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企業面臨退市風險?
(資料圖片)
來源 | 經理人雜志綜合
來源/pexels
近日,*ST凱樂被上交所終止上市,公司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將于2月15日終止上市暨摘牌。*ST凱樂成為今年A股首只退市股票。
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和退市新規的嚴格執行,常態化的退市機制將加速形成,國內資本市場也將快速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對投資者而言,投資行為要更加理性,切勿火中取栗。
退市第一股
2月8日晚,*ST凱樂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關于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上海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決定書〔2023〕22號),上交所決定終止股票上市。
據了解,*ST凱樂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期間,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1月修訂)》(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交易類強制退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公告終止上市后的5個交易日內,對*ST凱樂股票予以摘牌,并終止上市。
*ST凱樂表示,公司應當立即安排股票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等證券交易場所進行股份轉讓相關事宜,保證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個交易日內可以轉讓。目前,公司正與券商進行接洽,擬簽訂《委托股票轉讓協議書》,委托其提供股份轉讓服務,并授權其辦理股份退出登記,股份確權及股份登記和掛牌轉讓的有關事宜。
實際上,除了交易類強制退市指標外,*ST凱樂還觸及其他退市指標。
公司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度期末凈資產為-21.54億元到-23.22億元,2022年年報披露后,公司將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終止上市。早在2021年,*ST凱樂歸母凈利潤虧損金額高達84.75億元。
另外,去年12月,證監會對*ST凱樂的調查終于塵埃落定,驚天財務造假大案浮出水面,財務造假金額高達512.25億元,已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風險警示情形。詳情參考《*ST凱樂財務造假高達512億!“涉密”不應成企業“遮羞布”》。
證監會認為,*ST凱樂在2016年至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的行為,涉嫌違反《證券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信息披露義務人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簡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二款“信息披露義務人報送的報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行為。責令*ST凱樂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1000萬元罰款。
此外,證監會對*ST凱樂財務造假主要責任人員朱弟雄予以警告,并處以500萬元罰款,同時,朱弟雄還被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其余責任人員被處以60萬元~200萬元不等的罰款。
截止2月8日,*ST凱樂以跌停收盤,股價為0.47元/股,更早之前,受財務造假影響,公司股票在市場上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錄得30多個跌停板。截至2022年9月30日,*ST凱樂股東人數6.99萬,這也意味著有7萬人將會無眠。
切勿火中取栗
據證券日報,除了*ST凱樂之外,A股仍有多家上市公司面臨著退市風險,例如*ST金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公司已于2023年2月3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累計10家*ST公司預告公司將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分別為*ST銀河、*ST奇信、*ST榮華、*ST宜康、*ST山航B、*ST深南、*ST輔仁、*ST吉艾、*ST科林、*ST西源。
此外,*ST新海、*ST計通、*ST紫晶和*ST澤達4家公司可能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投資者往往喜歡以小博大,最后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這也提醒部分投資者投資二級市場需要理性,切勿火中取栗。
自退市新規執行以來,退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加,A股市場長期存在的“退市難”問題得到改善,常態化退市機制不斷完善。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滬深交易所已有43家公司終止上市,總量創新高。2022年一年的退市數量幾乎相當于2019年至2021年這3年的總和。
2023年,隨著新一輪上市公司“提質”計劃的實施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啟動,A股退市力度加大,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功能將進一步加強,常態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經理人雜志綜合上市公司公告、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