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周一A股行情,滬深兩市并未延續上周五逆勢回升的勢頭,而是雙雙低開整理,早盤震蕩之際,一度有拉升表現,也迅速遭遇打壓走低,午后股指再度跳水下挫,尾盤加速走低,弱勢格局一覽無遺。
正如東吳證券所述,周一兩市大跌之后沒能再現V型反轉,滬綜指收出一根縮量長陰線。目前市場上悲觀情緒較為濃厚,投資者恐慌程度加劇,但此前每次重大拐點都是在極度悲觀中產生。特別是在經歷了年初的陰跌以及當下的急跌之后,很多績優品種性價比開始凸顯。投資者當前一方面控制好倉位,一方面著手挖掘本輪急跌的錯殺品種。
就后市而言,渤海證券提到,受海外局部沖突及海外中概股回落較大影響,北上資金也呈現持續離場態勢。但總體來看北上資金離場仍遵守一定規則,市場恐慌性回落或更多來自于國內資金的避險行為。短期看,外部等風險性因素和內資避險行為,仍存在反復的可能,或推動市場的底部反復過程。但從中長期看,穩增長政策推動企業景氣回升的預期相對明確,并有望帶來企業盈利的低點上行。市場的恐慌和避險因素的宣泄過程,大概率會帶來年內的低位配置機會。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短期不利因素仍然較多,超跌之后雖有望震蕩反彈,但是反彈空間整體有限。中期來看,市場走勢已經嚴重受損,修復尚需時日。考慮到籌碼明顯出現下移跡象,但長周期均線附近支撐力度較強,因此預計未來至少一個季度,上證指數將在3100-3400點之間區間震蕩,中線配置的機會有望在6月以后出現。
不過,中原證券則表示,存量博弈特征顯著,投資者持幣觀望情緒較重。當前市場明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整體表現低迷,預計在外部影響因素充分消化之前,兩市股指繼續下探、尋求有效支撐的可能性較大。預計滬指短線震蕩下行的可能性較大,創業板市場短線小幅下探的可能較大。建議投資者短線暫時觀望,中線繼續關注低估值藍籌股的投資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對比歷史,海通證券分析外資流出的幅度和影響。歷史上A股也曾經歷過多次外資階段性大幅流出的現象,相較2019年4-5月及2020年2-3月,券商晨會精華:靜待景氣回歸 電動車版塊迎來長期布局機會 昨日大盤低開后震蕩走低,三大指數均跌超2%,創業板指領跌。板塊方面,電子身份證、新冠治療等少數板目前外資凈流出比例還不算大,但占成交額比重較高。而目前類似2018年10月,市場增量資金較少時外資流出的影響被放大。
雖然歷史上外資也曾階段性地大幅撤出A股,但是如果我們從年度來看,從2014年滬港通開通至2021年北上資金每年都是凈流入A股,因此外資在A股市場中的占比也日益提高。截至2021Q4整體外資持股市值約為3.9萬億,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近10%,其中陸股通和QFII/RQFII 的比例約為7:3。然而時至今日A 股在全球投資組合里的占比依然還很低,2020年時A股上市公司市值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占比已經達到13%,而MSCI ACWI 指數里A 股的權重僅約為0.4%,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資組合里中國上市公司占比僅為3.8%。往后看,隨著我國經濟在全球的重要性迅速提升,拉長時間來看外資流入A 股仍是長期趨勢。
宏觀方面,國盛證券指出,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端發力適當靠前,通脹壓力可控后,處于歷史相對低位估值的滬指有望對于外圍擾動脫敏,迎來轉機,投資上建議保持價值高于成長的配置比例。操作上,在市場有效向上突破之前仍要控制好總體倉位適宜低吸,“穩增長”和“制造業中下游復蘇”將成為驅動市場運行的主要邏輯,關注建筑建材等傳統基建,以及銀行保險等低估值板塊,建議結合業績性價比,適當布局數字經濟、央企改革、調整充分的新能導等主題板塊。
在操作策略上,山西證券表示,當前時點,宏觀基本面的惡化較為明顯,一是2月社融信貸表現未能延續“開門紅”,出現超預期惡化,反映我國穩增長面臨的環境仍然較復雜,二是國內疫情形勢不容樂觀,由此,A股的底部或仍未形成,提示合理控制倉位,同時關注具有較足安全邊際,行業景氣度有望改善的醫藥生物、房地產、國防軍工等板塊。
華安證券指出,在內部政策加力和外部風險制約的角力過程中,市場波動有所放大,配置上以均衡應對,展望中期投資機會上逐步布局成長的第三階段行情。綜合來看行業配置延續三條主線以及兩大主題。
主線一:政策確定性強的穩增長板塊受外部風險制約最弱,可以作為短期均衡應對的壓艙石。關注建筑材料、建筑裝飾、城市管網改造、新型電網建設等新老基建領域以及近期景氣反轉初現的地產、銀行。
主線二:做好中期成長第三階段拔估值行情的機會布局,一是成長結構延續強者恒強,關注雙碳、新能源(車)、風光儲、電子半導體。二是具備估值擴散潛力受益的國防軍工、計算機。
主線三:消費方面,繼續看好多重利好催化下的醫藥板塊整體機會,中長期關注漲價更為順暢的乳制品、種植業以及化肥相關機會;主題方面繼續關注數字經濟、國企改革相關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