售總監苗培成立新公司,投奔美的。格力經銷商渠道聯盟京海互聯也大幅減持了1.1億股格力電器的股份。再加上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沖擊,格力電器的終端門店市場銷售受到限制,導致空調業務的營收大幅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收同比下降49.01%,歸母凈利潤下滑超過70%。如今,線上渠道更加重要,美的集團更是憑借著線上渠道不斷做大。格力電器隨之也開展線上渠道,比如格力在2020年進行線上直播活動之后,就收獲了476億元的直播銷售收入,占比約占全年營收的三分之一。
這幾年國內家電市場涌現了一些小家電廠商,大廠商為了保障市場,開始加大力度進行市場營銷,壓縮價格,在這種背景下,格力電器也不得不加強市場營銷,減低產品價格。價格不高,又面臨競爭,難免影響廠商的盈利能力。
另外,格力電器的挑戰除了空調增長乏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其他產品沒有其他產品可以挑大梁,第二增長曲線沒有打開。這些年,有的家電產品甚至出現負增長,大部分家電廠商,也在尋找新的發展,比如走產品創新、高端化,或者往家電之外的領域延伸,比如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智能交通、醫療設備等。再比如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全球布局。
對于拓展國際化市場,2022年,格力電器內銷和外銷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68.74%和12.31%,而同期美的集團內銷和外銷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58.52%和41.48%,海爾智家中國大陸和國外業務占比分別為47.77%和51.78%。由此來看,格力電器國際業務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這些家電企業轉型一直在謀求轉型,美的進軍智能機器人領域,海爾走高端路線。格力押注新能源“謀”造車,也走多元化產品,造車不盡如意,但格力電器的多元化去年增長還不錯,多元化產品主要是生活電器、工業制品和綠色能源,2022年上述三大業務分別實現營收45.68億元、75.99億元、47.01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2.42%、4.02%、2.49%。
其中,去年以來增速較為明顯的是工業制品和綠色能源,兩大業務增速分別為137.88%、61.69%。這兩方面業務未來應該還有很大的潛力。
業績還能繼續支持嗎?
去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889.88億元,同比增長0.6%;實現歸母凈利潤245.07億元,同比增長6.26%,在收入上格力的營收不如海爾、美的,凈利潤介于美的和海爾之間。整個2022年,海爾智家全球營業收入2435.14億元,同比增長7.2%,歸母凈利潤147.11億元,同比增長12.5%;美的集團2022年實現營收3439.18億元,同比微增0.79%;實現凈利潤295.54億元,同比增長3.43%。
按照產品來進行分類,格力電器的業務分為空調、其他業務、工業制品、綠色能源、智能裝備、生活電器以及其他主營7大類。2022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48.59億元,較2021年增長2.39%,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71.36%;其他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為占比為18.95%。格力電器去年生活電器收入同比下降6.43%至45.68億元,工業制品收入同比增長137.88%至75.99億元,智能裝備收入同比下降49.63%至4.32億元,綠色能源收入同比增長61.69%至47億元。也就是說,格力電器多元化業務方面,生活電器、智能裝備的收入都是下降的,工業制品、綠色能源的收入在上升。
在智能裝備領域,格力電器做得不如美的集團,2022年,美的集團的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收入達299.28億元、同比增長9.7%,庫卡在中國的本土化漸入佳境,而格力電器的智能裝備收入為4.32億元、同比減半,規模只有美的在該領域收入的一小部分。但是格力也沒有放棄智能裝備,格力電器分別收購了盾安環境和銀隆新能源,加碼工業部件、新能源業務。不過,去年消化了收購盾安環境、銀隆的增幅后,格力電器在生活電器領域還有空間。
如果只看空調業務,格力的優勢也還在,在2020年至2022年這幾年,美的集團的毛利率分別是24.16%、21.05%、22.84%,低于格力電器的34.32%、31.23%、32.44%,也低于海爾智家的27.41%、27.93%、28.61%。
前一陣格力電器發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約354.56億元,同比增加0.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1.09億元,同比增加2.65%。今年一季度財務數據上,凈利潤和營收都是增長,但是增長的不多。分紅也沒有之前多,分紅減少到每股1元。
2021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8.94億,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57.27億,自由現金流-38.33億。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86.68億,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60.36億,自由現金流226.32億。賬上貨幣資金也不少。2021年貨幣資金1169億,2022年1575億,2023年一季度1863億。
不過今年一季度存貨這些多了,今年一季度的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付款項周轉天數比年初都變多了,像存貨周轉天數變多了34.45天,到了141.69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變多了13.56天,到了40.86天。應付款項周轉天數也是變多了31.02天,到了119.52天。存貨周轉天數的增多,說明格力的產品的出售速度是變得慢了,存貨變多變慢會占用格力電器現有資金的流動性。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變多,可能是市場下游的欠款期限變得久了,回款速度比以前慢一些。
負債數據方面,今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的負債總額為2777.62億,資產負債率為72.22%;而在去年同期,格力電器的總負債為2327.01億,資產負債率為69.74%,今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的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實格力電器的運營應該沒什么大狀況出現,但是也確實需要做轉型提升,這一點從貨幣資金增加能看出,格力電器多元化發展的力度和決心。格力的多元化方面的探索,多是利用自主研發的方式去開拓新的業務,海爾和美的都傾向于直接收購外部企業不同,所以格力的商譽不高,今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的商譽不過16.59億,不如美的集團的287.31億和海爾智家的233.8億。
不過對于今年的經營計劃,格力電器的規劃是以工業制品、智能裝備、生活電器、新能源為多元化發展的重點方向,還要看熱泵熱水器、高端裝備等格力、晶弘、TOSOT三大品牌的眾多產品如何形成規模,在全國有龐大的專賣店體系上,還要看如何讓零售渠道從賣空調到賣生活電器,格力渠道變革是否有成效。
現在即便是家電行業增速下滑,但是白電還是家電板塊中營收和利潤額最大的產業了。另外也是受益于消費升級、綠色消費、智能消費的大趨勢,比如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聯合發布過《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鼓勵引導消費者更換或新購綠色節能家電。《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過,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我們看見過,十多年前的家電下鄉超下,不少地區都換上了家用電器,而這幾年一些農村鄉鎮地區的電器保有量也在明顯的提高,很難再激發一次家電潮,只能是在促銷費中,在產品上營銷上尋找到新的增長點,提供一些更加實用的,或者是更加智能的家電產品。
未來,消費升級帶動的是高端、智能化電器轉型,我國家用電器市場的特點,比如洗衣機、冰箱市場可能不太會有大的增速,而高性能、高端、高功能的家用電器增長比較迅速,像洗碗機這類更加智能的電器市場。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經被提了很多年,不過整個智能家居產業鏈仍是比較散或者是比較慢,相比小廠商,這幾年很多家電大廠都搭建了全屋智能場景,從智能客廳、智能廚房到智能臥室、智能洗手間等,這些美的集團、海爾電器、格力電器這些也是大廠占據的優勢。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