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欄桿鎮的安徽伴侶有它寵物服務有限公司,只見犬籠內,比格幼犬瞪著一雙濕漉漉的大眼睛,長長的耳朵乖巧地垂下,甚是可愛。
“這只小狗爪大腿粗,長大了絕對體型標準……”負責人陳雪明耐心地向顧客介紹,“它天性活潑不怕生且非常親人,嗅覺敏銳,運動力佳,不容易生病,適合培養做搜救犬。前幾天才抱走的一只是它的哥哥,被選到公安局當警犬了。”
多年的養殖經驗使陳雪明積累了一套自己的養殖經。“犬籠盡量離地面高點,別受潮。狗籠也要適當寬一些,讓狗在里面有活動空間,方便喂食喂水,還要做好消毒。”她說,狗舍在選址上要遠離住戶,既防止擾民又有利于防疫。
安徽伴侶有它寵物服務公司有3個大型狗棚、占地5畝,犬舍每年可出欄2000多只比格犬,供應全國零售客戶和周邊省市近百家寵物實體店,每只售價600元至5000元不等。寵物生意越做越好的同時,陳雪明考慮如何能讓鎮上的鄉親,特別是一些困難群眾跟著自己一起通過養狗掙到錢。
她創新思路,與困難群眾簽訂合作養殖協議,讓每戶以成本價領走一對比格幼犬。長大繁殖后,公司再按照幼犬的市場價格統一收購,疫苗和狗糧也由公司提供。“現在已經有8戶和我們簽訂了協議,我也希望能夠和更多的人一起合作,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李艷是其中一位合作養犬戶,家里有三個孩子,兩個老人體弱多病,全家只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我要是也出去打工,三個小孩交給爺爺奶奶不放心,但是不出去打工,家里負擔又很重。自從簽了合作養殖協議,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近3萬元。”李艷笑著說,“我們一家都很喜歡狗,比格犬也很善解人意,給家里帶來很多歡樂,既能照顧家又賺到了錢。”
陳雪明從2010年開始嘗試養比格犬,從個人發展到團隊協作,交易模式也從線下店鋪逐步走向微信、淘寶等第三方網上交易平臺。隨著經營經驗的不斷豐富,陳雪明的寵物店也在逐漸摸索其他相關產業鏈,能夠為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帶動更多群眾增收。 (記者 吳昊 通訊員 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